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求實​​養虛不生病


求實​​養虛不生
序言願天下醫者都有一顆父母心
從我邁入中醫這道大門的第一天起,我便把大醫精誠四個字銘刻心中。
作為一名中醫大夫,每天面對眾多的門診病人,我始終堅持把治病和養生、治身和調心結合起來,除了給病人開出藥方,我更注重探索養生治本的方法和理念。醫生是最富有人情味的職業,醫生所關注的,不僅僅是人的病,更應該是病的人
每個來醫院看病的人,更需要醫生如沐春風的關心、情同親人的鼓勵,而不僅僅是一副機器人的面孔,比如告訴患有心衰的病人這種病治愈率很低,有92%的患者在診斷後6年內死亡,應該口服呋塞米40mg/24h ”
人們常說醫者父母心,我的理解是,每位患者都希望醫生在醫治自己的時候,能夠像父母對待子女一樣,充滿關愛、慈祥和人性的光輝。
大家都熟知的加拿大外科醫生白求恩,他有一句話成為全球醫生(當然也包括我)的座右銘:在我的手術刀下,絕不會再有任何病人被認為是一個漠不關心的生物,一個單純技術上的問題。人有肉體也有理想;我的刀要救肉體,也要救理想。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書裡,我都希望自己是患者的朋友,而不只是一個穿著白大褂的冷冰冰的醫生,我希望我多年來總結出的養生心得和方法能夠讓你一學就會並享受立竿見影的養生快樂。
有人會說,你書中這些養生方法,比如三養兩排法”“三七活血法等等,百分之百適合每個人嗎?百分之百有那麼神奇的效果嗎?百分之百沒有任何副作用嗎?我說,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絕對,但我所提出的這些養生方法,都是平和而有效的,都是來自於《黃帝內經》的養生精華,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讓您的身體得到改善。
又有人問我:大夫,現在《黃帝內經》很多人都在看,可是我們普通人看起來還是不太明白,能不能就用簡單的幾句話就把《黃帝內經》的養生精華告訴我們啊?
實際上,五千年前的《黃帝內經》裡的養生精華,竟然和當代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法則完全不謀而合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面向全世界發表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戒菸限酒,適量運動,心理平衡。而中國的《黃帝內經》僅用一句話,就揭示了同樣的養生法則: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苦命在年,度百歲乃去。
那些知曉養生之道的人,能夠把握身心的陰陽之法,恪守三大健康之術: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所以能讓你身心並養,形體和精神相互協調,從而活到人類應有的長壽(比如一百歲的天年)為止。
我將隨時通過我的養生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uheyisheng)對書中提到的所有養生方法進行詳細闡釋,因為,即便是散步這樣的養生之法,也不是適應所有的人。
最後,我願天下所有滿懷慈心的醫學同仁都能夠不斷通過自己的文章或論著,為讀者們提供更多、更好的養生建議。我更願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能變成自己的太醫,讓自己的身心更加精誠。願我們都能盡快進入身心共養的人生至樂之境吧。
並且,從當下開始!
舒和
20095
第一章不生病要求實,活得好要養精氣神
養虛就是養人身三寶精氣神
清代名醫林珮琴說:一身所寶,惟精氣神、神生於氣,氣生於精,精、氣、神,從古至今一直都被視為人身三寶。所以實際上養生就是養精氣神,只有養好精氣神,我們才能不生病,活得有滋有味。希望每個人都能通過這樣的方法早日擺脫病痛的折磨。
時常有人會這樣問我:大夫,我不懂什麼五臟六腑、十二經絡、三百六十個穴位,你就說簡單點,告訴我普通人該怎麼把身體養好吧?
這的確是我多年行醫之餘最關心的問題,我也一直嘗試用最通俗的語言把中醫的養生之道告訴我的父母、家人和朋友們。
中醫常說人身三寶精氣神,而我們看到健康的老人也會說多有精氣神兒啊,事實上,精氣神三個字,就足以把高深的中醫養生之道全部概括進去。
說個我自己的故事: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剛從醫校畢業當了大夫,年邁的母親非常自豪,似乎家裡有了醫生就萬事不愁。但其實我心裡清楚,就在這兩年,母親的神色日漸憔悴,到醫院一檢查,原來已經得了老年人都容易患上的糖尿病。眼看著母親操勞一生卻遭受疾病的折磨,我遍翻古今中外的醫書,一直在苦苦地思索,如何才能給母親找出一個標本兼治的方案呢?
我首先為母親開出治病的湯藥,每周根據母親的脈症變化,調整一次方子。我總要親手為母親熬好藥,親眼看著母親喝下去。喝了幾個月的湯藥後,母親的心慌氣短、頭暈耳鳴等很多症狀有所減輕。我又給她制定了一個食補的方案,也是每週調整一次,蓮子粥、烏雞人參湯、當歸生薑羊肉湯等變換著花樣進補。母親的身體開始日漸好轉。
但是,我還是憂心忡忡,因​​為老人操勞一生,身體已經不是單純的氣虛、血虛、血淤、風濕、寒濕而是很多病因相互糾纏,就像是一個徹底搞亂了的線團,從哪裡入手都有可能顧此失彼,按下葫蘆浮起瓢。所以,我試圖找到一種根本的養生大法來為母親調養,讓她的心肝脾肺腎都得到全面保養,這樣,才能讓母親的精氣神一直好下去。
《黃帝內經》中說:夫精者,身之本也。那麼,又是從何而來,又怎麼能夠讓老人家恢復往昔的精力呢?我根據中醫裡腎藏精”“腰為腎之府的說法,覺得應該從腰入手,每天活動腰部,就能養腎而補精。
我開始幫著母親推拿腰部,還讓她自己多活動腰部。半年後,經常腰酸背痛的母親,身體一下輕鬆了很多,感覺走路利索了,牙齒也不鬆動了,她能重新吃我帶給她的核桃了。腎精足則筋骨強,這是真實不虛的千古中醫大智慧啊!
再接再厲,我又開始為母親調氣。《黃帝內經》中說:百病皆生於氣也。對於氣,各家名醫說法不一,唐朝大醫孫思邈推崇肺氣,認為肺應氣,氣與肺合;宋代名醫李東垣則獨尊脾胃之氣,提出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脾胃俱虛,則不能食而瘦;而清代醫學家何夢瑤提出氣之升發,屬肝也的觀點。我通過臨床摸索,發現氣與肝、脾、肺都有關係,氣出了​​問題,會導致特別多的毛病。老人年老體衰,元氣渙散,就容易氣短疲乏、累則加劇,出現頭暈眼花、脘腹墜脹、自汗不止等一系列症狀。追溯本源,都是肝氣鬱結、脾胃不和、肺氣失調,導致全身氣機紊亂而造成的。母親這兩年來,時常脾氣急躁、失眠頭痛,想來是肝氣上逆所致;胃口不好、氣短咳喘則是脾、肺的問題。
為了找到給母親補養元氣的好方法,我查遍了歷代養生醫書,還自己親身嘗試,最後,我發現宋代流傳至今的八段錦養生法中,有一種給人補養元氣的好方法,只需要雙手攥拳、全身提氣(後面有詳細的介紹)就可以讓渙散的元氣得到收斂,讓鬱結的肝氣得以疏泄。我教母親每天練習。因為方法非常簡單,母親可以隨時隨地做,所以這次效果更快了,不到三個月,母親特別高興地告訴我,最近脾氣順多了,頭痛的老毛病基本上好了,不怎麼失眠了,氣短疲乏的症狀消失了一大半兒,胃口也好多了。
有什麼比親人的康復更令我欣喜呢?我苦苦探尋的人身三寶精氣神養生法,在自己母親的身上取得了第一個讓人驚喜的效果。說到這裡,有人會打斷我:你剛才只說了人身三寶的精、氣,還沒有說最後的神呢。是不是你忽略了。絕對沒有忽略!我親自為母親煎湯熬藥、推拿按摩,多陪母親聊天,這份孝心何嘗不是人間最有效的大藥呢?要知道,中醫歷來把心神視為一體,《黃帝內經》上說心藏神,養神最關鍵的就是養心情,老人只有心情愉快才能神采飛揚,而子女的孝敬是讓父母開心的最有效訣竅之一。而且心主身之血脈,心神愉悅,才會血脈流暢。
經過大半年的調養,母親蒼白的面色變得紅潤起來。
精、氣、神,歷來被視為是人身三寶。清代名醫林琴說:一身所寶,惟精氣神。神生於氣,氣生於精。行醫多年,在治療每一位患者時,我一直都堅持治病和養生兩條腿走路的方法,我多麼希望他們也能像我母親一樣,早日擺脫病痛的折磨,盡享健康快樂的人生。
天生日月星,人活精氣神
《道德經》上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對於人的生命來說,精氣神就相當於三生萬物
古人云:天有三寶日月星,人有三寶精氣神
所謂,就是精華、精粹的意思,是人好好活著的源泉。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萬物生長靠太陽,燦爛的陽光能把生長的能量源源不斷地射入動植物體內。而人體中的太陽就是精氣神中的,它養育我們的五臟六腑,讓我們的生命綿延不絕。換個更通俗的比喻來說吧,就像人活在世間那些供你吃穿住行的生活花費。人體之精雖然分藏於五臟,但主要藏於腎中,可以說養精就是補腎
精氣神中的是指在人體內運行不息、推動生命進程的物質,源自一呼一吸,一升一降。人體五臟中,肝、脾、肺三大臟器都和息息相關。人體之氣的出入升降、循環不已,就像天上月亮的陰晴圓缺、周而復始。
一旦氣的運動停止,人的生命也就終止。打個生活中的比方,類似於攢錢,而類似花錢,人生在世,不能只當守財奴,還要能掙會花、靈活理財,才能擁有更多財富和精彩。人的身體何嘗又不是如此呢!
是心神的意思,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人若無,他的生活怎麼會有好的質量,這時,有人會說,你把比喻成太陽,把比喻成月亮,難道就是星空?
是的,沒有星空的上天怎麼可能深邃。就像人的一生,掙錢、花錢固然重要,但實現理想才是最高境界。
天人相應,天之日月星,對應到人身上,就是人的精氣神
對於中醫而言,不生病就是要讓人的五臟六腑平衡,如何讓其平衡,那就要好好去養精氣神。
精氣神平衡,則人能精足、氣充、神全,自然就能健康長壽、祛病延年。而如果精氣神失衡,就是求實太過,來不及養虛的結果,如此,疾病肯定就上身了。
一般呈液態,儲藏在臟腑(特別是腎)之中,所以,精虧為燥病,精溢為濕病
之失衡除了氣虛”“氣鬱之外,還可出現內風”“外風之病。
藏於心中,心生血,所以神失平衡必有血虛”“血淤之病。
寒熱之病是人所患疾病的基礎,精氣神失衡所產生的任何一種疾病,都有可能和寒病熱病交織在一起。
對這些疾病的根源,我會在後面的文章中做有趣的描述,之所以請您在這里大致了解一下,是為了讓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對養生之大道先來個一目了然。
不求實,不養虛,精氣神失衡,這就是人類疾病的十大病因:寒、熱、燥、濕、內風、外風、氣虛、氣鬱、血虛、血淤。正是這十大病因,排列組合出了人間成千上萬種疑難雜病。
所以,養足精氣神這人體三寶,不讓疾病乘虛而入,這樣既能求得蘊藏精氣神的五臟六腑健康,又能從根本上滅掉精氣神失衡所致的十大病因,真可謂是一箭雙雕,一通百通
《道德經》上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對於人的生命來說,精氣神就是三生萬物中那最為關鍵的啊!
讓您身強體壯的奧秘太極微旋生精法
醫籍《規中指南》中說,採藥者,採身中之藥物也。身中之藥物者,神氣精也。練太極微旋生精法,能很快激發腎內精氣,持續產生身中大藥,對於亞健康、婦科疾病、中老年疾病都會起到非常明顯的調養效果。
在門診看病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能聽到有病人說自己腎虛了,讓我給開點藥補補。我一般不開,好多人就自己去照廣告宣傳上說的去買補藥來​​吃,但效果並不明顯,有的人身體還出了偏差。
我告訴他們,身​​體有虛證時去進補像人參一類的東西,自然有效,但如果你的疾病是實證,那麼,吃人參不但不能大補,反而會有害於你!在我所接觸的病人中,自我感覺身體虛的人單純是虛證的其實比例很少,大多數是虛實交錯的病情。所以,有些人自己私下服用補藥不僅不見效,反而因為補藥的滋膩而將病邪黏連住了,導致疾病牽延難愈。
普通人不懂中醫的專業知識,身體虛弱時,很難自己判斷其中虛佔幾分,實佔幾分,那麼,能不能找到一種沒有任何副作用,卻能夠對人體腎精產生大補作用的養生之藥呢?
我曾根據腎藏精”“腰為腎之府的中醫理論,讓我的母親嘗試活動腰部的養生方法,以補養腎精,結果母親的身體有了可喜的改善。後來,我與太極拳名家蔣家駿先生交流時,發現太極微旋生精法竟是太極拳的不傳之秘。下面是年近花甲的武術實戰家蔣家駿先生告訴我他的恩師洪均生先生的真實故事:
現代太極拳技擊大師洪均生先生曾經是一個先天體質非常孱弱之人,自幼體弱多病,20歲前,幾乎是拿藥當飯吃。後來開始學練太極拳,才漸漸與病魔疏遠。在洪先生30多歲的時候,開始教別人學拳,他時常讓學生們一遍又一遍地練習,而自己則站在一旁,邊看邊指點。不知不覺中,洪先生隨意輕微旋轉腰部,感覺非常舒服自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轉眼間就這樣旋轉了很多年,不僅精力倍增,而且功力大進。在洪均生先生90歲高齡的時候,精氣神保養得非常之好,甚至有時還主動和中年、青年弟子們交手實戰。
有一次,洪均生先生講解太極拳技擊的時候,一高興離座站起,要正當壯年的蔣家駿與他試驗散手技法,並要求隨意進攻,不拘成法。兩人才一交手,蔣家駿先生就被打了一個後空翻。
聽完蔣家駿先生講的武學故事,我們心有靈犀,相視而笑。太極大師洪鈞生先生能夠在90多歲的時候還有如此驚人的精力,不能不說和他的太極微旋生精法有著很深的關係。或許,外行人眼中的旋轉腰部法平淡無奇,只是一個人下意識的習慣動作。但是,在中醫看來,這種方法卻能大補人的腎精之本
從此,這個方法成為我推薦給所有親朋好友的首選養生妙法。
太極微旋生精法,真是大道至簡的養生妙法,習練起來非常簡捷而有效。只需要自然站立,全身放鬆,腰部輕微旋轉起來就可以了。每次微旋100圈,每天旋轉兩次或兩次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全身只有腰部進行旋轉,其他部位不必運動,順其自然即可。腰部旋轉的幅度以自然舒適為度,不要像旋轉呼拉圈那樣激烈、刻意。正如古代拳家所云: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
太極拳講求四兩撥千斤,而微旋生精法,就是人體養生大道的捷徑。明代醫家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說,腎為臟腑之本,十二脈之根,旋腰就是養腎,養腎就能生精。
我有一位患者,是位普通的中學老師。長年忙碌、忘我的教學工作使他的身體雜病纏身。看了很多名院名醫,也沒有明顯好轉。每次看到電視上某位名人走了,他就不由得擔心自己是不是會步其後塵。他找到我要我給他開藥,但我知道很多病靠吃藥是很難解決的,於是就把太極微旋生精法告訴了他。他聽後臉上的表情半信半疑。我很鄭重地對他說:千百年來中醫流傳的養生方法成千上萬,你說哪種沒有效果呢?但是,像你這樣忙得沒有專門時間養生的人,一定想尋找一種既節省時間,又能夠立竿見影、效果特別好的養生法這位老師點了點頭,用急迫的眼神望著我,是啊,真的沒有時間鍛煉身體,但這個方法我回去一定要試一試。
其實,最好的養生方法,一定是能夠讓你隨時隨地都可以輕鬆鍛煉的。你看,每天你再忙,晚上總會抽空看一眼電視吧,那麼,看電視的時候,你就別躺進沙發了,而是站著輕微旋轉腰部。還有,你在等車、午餐排隊、乘坐電梯的時候,都可以輕微旋轉腰部。在家里或身邊沒有熟人的時候,旋轉的幅度可以稍微大些,感覺自己的腰部是台大功率的發動機,人體的腎精正通過腰部的微旋,而得以激發、激活。而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下,旋轉的幅度可以微乎其微,全憑心意用功夫。所謂的微動絕非不動,其養生效果和大幅度的旋轉並沒有高低之分。整個腰部旋轉,不但讓人體深處的腎精得以生髮,而且還潤澤著體內的的肝脾肺腎。
那位中年老師回去後,每天只要有站的時候,就輕微旋轉腰部。三個多月後,他給我的郵箱裡寫來一封信:
微旋腰部已經整整100天,現在,這已經成為我的下意識動作了。不知不覺中,時常不期而至的疲憊感消失了,逐漸感覺全身開始精力充沛,以前經常性的感冒、咳嗽、嗓子疼都好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隨時隨地做下去,身體的所有不適都會有根本性好轉。
《道德經》中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也就是說,像太極微旋生精法這樣的養生道術,只要您堅持去做,就能嚐到健康的甜頭。
元氣虧了怎麼辦八段微提養氣法
元氣調養好了,也就容易把五臟六腑的大多數功能修復好,對多數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而八段微提養氣法就是生元氣的大法,元氣一旺,人的精氣神就會一榮俱榮
說來也很巧,我最初研究養生,是在我母親身上做的實驗,而且還一試成功。所以,此後我就時常對患者講養生方法,但他們總是認為我能夠藥到病除,就把我的方子視為珍寶,卻把我的養生忠告當成耳邊風了。
家裡老人年紀大了,很多病也就不請自來。《黃帝內經》上有句話,百病皆生於氣也。我仔細觀察母親身體狀況的點點滴滴,發現這句話的確是至理名言。有病的人容易氣短疲乏,都和體內元氣虛弱有關。母親年過六十後,氣短、自汗、胃下垂、脫肛等一大堆毛病找上門來了,但最大的痛苦則是便秘,她自己吃了很多潤腸通便的藥物也不管用。我給母親號脈診斷,發現真正的病根兒出在氣虛上,氣虛則腸道無力排便。當時我就在想,怎麼才能找到一種勝似藥物的方法給母親補養元氣呢?
後來,我從八百年前的中國道家養生術八段錦中,找到了大補元氣的不傳之秘:元氣潛藏在體內,就像一個氫氣球內充滿氣體,氣很容易下泄、渙散。所以,提升、收斂元氣,就是補養元氣的最好方法。
八段錦中有個攥拳怒目增氣力的養生法,簡單而有效:只要自己攥緊兩拳,那麼,全身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輕微的收斂、升提之意,您會覺得似乎渙散的氣息重新凝聚到一起,精神為之一振。難怪當代人有個口頭語叫做提氣,意思是很讓人振奮。
有人會覺得奇怪:這個養生法還有一個怒目的動作,難道讓人在攥拳的同時,還要發怒瞪眼嗎?您可千萬別誤會,在中國古代,怒目也常當振奮的意思講,如果人的元氣虛弱、渙散,整個人就會有種鬆垮、虛脫之像,而依靠振奮的怒目(即雙眼圓睜),就能產生振奮元氣的殊效!
八段錦是很多名老中醫用於自我養生的方法,安全而有效,所以,我就讓母親每天隨時隨地堅持練習這個攥拳怒目增氣力方法。為了更加方便母親練習,我把這個方法稍作改良,稱之為八段微提養氣法:意念中全身微微提氣,同時雙手用力攥拳。在緊攥的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怒目(雙眼圓睜),並感覺到全身的氣息內斂、升提。緊攥一下就可以了,然後,鬆開拳頭、全身放鬆,再做第二下微提養氣。每天做上個幾十次(以自己感覺舒服為準,不具體規定次數),就可以隨時隨地大補元氣。
按照我說的這個養生方法,母親堅持做了兩個多月,她抑制不住滿心的喜悅,告訴我曾讓她特別痛苦的便秘好多了,而且不知道為什麼,失眠、頭痛、頭暈、眼花的小毛病也好了一大半兒。沒有什麼能比母親臉上的笑容更讓我開心的了。而更讓我高興的是,母親的急躁脾氣最近變得平和多了。看來平和的心態才是健康最好的守護神。
為什麼簡單易行的微提養氣法(攥拳怒目增氣力)能一次性治療這麼多的疑難雜病呢?因為元氣不足,氣的固攝、推動等功能減退,就會造成氣短、自汗(氣虛不能固護膚表)、脫肛(氣虛下陷導致臟器下垂)、便秘(氣虛無力推動腸道排泄)、頭暈目眩(氣虛不能推動營血上榮頭面)等症狀,用八段微提養氣法拔起了病根兒,那麼,一連串具體病症的枝葉也就容易一掃而光了,這就是中醫異病同治的神奇奧秘。
實際上,中醫所說的,不僅僅是我們平時說的呼氣、吸氣那樣狹窄,而是指人體元氣這個大範疇,一身之氣的生成,是肺、脾、肝三大臟腑綜合協調的結果。
更有趣的是,我把微提養氣法推薦給我的多位患者朋友後,發現凡是脾氣急躁、愛生悶氣的患者,在堅持練習這個養生法幾個月後,脾氣(請注意,這裡的脾氣是指性格急躁的意思,而不是中醫脾(胃)之氣)都有了很大的改變。
我的老病號李大爺是個典型的砲筒子性格,俗稱李肝火,和家人、同事幾句話不合就得吵起來,而且還心事重,常生氣。在臨床上我其實最這樣的病人,吃幾服藥好不容易取得了不錯的療效,脾氣一急生個氣,老毛病又回來了,還得繼續吃藥調養,真是拆了東牆補西牆!可沒想到李大爺自從每天練習八段微提養氣法後,脾氣逐漸變小了,臉上也有了笑容。這可把他的兒子小李樂壞了,專門提著禮物到我家登門致謝,說我用藥如神。
我坦誠地告訴他們,這可不是我用藥的功勞,而是八段微提養氣法的效果。為什麼很多身體不好的人時常易怒髮火呢?大多是因為肝氣鬱結,氣鬱化火。而微提養氣法的攥拳怒目,是一種文明的宣洩途徑。李大爺每天練習微提養氣法,又是攥拳又是怒目,早就把脾氣(肝火)悄悄發洩掉了,可以說,八段微提養生法也是極好的護肝養生法。
最好的藥物是微笑導引養神法
從最初刻意的微笑,逐步發展成為發自內心的持續微笑,能讓你的五臟六腑,全身上下都舒暢無比,喜氣洋洋
大家可能都沒有想到:作為治病救人的醫生,其實也和平常人一樣,時常喜歡向同行討教養生和治病的秘方,特別是在參加國際性的醫學交流會議的時候,很願意向藍眼睛、高鼻子的歐美同行,切磋、研討什麼是全世界最好的養生方法
一位在美國專門從事腫瘤手術的教授有一次對我說,你相不相信,微笑是最好的藥物,微笑是最好的手術?
他首先向我引證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美國波爾紡皆旱難芯拷峁?5秒鐘的笑,可以延長2天的生命。法國亨利仿臘嗨固共咳銜盒且恢擲嗨樸讜讜嘏懿降牧己枚土鬥椒薌跚峒膊〉耐純唷U馕晃饕澆淌諢購苷娉系畝暈宜擔骸壩惺焙潁娑躍說哪抗猓藝嫻母芯醯絞質醯兜奈弈危質蹌苤斡募膊揮?/10!但是,我發現,臉上浮現微笑的患者,手術康復的有效率比臉上沒有微笑的患者能夠提高兩三倍。甚至可以說,微笑,比我的手術刀還要有效!
微笑,比我的手術刀還要有效!來自美國同行的這句話,更是讓我這位中醫大夫深有感觸。我在門診上看到的病人,往往不用問診就能一眼看出他們臉上寫著的病相:那或多或少浮現著的憂慮、焦灼、消沉。而在診病的過程中,他們往往表現出明顯的憂鬱、急躁、嘆息。即便是吃了我的中藥病情有所好轉,但《黃帝內經》上講憂悲傷肺恐傷腎怒傷肝思傷脾喜傷心,這些過度的不良情緒和心態,也會使他們的疾病按下葫蘆浮起瓢,難以除根!我最希望碰到的,是臉上浮現微笑的患者,這樣的人不管疾病有多重,都容易在吃藥後有所好轉,因為他們沒有心病
說句題外話,自己做醫生時間長了,總喜歡在日常生活中用中醫的眼光看一切。不妨您也和我一起去看一看:當我們走在大街上、坐在地鐵或公車內,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便會發現有些人眉頭微鎖、一臉苦相;有些人面帶冷淡、神色匆匆(即便是戴著金絲眼鏡的知識分子);還有些人面帶微笑,一派祥和(即便是進城購物的農民)。這時,什麼樣的人健康,什麼樣的人亞健康、不健康,即便你不是一位醫生,也能夠看出個八九不離十。
有一次,我在北京五壞邊上看到一位進城賣西瓜的農民,一家三口坐在馬車上,男主人趕著馬車,女主人和孩子坐在後面,他們臉上那種心無掛礙的笑容,像燦爛的陽光一樣,健康的人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有這樣一則中國古代的故事,我常對我的學生們講起:一位寒窗苦讀很多年的書生,一直非常努力,非常刻苦,堪稱頭懸樑,錐刺股,然而就是進步不大、難以妙筆生花,而且身體也頗有虛勞之感(其實,這很像當代社會大多數人的切身經歷,總覺得付出的努力和收穫不成正比)。有一次,他恰好碰到一位白須飄飄的老中醫,便把自己的苦惱向老中醫傾訴。慈眉善目的老中醫看了看這位年輕書生,微微一笑:你有沒有發現,你們讀書人最常見的表情是凝神思索,思索的時候往往是眉頭緊鎖,面帶憂色。正是這把鎖,把你的精氣神也鎖住啦。
這位書生仔細一想,可不是嗎?每天要么是為自己的功名利祿而苦心思慮,要么是心懷天下憂國憂民,這能不傷害精氣神嗎?於是他向老中醫請教:老人家,我知道打開心結是天下至難之事,您有沒有好辦法能夠讓我打開心結呢?
老中醫微微一笑:打開心結,的確是天下至難之事,但老夫有一秘訣,能讓打開心結成為天下最容易之事,每個人都能夠輕鬆地做到!
這位書生立刻豎起了耳朵,天下果真有這麼神奇的事情嗎?
老中醫用手指輕輕點了一下那位書生微皺的眉心,說:年輕人,你的眉心現在緊鎖著呢,你得把它舒展開。只要你舒展眉心,不再皺眉,面帶微笑,那麼,你的心結立刻就會被打開。
這位書生立刻把微皺的眉頭舒展開,臉上隨之微笑浮現。按照老中醫的教誨,以後每當覺察到自己習慣性的眉頭微鎖的時候,他就立刻舒展眉心。一段時間之後,所有的人都覺得這位書生像是換了個人似的,而他自己也覺得開始在科舉路上順風順水,後來,他不僅高中狀元,而且虛勞的身體也變得神清氣爽,百病皆消。
雖然上面只是一個民間流傳的故事,但我卻認為這是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這句話的最好闡釋,心態調好了,心神愉悅了,臉上才會浮現出由衷的微笑,身體才會潛移默化地好轉起來。我經常對患者朋友說:只要你把微皺的眉頭舒展開來,微笑、養神、調心,這三步一曲的養生方法,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如此簡單,而又如此重要!
微笑導引養神法只分為簡單的兩步,先是把平日習慣性微皺的眉頭舒展開來,然後,想像微笑像水波一樣盪漾,在整個臉上部,想像自己正由一個滿面病容的人變為喜上眉梢的人。接下來,讓臉部的微笑從上到下流過全身的每個器官,頸椎、肩膀、肺、心、脾胃、肝、腎、腿腳讓不舒服的頸椎也微笑起來,讓僵硬的肩膀也微笑起來,讓可能有慢性病的肝臟、腎臟也微笑起來,哪裡不舒服、哪裡有毛病,就要多微笑一會兒,總之,讓你的全身上下都變得喜氣洋洋。就這麼簡單,而效果卻非常驚人,很多患者告訴我,堅持練習微笑導引養神法能讓全身輕鬆、心情愉快,很多疾病都不知不覺中減輕了很多。
這個養生法並非由我創立,而是來源於歷代名醫的珍秘心法。南北朝時期的名醫陶弘景就在《養性延命錄》中說:凡行氣欲除百病,隨所在作念之。頭痛念頭,足痛念足,和氣往攻之,從時至時,便自消矣。而南宋醫家張銳也在《雞峰普濟方》中說,每體不安處,則微閉氣,以意引氣到疾所而攻之,必差瘥。為了讓普通人練起來更容易、更有效,我就稍稍做了改良。
運用微笑導引養神法,最初很多人會刻意做出全身微笑,但堅持久了,就自然會逐步變成發自內心的持續微笑,讓五臟六腑、全身上下都充滿喜氣洋洋的虛無狀態。《黃帝內經》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其中的那個字,我認為從防病治病的角度來看,就是守的自然而然的樂觀、喜氣洋洋的微笑
養生就是飢來吃飯,困來睡覺
不吃飯,飢餓的腸胃會及時提醒我們,不睡覺,睜不開的雙眼會告訴我們。可是,養生上的廢寢忘食卻沒人提醒,最後只能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在不知不覺中迎來亞健康和疾病。
養生到底是簡單還是複雜?每個人能否輕易地讓自己身心健康?作為一名中醫師,我時常困惑於這個問題。有時候,專業知識越豐富,反而越來越不敢對養生保健多講什麼。正如西方哲學家芝諾所言:知識就像一個圓圈,你所知道的就是圓圈內的部分,你知道得越多,圓圈外環的未知部分就越大!
然而,一次在北京郊區召開的健康研討會上,一位業外人士的肺腑之言,卻讓我對養生是簡單還是複雜,有了更生動的理解。
那次研討會既有像我這樣的中醫大夫和西醫同行參加,也有很多愛好養生保健的業外人士參加。某一次早餐,我恰好和一位企業老總相鄰。
閒聊中,我知道他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經常參加各大學舉辦的國學班。他也說讀過我寫的文章。
我連忙說:雖然我們研究專業比較多一點,但是,在養生面前,可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很多百歲老人都出自鄉村。真正的養生高手,是健康的實踐者而不是醫學研究員啊!
我看你一定對養生有很多心得,咱們一起分享一下吧。
他微笑著點了一下頭,我先拋磚引玉石吧,其實,我覺得養生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就像咱們每個人平常吃飯睡覺一樣。您看,我每天飯前或飯後,一定去散散步,或者靜坐一刻鐘,如果每天把養生保健,像吃飯睡覺一樣當成不能缺失的事情,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就足夠了!
我點點頭,是啊,如果一個人每天能把養生之事當成吃飯睡覺一樣看待,那麼,每天都會自然地為自己的身心補充足夠的營養和活力,何愁身體不健健康康呢?
我接過他的話茬說,如果人們真能做到飢來吃飯,困來睡覺那樣的佛家境界,把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比如,每天的養生、家庭的親情、核心的工作等,能夠優先放在如同寢食那樣的重要位置去做,何愁不會擁有健康的身體、美滿的家庭和事業呢?但是,每個人都具有或大或小的惰性,比如我自己,每天晚上要整理白天出診的病案,明明知道應該在晚上11點之前睡覺,可看到還有好多病案沒有整理好,就不由得放鬆了自己,動輒就工作到凌晨之後,從養生的角度,相當於少吃了一頓飯、少睡了一次覺啊。如果白天給患者看病或者給學生講課,忙起來又無暇散散步,活動一下,那麼,不又相當少吃一頓飯少睡一次覺嗎?
那位老總深有感觸地說,真是這樣的,生命苦短,事業、家庭、健康,哪個都重要,哪個都需要時間來維護。這時候,就需要學會放棄,至少把次等重要的事情先放到一邊,而把最重要的事情優先完成。比如,把每天的養生鍛煉活動、每天和家人的溫馨一刻、每天最重要的三、四件工作要事,都視為身體的三餐一寢,這也就是那本風靡全球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所提出的要事優先的首要原則。
看來,西方最風靡的管理原則,和東方古老的文化,有著諸多的不謀而合。既然人家給我這位專業人士很多啟發,那麼,我也要投桃報李,給他一些更具體的建議。於是,我對他說:我看您身材魁梧,一派富態之像,保養得很好。不過,您是不是有些肝火過旺的毛病,比如說,上半身有頭痛、口苦、聽力減弱的毛病,而下半身有濕汗、小便淋漓之類的問題呢?
這位老總非常驚訝地望著我,我正準備找時間讓您給我看看呢,您是怎麼知道的?真是太神奇了。我最近小便淋漓的毛病,連我老婆都沒告訴呢,還有,聽力下降這件事情,全公司沒有一個人知道您說我到底該怎麼辦呢?
我微笑著解釋:只不過是您的症狀比較典型,都寫在你的臉上,我不過是通過望診碰巧猜對了而已。老祖宗都寫在古書裡呢,而且給出了治療您病症的方子龍膽瀉肝湯。你聽聽,清代著名醫學家汪昂在他的代表作《醫方集解》中,就把您的病做了描述:肝經實火、濕熱,脅痛,耳聾,膽溢口苦,筋痿,陰汗,陰腫陰痛,白濁溲血您平時注重養生保健,所以,你這個病雖然看起來有點嚴重,但實際上吃上兩三星期的龍膽瀉肝湯就會完全治愈。
我以為我身體出什麼大問題了呢,您說又是聽力下降又是小便淋漓的,太可怕了,按理說,我也挺注意飲食作息的,每天都會鍛煉,怎麼會得這樣的病啊?
我向他解釋,這種病其實很常見,病機為肝膽實火上炎、濕熱下注。作為一名公司的老總,平日里各種煩心事一定不會少,中醫裡講五志化火,意思是人的憂、思、怒、恐、悲等情志,都能夠轉化為肝火之毒。我很坦誠地和他交心:你們經商的人,比起其他行業更容易每天碰到各種意外,容易焦躁、大驚、大怒、大悲、大喜,特別像你平日很有涵養,更容易將這些情緒鬱積心中,而這些蓄而待發的邪毒,就是你疾病的來源啊。
這位老總長長地籲了一口氣,都看我們平日里風風光光,可誰理解我們內心深處埋藏的恐懼和悲傷啊。您真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我對他說: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焦慮、憂愁,比如說,當我們碰到堵車的時候,人都會焦躁不安。我想,你碰到一筆大的資金懸而未覺的時候,也就是十倍、百倍堵車的焦慮吧。其實,這哪裡是堵車,分明堵的是你的心。既然焦慮於事無補,何不放下心來,利用等待的時間,做點讓你快樂的事情呢?
這位老總拍了一下腦門,頗有些醍醐灌頂的感覺,我剛才說的是要事優先,放棄次等重要的事情。而您說得是放下心來,把一切不必要的心理支出統統甩掉。同樣都是放棄,卻有不同的境界。養生的學問,真是學無止境!
我很高興這位老總有這麼好的悟性,我就把自己多年來一直倡導的養生就養精氣神的方法悉數告訴了他:微旋養精、微提養氣、微笑養神,這套養生法適合每個普通人每天輕鬆去做。
的確,養生的最高境界,就應該讓普通人覺得是天下最容易同時又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正如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句當時只記入山深,清溪幾曲到雲林。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精氣神與您血濃於水
如果把精氣神當作是您的親人,那醫生最多只能看作您健康路上不期而遇的一位朋友,在您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醫生會幫您解決,但卻不能保障您的健康和長壽。
在沒有成為醫生之前,我曾經和大家一樣有很多困惑:
是不是,家裡有個醫生,自己的健康就能夠得到最好的保障?
是不是,自己成為醫生,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維護自己的健康?
是不是,只有財力豐厚,才能得到最好的醫療、保健、養生?
然而,當我行醫多年後,卻越來越發現:
任何一個人,都擁有八個私人醫生
如果再加上專業醫生,那麼,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和九個醫生打交道。
有人會說,您別開玩笑了,您說擁有八個私人醫生的人,那應該是千萬富翁們,只有他們有實力聘請那麼多的私人醫生啊。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怎麼可能有錢聘用9個私人醫生呢?一個我都請不起。
這不是在開玩笑,你聽我分析一下,看我說的對不對?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在英國維多利亞發布過一個權威的健康公式,如果一個人的健康由100分組成,那麼,醫生(醫療條件)佔8分,父母(遺傳因素)佔15分,環境(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佔17分,自己(生活方式)佔60分。這個公式經過洪昭光教授的宣傳,很多人都已經很熟悉了。
遺傳和環境是我們難以選擇和掌控的,而8分的醫生(醫療條件)和60分的自己(生活方式),卻是我們能夠把握的。說到這裡,我得說說關於我們醫生自己的幕後故事。
很多人會說,你們醫生有最好的醫療條件,應該是最健康的群體了。而實際上,醫生以治病救人為業,工作強度很高,特別是西醫外科大夫,一台手術就要站上個八九個鐘頭,而且長年累月如此,所以自身的健康狀況並不像常人想像的那樣完美。異常辛勞的工作,使得他們往往顧不上關愛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合理飲食、每天運動等)。
北京協和醫院著名腫瘤專家吳葆楨教授,是一位深受醫學界同仁尊重的醫學大家,他有一句名言:我們對癌症腫瘤的態度是殊死拼搏,鍥而不捨,用盡最後一份力量,治到最後一分鐘。這段話激勵了無數腫瘤醫生向疾病宣戰的勇氣。然而,這位治癌的勇士,在19918月下旬,出現發燒、咳嗽、聲音嘶啞的症狀,被勸說去檢查後,發現了肺部團塊,就在他住院的前兩天,吳葆楨教授還主刀為病人做手術呢。當醫生同行們安慰他您太累了,好好休息一下也好的時候,這位頂級的腫瘤專家莞爾一笑對大家說我每天抽煙兩包,共四十年,這個指數恐怕在劫難逃。
吳葆楨教授接受了手術、化療,也使用了很多洋偏方和土偏方,但最後都沒能挽回生命,從發現病情到離開人世,只有短短的半年時間。很多醫界的朋友說:吳教授的抽煙、飲酒,這種做法實在是他對枯燥辛苦工作的些許調劑罷了。大家知道,真正奪去吳教授生命的是他異常繁重、廢寢忘食的工作。人體的精氣神不足,抽煙引起的邪氣才得以乘虛侵入啊。
對於自己的健康,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百分比統計,只有“8分的醫療條件(醫生)和60分的生活方式(自己)是我們能夠做主的。由此可見,你自己的生活方式,接近於八個醫生提供的醫療條件。換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說,你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心理),相當於八個醫生所能提供的服務的總和。吳葆楨教授雖然在醫療條件方面優於普通人,但在飲食、休息、運動等生活方式方面,卻明顯不能享受普通人的平均水準,相當於八個醫生提供的生活方式被打了折扣,導致他年僅62歲就永遠離開了人間。
人活全靠精氣神,《黃帝內經》說: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而精氣神的來源,全靠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的自我養生。只有不治已病治未病,才能讓人身三寶精氣神像日月星一樣光明璀璨。而醫生的治療,只不過是病已成而後藥之的救急手段而已。
好好地珍惜完全屬於你自己的精氣神吧,它們就是您的親人,與您有著一份血濃於水的親情,而醫院裡的醫生,只是你健康之路上不期而遇的一位朋友,它們會在你身體有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但卻永遠無法代替那份濃濃的親情
第二章慧眼識病根,身體才無虞
人體有寒熱,如水有冷與暖
寒熱均衡是人體精氣神充盈的根本前提,最高明的中醫,通常都是見寒治寒、遇熱治熱,壓根不偏執於寒為本還是熱為本。
神奇的中醫,對於中國人來說,永遠有一張親切、熟悉的面孔。
每個人都有著溫暖的記憶:小時候,如果著涼感冒了,媽媽會熬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薑湯,然後讓你蓋好被子發發汗,第二天早晨,感冒往往就好了。一身的寒氣,就讓溫辣的薑湯驅散得無影無踪。
這就是中醫裡講的,它判別起來其實很簡單:怕冷、手腳或小腹等發涼,因為體內有寒,所以不喜歡吃冷東西,而喜歡喝熱水或熱飲料。寫到這裡,我想起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一所大學和一些喜歡中醫文化的研究生們座談,當我說完寒證的時候,突然有一位女博士生頓悟般的說:啊,我終於知道了!我們同宿舍的姐妹們時常買冰激凌請客,但有一個小妹妹居然不喜歡吃,我們都覺得挺怪的,這麼好吃的甜點,還會有人不願吃?還有,哦,我想起來了,我們每次去吃肯德基的時候,都習慣於點冰可樂,而她卻點熱紅茶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她一定屬於寒性體質。這時,有個男碩士立刻接過話茬儿:我們男生私下都叫她冷美人,因為她雖然漂亮,但不是太合群,總是自己一個人獨來獨往,是不是也是因為寒性體質
中醫裡講求取類比像,這位男生的玩笑話在中醫裡其實不乏深刻的內涵。比如說中醫裡講的,除了發熱、臉紅、喜愛冷飲等明顯特徵,還可以進行推導:既然是熱像,熱能生火,那麼,舌苔就會偏黃(而寒像則舌頭偏白) ;鼻涕、咳痰或小便也會偏黃(而寒像則鼻涕、咳痰或小便偏白);熱耗津液,所以,熱則口渴(寒則口不渴)。
而更高明的中醫師則還真的像那位男生一樣,能進行更精妙地推導:有的人一接觸,就給人熱情似火的感覺,那麼,熱性體質的可能性就很大;而有的人冷若冰霜,則很有可能是寒性體質。
更有趣的是,我在臨床中時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病人,比如,有位中年女性患者說起自己的病來了若指掌,來看病時特別主動熱情,常常恨不得替醫生來支招的樣子讓我完全相信她患上了熱證,而更多的病人則對自己的疾病冷漠置之,這可以說是對待疾病態度上的寒證
有人會說,我沒有吹空調,也沒有長期、大量地吃寒涼之物,怎麼大夫也說我體內有寒呢?這就涉及到中醫的專業問題,你只需稍作了解即可。
中醫很有趣,如同一枚硬幣都有正反面一樣,會把所有的病性都分為虛、實兩類。
那種曾經受寒、四肢冰冷的寒,叫做實寒;而那種似乎沒有受寒經歷、只是有怕冷感​​覺或喜歡熱飲的體內之寒,稱之為虛寒(專業術語叫做陽虛),可以想像:人體內類似太陽一樣溫暖的陽氣虛弱了,身體自然虛寒。
同樣,那種曾經遇熱(如酷暑)、顏面色紅的熱,叫做實熱;而那種五心煩熱(手心、腳心、心窩感覺發熱)或口咽乾燥感覺的體內之熱,稱之為虛熱(專業術語叫做陰虛)。人體內陰陽本是平衡的,若陰虛則陽亢,陽亢則生體內之熱。雖然寒熱、濕燥、散閉、氣血這些病性都可細分為虛、實兩類,但對普通讀者而言,只需知道氣血的虛實就足夠了(其他的只供專業醫生參考)。
對於熱病,每個中國人都有著自己的應對智慧。比如說,嗓子紅腫、嘴角起瘡、臉上長包,一般人就會本能地說,這是上火了,就不再敢吃辣椒等熱性食物,免得火上澆油。含上一片薄荷味兒的金嗓子喉片,立刻能感受到清爽,紅腫的嗓子也會舒服起來。
然而,最讓我們醫生痛心的是不分寒熱就自己吃藥治病!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莫過於感冒了,通常大家會自己到藥店買藥吃,​​什麼板藍根沖劑、雙黃連口服液、藿香正氣水等。其實,感冒也要分寒性感冒和熱性感冒來分別處理,寒性感冒服用感冒軟膠囊、正柴胡飲,熱性感冒服用感冒清熱沖劑才算對症,能藥到病除。而如果反過來,就會使得小小的感冒纏綿不愈,而你還會認為是感冒加重,殊不知是用藥南轅北轍之過!感冒尚且如此,對於其他疾病,患者也好、醫生也罷,何嘗不會出現這種質的失誤呢!
一位剛剛跟我學醫的學生對我說,寒熱還是挺好分辨的,從身感寒熱、舌苔、鼻涕、小便顏色、是否口渴等就可以自行分辨出來,感冒的時候,鼻涕、小便色白,就是寒性感冒,吃正柴胡飲就可以了,要是感冒時鼻涕、小便色黃,就是熱性感冒,吃板藍根沖劑就不會出錯。
我微笑著對他說,要是這麼簡單的話​​,還要醫生幹什麼呢?就像我們小時候看電影,好人、壞人從長相上就能一眼看出來,而現實中卻遠遠不是這麼回事兒。病也是這樣,最常見的倒是寒熱錯雜症狀,外熱裡寒、外寒裡熱、上熱下寒比如喉嚨上火(上熱)而又反复拉肚子(下寒)這樣的症狀,就像光怪陸離的人生百態,充滿著生動的變數。
更奇妙的是,中醫對於寒和熱的確定,不是像西醫一樣僅根據體溫計測出的溫度,最主要是根據病人自身的感受,有句成語叫做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自己最真切的感受,才是生命深處最真實的聲音。
近幾年來,中醫界火神派很熱,寫《思考中醫》的廣西中醫學院教授劉力紅就拜入了火神名家李可、盧崇漢的門下。病從寒中生的理念頗得百姓認可,重用熱性大藥的火神派也就成為病家所盼。中醫歷來講求陰陽平衡、寒熱相宜,為什麼火神派多論寒病、重用熱藥呢?
想一想,我們這個時代的生活,已經悄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吹空調、喝冷飲(男人則是冰啤)、少運動,則是理所當然地讓當代中國人的體質由熱轉寒。當私家車或公共汽車代替走路或騎車、當快捷的電梯代替爬樓梯的腳步,人體的陽熱之氣日減,而陰寒之氣則潤物細無聲地悄然而來。
有同行會反駁我:臨床上我們所見到的患者有寒有熱,並非只見寒病呀!的確是這樣,我在臨床上也面對著寒熱紛呈的病人,甚至從所見而言,熱性病人的數量還要多於寒性病人。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黃帝內經》上講寒極生熱,所以寒為本、熱為標寒為先、熱為後的生動變化很容易出現。在一派熱像的背後,能夠追溯到病人的寒性體質(如果病根的確在寒的話),這才是中醫師的真功夫。
山西著名老中醫李可先生因善用火熱性質的藥物而被譽為火神派領軍人物,但他老人家卻出乎意料地公開宣稱自己不是火神派,只是個治病救人的醫生,心裡從來沒有存什麼派別,有這種症狀就用這種藥,如此而已。老人家的話確實讓人感動:寒熱均衡是人體精氣神充盈的根本前提,只有見寒治寒、遇熱治熱,不偏執於寒為本還是熱為本,才是最高明的中醫!須知,任何偏執都是!對於醫生如此,對於普通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常見寒熱症狀的鑑別
自我鑑別體溫、喜好口渴面色舌象痰涕大小便
寒證怕寒喜熱
四肢冷不渴白舌淡
苔白膩而潤滑清稀
色白大便稀
小便清
熱證怕熱喜冷
四肢熱渴紅舌紅
苔黃而乾質稠
色黃大便乾
小便黃
 常見虛寒、虛熱症狀的鑑別
神態臉部舌像其他症狀
虛寒精神不振
少氣乏力
面色淡白舌淡而嫩心腹寒痛喜按
虛熱手足心熱
潮熱盜汗兩顴紅赤
舌紅少苔咽乾口燥
 人一生中最該提防的病是濕邪濕邪害人,如油入面
為什麼那麼多人的鼻炎屢治屢犯,每天不時出現流鼻涕、打噴嚏的症狀,讓人充滿尷尬和無奈;為什麼整日頭困腦重,心緒如膩濁的空氣;為什麼父母操勞半生之後,還要被那風濕病困擾,關節每逢陰雨天氣就時常隱痛,時時讓我們做子女的痛在心頭
中醫裡的寒、熱很好理解,所以,很多人都把寒證、熱證當成疾病的基本分類。
但是,為什麼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優越、醫學越來越發達,但亞健康、慢性病卻越來越多、越來越猖狂,頗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勢呢?
其實,單純的寒、熱就像是單純的壞人、好人一樣,容易區分和治療。但是,碰上比寒熱更加陰險狡猾而纏綿難癒的病邪就比較麻煩了。
中醫裡講,濕邪很少單獨出現,它最容易和其他邪氣糾結在一起,比如,和熱邪糾結在一起就成為濕熱,和寒邪糾結在一起就成為濕寒,和風邪糾結在一起就成為風濕
歷代中醫名家都把濕邪和其他病邪的集合比喻為如油入面,難分難解,來形容其病情之複雜和頑固。因為在和麵時摻入一些油是極其容易的,但在摻入之後,想再從面中取出這些油就難如上青天了。所以,濕邪一旦和寒、熱、風等病邪糾纏在一起,就纏綿難治,病去如抽絲了。
這下你總該恍然大悟了吧:為什麼那麼多人有鼻炎、頭困腦重,風濕病而且遷延不愈,要知道,中醫所說的濕邪絕對不是正常的濕潤(加濕器加濕的那種清潤感覺),而是病態之。大家可以想像,不正常的濕氣是什麼樣的感覺:在異常潮濕的環境裡,濕​​邪粘膩、重濁,感覺粘滯而不爽(亞健康最容易感覺的症狀),頭重身困、四肢沉重或酸楚;如果發展為疾病了,那麼,濕性黏滯,起病隱緩,讓人不知不覺中就得了病,而且牽延難愈、反復發作。
我在臨床上發現,已經成為困擾現代人健康的禍首,《黃帝內經》所說的以酒為漿,以妄為常,務快其心,耗散其真的現象,在現代生活中比比皆是。從飲食生活來說,酒肉易生濕熱,飲料易生濕熱,睡得晚同樣易生濕熱;從身心健康來說,過度的娛樂遊戲容易導致情誌之,諸如手持遙控器一分鐘幾個頻道的搜索型看電視、手握鼠標幾個小時在網上無所事事地東遊西逛等,都會讓人遠離神清氣爽而悄然陷入以妄為常濕態
如何判斷自己身上濕重
濕態雖不比寒熱,但也有方法來判斷。我在給人看病的時候,時常用兩個非常簡單的指標來判斷是否有濕邪,一個是伸出舌頭看舌苔是否厚膩(自己對著鏡子就可以自行判斷);另一個就是問他是否神清氣爽(自己就更容易自行判斷了),如果舌苔厚膩、頭身困重,那麼,濕邪為害就是非常肯定的了。
精氣神三寶中,精(津)如果太過則為津濕(即通常所說的濕邪),不及則為津燥(燥邪)。
知道了濕邪,就很容易理解和濕相對應的燥邪了。身體出現乾燥現象,比如,口鼻乾燥、咽乾口渴、皮膚乾澀、小便短少、大便乾結等等,就是燥病。而在臨床中,我時常發現更加可怕的燥邪:很多人脾氣暴躁、心情焦躁,遠比普通人的上火為甚。心中的焦躁不除,身體的疾病又怎能除盡呢?
須知:中醫講求治病必求於本,而對於每個人的身與心來說,永遠是身為標,心為本啊!
常見濕燥症狀的鑑別
自我鑑別看舌身體飲水咳痰大便小便
濕病舌胖,苔滑膩肢體沉重酸困,浮腫口膩不渴咳嗽痰多,喉中痰鳴小便渾濁,尿少,大便稀(女性帶下量多)
燥病舌紅,苔乾燥口鼻、咽喉、皮膚乾燥口渴飲水乾咳少痰,痰黏難咯出小便短而黃,大便乾燥
隨風潛入體,害人細無聲自己如何判斷受風之病
內風和外風都屬於精氣神的範疇,看似無影無踪,但都能通過具體的症狀找到鑑別和診斷的方法。
比如身上痛無定處的關節痛,發無定處、此起彼伏、時隱時現的蕁麻疹(也叫風疹),還有被稱為空穴來風的花粉過敏、飲食過敏等症。
記得很多年前自己剛學中醫的時候,最困惑不解的是,有些疾病就像是天上的雲彩,一會兒在這裡,一會又跑到那了,比如疼痛吧,游移不定,痛無定處。難道是全身的五臟六腑都出毛病了?教我們的老師笑呵呵地對我們說:這就是風邪,如同一陣風,變幻無常。
原來,風邪是最變幻無常的病邪,外風(在身表的風邪)和內風(在內臟的風邪)居然具有截然不同的兩面性(病性):駐紮在身體表面的風邪可讓人得閉塞之病,盤踞在內臟裡的風邪易讓人得散脫之病
閉塞之病莫過於我們每個人都常遇到的風寒感冒、風熱感冒。被空調之風、寒冷北風、酷暑之風侵襲,邪毒就可能隨風潛入體,害人細無聲了。這時,要用薑湯把閉塞的病邪趕出來。
既然風性善動,那麼,很多怪病您就要首先考慮是不是風邪的壞事。像關節痛、蕁麻疹、花粉過敏、飲食過敏等症。
對於這類怪病、難病,西醫處理起來頗感頭痛。而中醫則會根據風邪愛堵在體表的共性,消滅這些害人精。比如,像肢體痺痛、風疹濕疹、過敏疾病,中醫竟然用和治感冒一樣的發散法,就把閉塞的病毒拔了出來,讓病人奇蹟般地痊癒。
而最極端的閉塞之病,莫過於一個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也就是常說的閉過氣。面對如此重症,中醫依然要用發散性的藥物來給病人開竅醒神。
我建議,家有老人,做兒女的不妨常備安宮牛黃丸或者蘇合香丸等開竅醒神良藥,以防老人突然出現胸悶憋氣甚至昏迷的情況。
有人會問:有個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名字就叫做中風,是不是也是風病啊?你看,中風的病人,口眼歪斜、震顫抽搐,猶如被狂風襲過的草木,一派《黃帝內經》上說的風勝則動之像,當然也是風病。不過,這種病並非是自然界的大風所襲,而是因為體內的肝風所致。你仔細觀察這類病人,隱隱有精神欲脫之像,所以,這時候絕對不能再按照治療外風的辦法使用發散藥物,而應該反其道行之,使用收斂的藥物。
我認為,無論是自己養生保健,還是醫生們治病救人,都要善於執簡馭繁,一通百通,就像一樣,自由流動、無處不去,別滯留在醫學專著的字眼上。比如說,你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就可以理解為內風把你的心神吹散,這時候同樣需要用收斂類藥物進行安神;順著這個思路,我們還可以推想:類似自汗、盜汗、久瀉、遺尿,或者女人的月經淋漓、男人的遺精滑瀉等,凡屬於散脫滑失性質的疾病,都可以用收斂藥物來進行固澀治療。
內風和外風都屬於精氣神的範疇,看似無影無踪,但都能通過具體的症狀找到鑑別和診斷的方法。
 常見外風內風症狀的鑑別
自我鑑別散失動變
外風
(閉塞)風性輕揚,易侵上部和肌表,常見頭痛、感冒、怕風、鼻塞、噴嚏等風性善動而多變,常見痛無定處的關節痛、濕疹、風疹、花粉過敏、飲食過敏等
內風
(散脫)精神之散脫: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精神欲脫等;
體液之散失:自汗、盜汗、久瀉、遺尿,或者女人的月經淋漓、男人的遺精滑瀉等類似風動狀態,如眩暈抽搐、動搖振顫、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一語道破養生的天機氣血通
人體的氣血就像一條流動不息的河流。如果河水減少甚至枯竭,就是氣血虛;而如果河水內充滿泥沙、垃圾,就是氣血實。
行醫很多年來,我時常在思考:能不能只用一句話就點破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全部天機呢?
雖然一語道破養生天機的難度很大,但作為醫生,對於健康的思考、對於疾病的追溯必須有這種本質穿透力,最簡單的才有可能是最深刻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思考方式最能啟發我對臨床治病和養生保健的思考。
據說,愛因斯坦無論在自己的物理數學研究工作中,還是在審閱別人的學術論文時,每當看到復雜的、多條件的公式、定律,總會習慣性地皺起眉頭,說出他那句著名的口頭禪:啊,真醜,太複雜了,這肯定不是真理!愛因斯坦畢生都在追求一種如同數學公式那樣的簡潔之美:由最簡潔的元素推導出整個浩瀚的數學世界。
對於醫學而言,同樣需要有最簡單的元素,能夠推導出整個浩瀚的健康與疾病世界。
那麼,這個元素到底是什麼呢?
是氣血!
氣血通暢則百病不生。
氣血不暢則怪病叢生。
小到普通的感冒,大到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人類的所有病痛都是氣血不通暢的表現。
人體的健康如同一座繁華的城市,如果交通、通訊、電力等等一切通暢,那麼這座城市一派繁榮(相當於人體健康);而如果交通、通訊、電力等出現故障,比如,車輛堵塞或電力不足,那麼,這座城市就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相當於人體因為氣血不暢而導致疾病)。
一切疾病都是氣血出現問題而造成的;一切養生或治療都要靠調理氣血來實現。
氣血的問題,可分為:氣血虛氣血實
氣血虛(也就是氣血不足)又分為氣虛、血虛,讓人一派虛像,比如氣短乏力,面無血色。
氣血實(也就是氣血過足),又分為氣鬱、血淤,讓人常得重病,比如常見的腫瘤、癌症。
為了獲得健康,我們既可以通過藥物、飲食來調整體內的寒熱風濕燥,使得不通暢的氣血恢復通暢狀態;也可以直接通過鍛煉、推拿來暢通氣血,恢復健康。
有人會疑惑,你不是說精氣神才是養生的靈魂嗎?怎麼現在又把氣血說得這麼重要?氣血之氣屬於精氣神的,氣血之屬於精氣神的,氣血只是精氣神的一部分呀!
別急,這恰恰是養生的奧秘所在。很多人會認為,最有資格教人養生的是能看病的醫生,可是,很多年的臨床經驗告訴我,治病和養生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兒,治病講求命中靶心,要瞄準精氣神失常所涉及的具體病因,對症用藥;而養生講求一通百通,只要氣血通暢,精氣神所涵蓋的寒熱、濕燥、內外風、氣血虛實往往也就均衡無偏。所以,真正的養生高人,必然不是凡事謹小慎微、處處講究清規戒律之人,而是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辯仙源何處尋,氣血一通,健康自來。
那麼,如何進行氣血養生呢?首先,不要走入常見的誤區:體質一般或較弱的普通人養生最好不要採取跑步、競賽等大運動量的方式,而要從精氣神全面調養的輕量、中量運動入手。
漢代名醫華佗曾經說過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意思是說人的運動養生要適量而絕不應當過量(使極),過量一定不利於養生。我曾親眼看到不少患者,在身體還不是很強健的時候,跑步、爬山或到健身房做大量運動,結果並沒有讓身體很快好轉,反而讓病情遷​​延反复。
而對於身體素質較好的人來說,大運動量當然是很好的選擇,但對於身體較弱的普通人來說,大運動量往往會矯枉過正,適得其反。特別對於中老年人或身體患病的朋友來說,跑步、球類等劇烈運動容易耗氣傷血,而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等中國傳統養生法,則講求用意不用力,既能舒筋活血,還能養氣保精,堪稱中華養生文化的瑰寶。
最簡單的養生大道,就是暢通氣血!
最關鍵的治病大法,還是暢通氣血!
這就是千年中醫的真傳一句話
常見氣血虛實症狀的鑑別
自我鑑別望診舌診聞診問診
氣虛精神疲憊舌淡嫩
苔白氣短聲低
少氣懶言體倦乏力,頭暈目眩,自汗,動則加劇
氣鬱舌像沒有明顯變化胸脅腹脘等部位脹悶、竄疼,時輕時重或痛處移動
血虛面色淡或萎黃,口唇、指甲顏色淡白舌質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
女性月經量少、色淡或延期
血淤面色黧黑、唇甲青紫舌有紫色斑點、舌下絡脈曲張刺痛,怕按,固定不移,常在夜間加重
 每天看舌,你也能望而知病謂之神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識病也是如此,只要掌握了看舌的一些基本知識,你就能從舌中看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態。比如,黃膩苔,就是濕熱病;白膩苔就是寒濕病。
如果有人對你說,有一種方法能夠讓你在短短幾天時間內,達到中醫裡望而知之的診病水平,讓你及早預知自己的身體變化,你相信不相信?
這種方法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我已經教會很多身邊的朋友學會簡單有效的中醫望聞問切了,你完全可以拿自己當作實驗目標,對照自己的身體健康,來體驗中醫的神奇和親切。比如,我有個鄰居張大媽,從我這學會了看舌診病後,時常拿看望她的子女做試驗,居然能夠說對一大半兒,讓孩子們十分驚奇,難道您有什麼特異功能了?張大媽哈哈大笑,這不過是中醫的望診,我才學了個入門的水平呢。
真正被稱為望而知之謂之神的望診,在醫學史上還真有這麼一段記載:被稱為醫聖的漢代醫家張仲景,有一次碰到了年輕才俊、官居侍中的王粲。通過望診,張仲景一眼就看出年僅20歲的王粲身體有潛在疾病,於是就善意提醒他:你到了40歲的時候就會生一場大病,眉毛鬍子都會脫落,在此後的半年之內有生命危險。要是現在就服用五石頭湯,到那時候能夠免遭病痛。當時王粲正年輕力壯,根本不把張仲景的話放到心上。所以,他雖然接受了張仲景的藥方,卻不屑服用。過了幾天,兩個人再次碰面,王粲說他已經服過藥了。而張仲景仔細看了看王粲的面部氣色,卻搖搖頭說:恐怕你沒有喝藥,為什麼要這樣輕視自己的身體和生命呢?王粲心裡更是不以為然,就再也不肯和張仲景見面了。轉眼之間,二十年過去了,王粲果然生了一場大病,眉毛和鬍子全都掉光了,又過了半年時間,王粲一命嗚呼。醫聖張仲景的預言,不幸得到了準確的驗證。
作為普通人,我們當然很難達到醫聖張仲景那樣的神奇水平,但是,卻完全可以每天對鏡自照,觀察自己的舌頭,知曉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且用飲食、穴位,功法中成藥等方法進行自我調理。
簡易舌診法
舌體舌苔健康狀態
正常淡紅正常薄而白正常
偏白偏白寒病
偏紅偏黃熱病
偏乾燥燥病精
偏滑膩濕病
顫動、歪斜風病氣
偏白氣血虛氣、神
偏紫氣血淤
 我在看病的時候,時常問不注意忌口的複診病人又吃什麼好東西了,言外之意是病人在吃藥期間照樣大魚大肉、抽煙喝酒,不注意飲食的清淡。病人們通常會很不好意思地笑笑,同時也滿臉驚訝之色:你怎麼能看出我最近偷偷大吃大喝了?!
其實,舌頭上都寫著呢!大魚大肉等肉食或者油重、鹽重、糖重的素食都會導致體內濕邪大增,而使得舌苔偏滑、偏膩。所以,看到滑膩的舌苔,基本就可以斷定是濕病為患。
有人會提出疑問:難道偏於油膩的肉菜一定會導致濕病嗎?根據我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大多數偏好大魚大肉或油重食品的人,如果體質較弱,都會導致濕痰的產生,並在舌苔上留下明顯的痕跡:舌苔偏滑、偏膩。而纏綿難癒的濕病恰恰是導致現代慢性病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我建議每個人每天都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如果舌苔滑膩,那就意味著體內有濕,可要留神了。最好能夠把油膩的飲食改為清淡,每天多做做略汗運動排毒法三補兩排養生法,通常舌苔會在一周內恢復正常的薄白色。而如果滑膩、厚膩的舌苔還不見好轉,那麼就要去找專業的中醫師來調整了。
正常的舌苔是在淡紅的舌頭上面,有著薄薄的白苔。而如果有濕病,則舌苔偏滑膩;如果有燥病,舌苔就偏乾燥;舌苔如果發黃,是熱病,而如果舌苔發白,情況就複雜些,既可以表示正常或病輕(輕微感冒時,很多人的舌苔就是白的),也可以表示寒病,但一定不代表熱病。掌握了這些基本的知識,你就能從舌中看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態,比如,黃膩苔,就是濕熱病;白膩苔就是寒濕病,你完全可以舉一反三,自行推知。
最後,還要告訴你一個預防老年人常見中風病的訣竅:如果老人的舌頭有顫動、歪斜的苗頭,那可千萬要注意了,這是肝風內動的顯著標誌,老人可能會有中風、腦梗的危險。我有個患者,跟我學會了看舌診病後,天天早晨起來給老伴看一次舌頭。有一天她看到老伴的舌頭有點顫動,就立刻給兒子打電話,馬上送老伴到醫院去作檢查,結果醫生說,幸虧你們送來的早,要是再耽擱幾天,老人的中風非發展成腦梗不可,到時候落下個偏癱可就麻煩大了。
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三大自診法
看舌診病,二便診病,疼痛診病法是中醫診斷中最容易操作的,你只要經常進行自診自測,就相當於在自己身體上安裝了一台“GPS”,隨時監督和跟踪疾病。
二便自診法
不久前,接連有好幾位患者不約而同地拿著一本名叫《大便書》的畫冊給我看,書的主要內容是:觀看自己大便的形狀就能判斷身體的健康情況。他們還好奇地問我:中醫也常問大便、小便的情況,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呢?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就已經能夠通過詢問病人大便、小便的情況來準確診斷病情了。人生在世,吃喝拉撒睡都能由外到內地反應體內臟腑的健康狀況,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對於一些喜歡中醫的朋友,我常教他們每天不妨在自己更衣的時候,順便觀察一下自己的健康指數。古人所謂的更衣可不是換衣服,而是今天所說的去洗手間,就是大小便的委婉說法。這每天都有的大便和小便,就能顯示著你的健康指數。
家庭二便自診法
如果大便偏乾,或者有便秘症狀,那說明體內津虛生燥。
要是覺得大便不痛快,似乎老是拉不淨、大便黏膩,是體內有濕氣的體現。
如果大便偏稀、不成形,甚至時常拉肚子,就要分兩種情況來看了味道不重或有腥味,代表體內有寒;味道很重很臭,代表體內有熱。
對於小便,則更簡單了小便清而長,多屬寒證;小便短黃,多屬熱證。
 聽我講到這些,一位喜歡中醫的朋友很高興地對我說:您看對不對,我覺得如果感冒的時候,流白色的鼻涕或清鼻涕,咳出的痰是白色的,就是寒證;流黃色、濃濁的鼻涕,咳黃色的痰,就是熱證。上次感冒的時候,自己吃了好幾天的感冒清膠囊,可感冒就是不好,拖了很長時間。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我流清鼻涕,是寒性的感冒,吃了感冒清,越清越冷,整個一個南轅北轍!
其實,中醫的基本原則非常簡單,普通人只需要辨別寒熱濕、疼痛自診法氣血虛實這些大方向就夠用了。
疼痛自診法
另外,疼痛是疾病最常見的表現,根據疼痛的具體區別,就可以自己診斷出大致的病根兒是什麼。
家庭疼痛自診法
冷痛疼痛的時候有冷的感覺,用暖水袋暖一下就感覺舒服多了,這是典型的寒性疼痛。
灼痛疼痛有灼熱感,像火烤著一樣,將疼痛部位放到涼的地方冰著就感覺舒服。這是熱性疼痛。
重痛疼痛的時候,有沉重感、粘膩感、酸軟感,這是濕性疼痛。
脹痛疼痛的時候有脹著,多在胸部、腹部、兩脅,而且疼痛的部位往往遊走不定,這是氣鬱疼痛。
刺痛疼痛如針刺一樣,而且疼痛的部位固定不變,這是血淤疼痛。
隱痛疼痛并不劇烈,還可以忍受,但卻又綿綿不休,這多是氣血津精虧虛所致。
  有人會說,您能不能再教我們點自己診病的簡易方法?我說,中醫的診斷講究望聞問切,四診中的每個診法都有著深奧的學問,就拿問診來說吧,古代名醫編了一首《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其實,我已經把中醫診斷中最容易操作,也最容易辨析的看舌診病、二便診病、疼痛診病法都介紹給大家了,你只需經常在自己的身上進行自診自測,就一定會傾聽到身體發出的真實生動的聲音。至於更複雜、精深的診斷方法,還是交給專業的中醫大夫為好。
家庭脈診法
我有一位患者朋友,是位60多歲的退休大媽,她被我治好了頑固的風濕性關節炎後,就喜歡上了中醫,自己常買通俗的中醫讀物仔細看。有一天她來診所找我看病,在我給她摸脈的時候,她竟然問我,我的脈像是不是有點滑數?沒想到大媽居然脫口而出絕對專業的脈診術語,我點點頭,告訴大媽:滑脈代表濕病,數脈帶錶熱病,脈象滑數就是濕熱之病。是別的醫生給您摸出來的,還是您自己摸出來的呀?大媽笑瞇瞇地說,是我自己摸的,沒想到還真蒙對了!
原來,大媽退休了沒事幹,就把精力花到養生保健上,大半年的時間,就學得蠻專業的,讓我這個大夫都大吃一驚。大媽告訴我她學中醫養生的訣竅:不貪多,不求全,只是把最重點的學一學,比如全身十二經脈,她每個經脈只學最重​​要的兩、三個穴,一天只認一個穴的位置,認完了就在自己身上按摩,熟練了之後再在老伴身上按摩。這樣,一個月就把全身十二經絡全學完了,再用一個月每天復習一次,雖然人老了記憶力差了,但也能牢牢記在心裡。
學習摸脈也是這樣,書上介紹了28種脈,大媽只學最簡單的六、七種,而且先從最簡單的數脈、遲脈開始學,不就是看一分鐘脈搏跳動幾次嗎?跳得快就是代表熱病的數脈,跳得慢就是代表寒病的遲脈。等到把全家老小的脈都摸完了,大媽也就把這些最簡單的脈象學會了,病性的寒熱知道了,還要學習判斷病位在哪裡。最簡單的病位判斷方法是靠浮脈(輕按就可感到脈搏跳動,像浮在皮膚表面)、沉脈(重按才能感到脈搏跳動,像沉在皮膚底層)來確定病在表還是在裡。學會這些最簡單易行的脈像後,大媽乘勝追擊,又把判斷濕病、氣鬱血淤、氣血虛病的滑脈、澀脈、虛脈也學得八九不離十。
我可不是想搶你的飯碗。大媽風趣地對我說,我只是學點最基本的中醫養生常識,讓我對自己的健康也能心裡有點底兒。身體可是自個兒的,你善待它,它才能善待你啊!
大媽說的多好啊,唐代大醫孫思邈說人命至重,貴有千金,如果每個人都能像大媽這樣,關愛自己的身體,呵護自己的健康,一定能夠養足全身的精氣神,健康快樂每一天。
家庭脈診法
脈象診斷健康狀況
數脈脈搏跳得較快(每分鐘超過100次)熱病
遲脈脈搏跳得較慢(每分鐘60次以下)寒病
滑脈脈搏摸起來圓滑,如同圓珠流暢地滾動濕病精
澀脈脈摸起來澀滯不暢,如同輕刀刮竹氣鬱血淤病氣、神
虛脈脈搏按起來感覺空虛無力氣血虛病
浮脈輕按就可感到脈搏跳動,像浮在皮膚表面表病
(如感冒)氣
(外風)
沉脈重按才能感到脈搏跳動,像沉在皮膚底層裡病精氣神
 如何知道自己的近病和遠病
魚與熊掌能否兼得?當然,你看,中醫的十大病因寒熱、濕燥、散閉、氣血虛實既能讓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近病,還能讓我們了解一個人的遠病。這樣,中醫不但能針對近病來調理,還能針對遠病來養生。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能夠讓每個中國人都掌握最基本的中醫知識。
我也一直在探尋,能不能用最簡單的說法,讓博大精深的神奇中醫走進每個人的心田。
大道至簡!千年中醫,其實完全可以用主次兩條線貫穿起來:
一條線是亞健康或疾病的原因,通常被老百姓們稱為病根兒:也就是精氣神有所偏頗而產生的十大​​病因寒熱、濕燥、閉散(內外風)、氣血虛實
而另一條線則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病位系統,一般中醫常用的是心肝脾腎肺等臟腑,表明病的部位是肺病、肝病,還是腎病、心病,讓人一目了然。只不過,中醫說的肝病、腎病和西醫說的肝病、腎病並不完全一致,中醫的肝火旺不代表西醫化驗的乙肝、甲肝,腎虛也不等同於西醫說的腎炎類疾病。
病位當然還不局限於臟腑,《傷寒論》中給出了更為精確的表、裡、半表半里上、中、下病位體​​系。這里為方便大多數讀者,只重點說一下臟腑病位。
知道了這兩條主次線索,甚至最普通的讀者都可以自己理解大夫們常說的中醫術語了:
中醫常講肝火旺就是肝(部位)+熱(病因)腎氣虛就是腎(部位)+氣虛(病因)腿腳風濕就是腿腳(部位)+風濕(病因)風熱犯肺就是肺(部位)+風熱(病因)
 大家一定有這樣的困惑,每天問中醫大夫自己得的是什麼病時,得到的回答都遠不如西醫大夫那樣明確。比如,中醫大夫不會明確告訴你得了淺表性胃炎、得了脂肪肝等,他總是給出一個如同天書般的濕熱蘊脾肝鬱氣鬱肝腎陰虛等古香古色而深奧難懂的術語。
不過,那時候你覺得困惑不解,現在是不是清楚一些了呢?原來,濕熱蘊脾就是脾部有濕和熱,肝鬱氣鬱就是肝部有氣鬱結,肝腎陰虛就是肝部和腎部有虛熱(即陰虛)。
在大學教科書《中醫診斷學》中,有66個中醫常見病名,什麼心脾氣血虛、什麼肝膽濕熱證、什麼脾腎陽虛證等等,很多人初學時往往摸不著頭腦,其實,只要我們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這麼複雜的中醫病名,其實不就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元素(病位和病因)排列組合所產生的嗎?知曉了幾個最基本的元素,複雜多變的中醫就像是一個斑斕陸離的魔方一樣,一切盡在你的掌握中了!
好了,既然這麼簡單實用,那麼,就讓我們親自體驗一下中醫大夫看病的過程,你可以嘗試著自己分析、感受中醫大夫的內心思考:
你走進中醫診所。大夫讓你伸出手來,他開始切脈。如果脈跳得比較慢,有可能是寒證;脈跳得比較快,就有可能是熱證;脈摸起來虛弱,則為氣血虛證
隨後,大夫會讓你伸出舌頭,進行望診:舌苔白潤代表寒證;舌頭紅、舌苔黃代表熱證;舌苔厚膩代表濕證;舌苔有斑點代表血淤證
大夫還會有意識地聽你的氣息(聞診),如果聽到你氣短、聲低,那就有可能是氣虛證
當然,更多的時候大夫會主動問你(問診),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飲食睡眠怎麼樣?大小便怎麼樣?等等。如果有腰膝酸軟或疼痛多的症狀,通常病位在腎;如果有頭暈目眩、胸脅脹痛的症狀,通常病位在肝
如此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後,大夫就會龍飛鳳舞地在處方上寫下診斷結果,並開出具體處方。
又會有讀者說了,我又不當中醫大夫,知道這麼多有什麼用啊?讓大夫直接給我開方,我照方吃藥不就行了嗎?
您有所不知,這就是中醫最高明的地方!
基本的中醫知識,不但能被大夫用來治病開方,而且能為我們自己養生保健。
不信嗎?我舉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經常情緒鬱悶,多愁善感,所以,最容易犯氣鬱(也叫氣滯),發病的時候氣機不暢,脹悶疼痛。中醫大夫可以讓她服用開胸順氣丸、逍遙散等中成藥或湯藥,就能得到有效緩解。
而林黛玉即使平日不犯病、沒有明顯的脹悶疼痛感覺,但只要看她鬱悶不樂的神態,就可以判斷出她是氣鬱的體質,具有潛在的氣鬱之病。這時候,就可以讓她主動對症下藥地進行養生保健,多吃蒿子稈、蘿蔔等行氣解鬱的食物;多做跑步、爬山等較大運動量的疏通氣血的鍛煉。
還有一個更加便捷的解鬱之道:用少量活血行氣的玫瑰花或菊花,搭配平肝涼肝的龍井茶,每天喝上幾杯,既能夠解氣鬱,又能降肝火,功效完全可以和點按消氣穴太衝穴相媲美。
我在長期行醫的過程中,發現當代人中像林妹妹這樣氣鬱乃至脾氣暴躁的人大有人在,無論是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屢見不鮮,我每次都推薦他們享用這道簡易有效的解憂茶
你看神奇不神奇,中醫的十大病因寒熱、濕燥、散閉、氣血虛實,既能讓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近病(現在所得之病),還能讓我們知道他、她的遠病(更為長遠的體質之病),這樣,中醫既能夠針對近病來調理,又能夠針對遠病來養生,真有點古詩裡的美妙意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當代人濕病的發病率最高
最後,我要和朋友們一起分享美妙的發現:無論是人體的健康,還是人生的命運,其實都由最簡單而純粹的元素組成。雖然最終的組合方式如同萬花筒那樣絢爛繽紛,但在繁花漸欲迷人眼之處,我們卻始終可以找到那份不曾丟失的純真和簡約。
提起人體疾病和體質的十大類型,很多人一定非常關心:自己的體質(或疾病),到底是寒、是熱、是濕,還是氣虛、氣鬱、血虛、血淤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醫生們最感興趣的。北京四大名醫之孔伯華先生曾經盤點一生的治病經歷,深有感觸地說:數十年來,閱歷所見,病人中濕邪兼熱致病者,十常八九。
孔伯華先生提出的濕熱病者,十常八九和我多年的臨床所見完全吻合。當代人的亞健康狀態以及所患疾病中,濕病的發病率絕對高於寒病、熱病等其他所有病症,處於高居第一位的禍首地位。
有人會提出疑問:也有很多專家說現在最常見的疾病是寒濕,和上面孔伯華先生提到的濕熱病者,十常八九是不是明顯地矛盾啊?比如,被稱為中醫的脊梁的當代著名老中醫李可就說自從空調出現以後,陰寒之氣頻頻進入體內。南方人常年的生活習慣就是喝冷飲,喝冰鎮過的汽水、果汁,衝冷水澡,或者在睡覺的時候空調開得很大,睡著以後就受病了,為什麼南方人大部分是屬於寒證、濕證?這些是主要原因。
其實,兩代名醫的說法並不矛盾。因為中醫的各種病因並非單純地疊加,而是可以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的。寒病鬱積,很容易化熱;情志抑鬱,也很容易化熱。而普通人只有在所生之病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的時候,才會進醫院去看醫生,所以,這時的病症表現當然是天下之病濕熱居多,但實際病根卻在於寒熱、濕燥、閉散、氣血,而且其中尤以寒濕最為常見和嚴重。
人體很少有單純的寒、熱,就像現實生活中少有單純的壞人、好人一樣,而濕病則像是一個間諜,潛伏在寒、熱等病邪之中,比如,潛伏在熱邪之中就形成濕熱病,潛伏在寒邪之中就形成濕寒病,潛伏在風邪之中就形成風濕病不過,判斷自己是否有濕邪也並不難,只要自己有舌苔厚膩、頭身困重的症狀,那濕邪為禍就是鐵證如山了。如果還兼有寒證,那麼就是濕寒病;如果還兼有熱證,那麼就是濕熱病。
之所以在這裡不厭其煩地介紹中醫的知識,其實是在提醒您:中醫養生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每個人都可以運用基本中醫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
第三章如何使用飲食來補精氣神
三七代茶飲,人人都是張仲景
正所謂一物降一物。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剋星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剋星就是三七粉。它具有良好的降膽固醇的功效,也是三高人群的福星。
我曾經為一位和尚看過病,他常年雲遊四方,參禪修學,雖然一身襤褸,但神態莊嚴。我為他望聞問切,發現他面色黧黑、皮膚粗糙,看其舌頭有斑點,牙齦有出血的痕跡,脈摸起來細澀,我就對他說,您這是得了血淤病症,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調理,不會像治療寒、熱、氣虛、氣鬱等疾病那樣立竿見影。
這位師父很平淡地說:從小就是這樣的體質,看來到老也不會有根本變化。你還是幫我治一下腿腳疼痛的毛病吧。
我點了點頭,就像俗話講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樣,疾病易治,而人的體質也是難於改變啊。疼痛、出血這類明顯的病痛還是很好改善的。我準備給這位師父開專治血淤的大黃蟄蟲丸這個方子。為了穩妥起見,我又對師父說:您的這種疼痛是不是刺痛,那種越按越痛的刺痛。而且白天還好,越到晚上痛得越厲害呢?師傅點了一下頭。我知道,血淤內阻,氣血不通,所以不通則痛。而且夜間陽氣藏、陰氣旺,血行就較緩,滯就更甚,所以夜間疼痛加劇。
我很少為僧人看病,印象里高僧大德們念經修行,遠離人間煙火,似乎不應該得病。不過,這次和這位師父雖然接觸時間很短,也沒有深入交談,但我從這位師父淡定而從容的神態中,彷彿悟出了什麼。對於健康和疾病,我們都不是神仙,達不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那麼,就讓我們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吧。後來,這位師父託人告訴我,他一直堅持吃藥,多年的刺痛有所減輕。他還專門給我帶來一部竹簡版的《心經》,說是和我結個緣分
對於不太嚴重的血淤,比如暫時性的黑眼圈、面色晦暗、牙齦出血、皮膚紫淤斑、女性月經色暗並有血塊等症狀,可以常吃化散血淤的山楂片,或者用開水泡山楂當茶喝。不要小看一味能當零食吃的山楂,千百年來很多名醫治療女子因為血淤而導致的閉經,就用山楂一兩煎湯,衝化紅糖一起服用,服之即通,此方屢試屢效,可見山楂祛除血淤的藥效之大。
而如果是從小形成的血淤體質,那麼就要使用藥效更為猛烈的藥方。治療血淤最著名的是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裡的下淤血湯,不過,這個處方煎服起來比較複雜。經常有患者問我有沒有療效更好、服用更簡便的中藥呢?這樣的中藥當然非常難找,但在醫書《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我發現了一種功能幾令人不可思議的藥物,一味即可代《金匱》之下血湯,且較下血湯更穩妥也。這味令人不可思議的中藥就是三七。
三七主產於雲南、廣西等地,夏末秋初開花前或冬季種子成熟後採挖,將其根洗淨曬乾,研成細粉,就是藥用的三七粉。三七既能化淤止痛,還能止血消腫,化不傷正,止血不留。三七粉無需自己加工,中藥店裡都能買到已經研好的。服用方法也非常簡單:無需像煎煮其他中藥一樣繁瑣,只需要將3克三七粉沖水當茶一口氣喝下,每天早晚各一次就可以了。
三七代茶飲的養生功效非常廣泛,現在流行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都與血淤​​有關,也都可以通過沖服三七粉來解決。大家都很熟悉的中央電視台健康大講堂欄目主講樊正綸教授,也是每天早上5克三七粉,晚上5克三七粉,衝了就喝下去。而90多歲高齡的雲南省曲靖地區中醫醫院名譽院長韓統勳曾經有菸酒嗜好,就是每日靠必服三七粉2克來解煙毒、降膽固醇的。打通淤滯,全身一通百通,人的精氣神就會煥發新的光彩。
三七的養生和療疾效果雖然非常神奇,但我更想和大家分享一個養生的真諦:既然我們都是凡人,很難直達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的至高境界,那麼就讓我們時時勤拂拭(天天來養生),以便順利實現勿使惹塵埃(疾病擋在外)的健康目標吧。
 給老年體虛者的靈丹妙藥
據說,大補元氣的兩穴療法曾經是千百年來深藏不露的皇族養生妙法。無論這個據說的準確性有多高,我們只關注:兩穴療法怎麼做?做了以後效果怎樣?
一位遠在美國的老人給我打來越洋電話,他曾經是我在國內的一位老患者,半年前和老伴兒跟隨定居美國的兒子享清福去了。沒想到,老兩口清福沒享兩天,就雙雙感冒不斷,這個好了,那個又開始了,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兒子領他們去了醫院,卻沒有明顯療效。老人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給我電話向我求教,讓我無論如何要幫幫他們。
這種感冒易由普通的傷風感冒而引發,但又不同於六七天就能自癒的普通感冒。普通感冒是因外風侵襲所致,只要吃點銀翹散之類的中成藥就能輕鬆治愈。所以,對於普通的傷風外感,我就不必浪費口舌了。
但是對於很多身體虛弱或年齡較大的老人來說,傷風感冒恐怕並非外風侵襲那麼簡單。他們往往動不動就傷風感冒,感冒有點像是家常便飯。可千萬別小瞧這種感冒,它的根源是體虛,對老年人來講特別容易成為對生命造成威脅的導火索,引發其他重症危病。
我馬上在電話中告訴老人,立刻去買紫蘇葉和人參(太子參為好),每天把30克紫蘇葉和10克太子參,研成粗末,放到鍋裡,加進3碗水,煮沸20分鐘,去渣後,分早晚兩次溫服。一周左右再給我來電話,以便隨時調整處方。
哪想才第三天,老人就興沖沖地通過電話告訴我,老兩口喝了3天的藥,纏綿了幾個月的感冒就基本消失了。到美國這麼長時間,頭一回感覺到神清氣爽。看來還是咱們中國老祖宗的藥靈驗啊!
對於體虛者來說,感冒這個症狀只是,而病根的是體虛。中醫講求標本同治,紫蘇葉辛溫解表散風,能祛外風,治的是標;而人參甘溫,大補元氣,補脾益肺,能治體虛這個。簡簡單單兩味藥,就能把虛體感冒標本兼治了。
不過,久虛的身體培補起來也還需要一段時間,為了在這個時期裡少受風,我還送給老人一個簡單易行的食療方子來預防感冒。這個方子名叫黃豆蘿蔔湯,在廚房裡就能做:把黃豆20克、白蘿蔔5片、白菜頭1個、蔥白(大蔥去葉)3根,放到一起,用水煮開就行了。
黃豆能夠健脾益胃,白蘿蔔善於健胃消食,白菜頭養胃利水,蔥白解表散寒,四樣平平常常的食物組合起來就堪稱預防感冒的靈丹妙藥,而且味道也不錯。兩個月後,兩位老人來電話說,原來纏綿不斷的感冒,現在已經成了稀客,精神好了,心情也就愉快了,現在,黃豆蘿蔔湯成了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健康湯,全家人都會美美地喝上一大碗兒。
虛體感冒,誘因是體外之風,最偏愛體虛之人或老年人群,古代醫書《證治匯補》中說法非常貼切生動:虛人傷風,屢感屢發,形氣病氣俱虛者,又當補中,而佐以和解。意思是體虛感冒非常容易反復發作,病根兒其實就在於精氣神中的虛,所以,預防和治療的重點應該在於補足氣血,讓體質增強。
後來,為了給更多因為氣虛而動不動就容易感冒的患者提供靈驗的妙法,我花了很多精力四處查找醫學資料,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不藥而愈的秘訣。這個秘訣是編著《中藥大辭典》的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施仲安所傳。他在70歲的時候,體質虛弱,中藥、西藥吃了很多都不見效。後來他得到一個秘方:用右手心對準左腳心,順時針、逆時針各旋轉按摩60次。然後,再用左手心對準右腳心旋轉按摩也各60次。雖然這個方法極其簡單,但是施仲安教授每天在晚上睡覺前和清晨起床後各做一次,隨後八九年間每天看起精神都特別好,更沒有什麼感冒發燒。施仲安教授的老伴忍不住天天跟老先生做這個簡單卻高效的按摩,高齡期間也很少得病了!
在中醫裡,手心就是勞宮穴、腳心就是湧泉穴。因為手是用來操勞的,所以,手心就是勞作之宮,故名勞宮穴,可以治療由內病引起的外證;而腳心的湧泉穴是人體最低的穴位,猶如泉水從地下湧出,該穴位多治療頭胸之病,用於引熱邪之氣下行。而兩穴相互摩擦感應,便是大補元氣。
元氣一旦充足,精氣神還能差到哪去?
我把這個簡單易行的兩穴療法,首先推薦給年邁的父母和岳父岳母,他們每天在自己身上實驗後,很快體驗到了良好的效果,感冒明顯大大減少,再也不用常吃感冒藥了。於是,我就把這個方法推薦給了更多的人,也包括開頭說到的那對老夫妻。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開始體驗到這種中醫​​按摩養生的神奇效果。有人曾做過考證,說這個兩穴療法來自皇宮密室,作為皇族的養生妙法而千百年深藏不露。不管這個說法是真是假,施仲安教授讓它造福於芸芸眾生,真可謂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那麼,也讓我們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把這麼好的一種養生方法,告訴更多需要幫助的朋友,就像一句雜誌的宣傳語那樣讓大家告訴大家
濕腫雜病加三高,味美藥膳治最好
溫邪就像陰雨連綿、不見陽光的天氣,讓人的精氣神都萎靡不振。臨床上長期纏綿難癒的各類疾病,多半是濕邪在作祟,幸好上蒼賜予了我們薺菜、鯉魚、薏米等驅走濕邪的寶物
有位年近50歲的老兄,突然迷戀起中醫來,並且還時常藉著看病的機會和我聊上幾句。
大夫,我是愛上火的熱性體質,為什麼常喝涼茶、常吃敗火藥,還是感覺身體不舒服啊?我為他打心底里喜愛並身體力行實踐中醫而感到高興,不過,也知道他對於中醫的理解,更多是停留在寒、熱的最簡單層次上。實際上,總也不見好的疾病都有更為複雜的根源,絕非單純的寒熱所能涵蓋。
這位老兄看起來很富態、頗有風度,我摸脈、看舌後,果斷地對他說:您的血脂、血壓都挺高的,可千萬要注意了!因為他的脈滑數、舌黃膩,是典型的濕象,還夾雜著幾分熱象。這種濕熱病很容易讓人頭身困重、乏力不爽,嚴重的時候,還會雙腿浮腫、全身虛胖。
果不其然,他拿出剛做的體檢報告,上面明明白白的顯示,他是一位典型的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人士,尤其是血管裡的脂肪,已經開始造成血稠,動脈粥樣硬化也初見端倪。他還挽起褲腿,指著浮腫的雙腿給我看,很擔心會引發什麼不治之症。
這位患者得的是典型的濕熱病,我給他開了7服《溫病條辨》上的名方三仁湯。告訴他這種病恢復起來比較慢,先吃一周中藥試試看。一周後,他很高興地告訴我,全身困倦的感覺減輕了一些,頭腦也開始變得清爽了,感覺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只是腿腫還沒有什麼明顯變化。我趁機提醒他,先別高興得太早,濕病最難治,一周有療效已經相當不錯了,還要打持久戰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他有點困惑地望著我,因為我曾經給他的很多朋友看過病,博得了藥到病除的虛名,他就把我看得很神。我只好向他解釋:單純的寒病、熱病都比較好治,幾服藥下去就會立竿見影(所謂的很神就是這麼來的)。而病往往和寒、熱、風糾纏在一起,換用時尚的說法是,濕和寒、熱、風等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團隊,像這種濕熱病,如果只顧治濕,濕去則燥生,會導致熱更旺;如果只顧治熱,熱去則寒生,會引發濕更盛。
看來,中醫治病,也不能簡單地見熱治熱、見濕治濕啊。這位患者頗有感觸地說。
為了讓這位中醫愛好者更好地理解,我便打了個生動的比喻:中藥就像一個人一樣,偏於幽默則不會給人權威的印象;偏於倜儻則不會給人穩重的感覺。但是,有3藥食同源的祛濕良藥薺菜、鯉魚、薏米,卻有著異乎尋常的優良禀性:能夠去濕而又不會生燥;能夠清熱而又不會生寒,就像是萬里挑一、人人喜愛的完美大眾情人一樣。
有了這3種食材,我便推薦給這位患者兩張每天輪流更換的食療藥膳,讓他能在喝湯劑的同時,換換口味。
第一種藥膳是《本草綱目》上提到的薺菜雞蛋湯,從菜市場購買新鮮薺菜,洗乾淨後切段,按照半斤薺菜、1個鮮雞蛋的比例,加清水煮薺菜雞蛋湯。請注意,鹽可要少放,放多了就會影響利水消腫的效果。
別小瞧平日我們用來嚐鮮的薺菜,《名醫別錄》中說它主利肝氣,和中,《滇南本草》稱其除小腸經邪熱,利小便,可以說薺菜是素食中最美味可口的祛濕良藥了。
還有一張藥膳是來自唐代醫書《外台秘要》裡的赤小豆鯉魚湯,赤小豆俗稱紅豆,菜市場或超市都能買到。《本草綱目》說鯉魚下氣,利小便,《藥性論》說赤小豆治水腫皮膚脹滿。這個食療菜譜不僅效果一流,而且味道異常鮮美,不妨一試。
先將赤小豆洗乾淨,加水浸泡半小時。然後將鯉魚留鱗去腮和腸臟,用水沖洗乾淨。起油鍋,煎鯉魚,加清水中量,再放進赤小豆,加入生薑、料酒等調味品。先用大火煮開,再改小火燜到赤小豆熟,加進少量的鹽和味精,一道熱氣騰騰的美味藥膳就大功告成了。
一素一葷,每天變花樣,藥膳何嘗不能實現美味和治病的完美統一呢?
這位患者很高興地把食療方子收了起來。3個星期後,他興沖沖地告訴我,雙腿的浮腫消失了一大半,尿急尿頻的老毛病也好多了。他還問我,聽說薏米也是治濕的良藥,是不是煮點山藥薏米粥、薏米紅豆粥什麼的喝喝更好?
薏米當然是公認的除濕良藥,是中醫最常見的入藥食品。我給他開的藥方三仁湯中,就是薏苡仁(即薏米)、白蔻仁、杏仁為君藥,三仁合用,三焦通暢,諸症自除。既然湯藥中已經有了薏米,就沒有必要再喝薏米粥了。如果不開湯藥,可以自己用薏米、荷葉煮湯,自製薏米荷葉茶,像喝茶一樣每天飲上3杯。
現代人的通病是濕病,絕大多數人都有濕邪在身,濕在上則頭昏腦沉,頭重如裹;濕在中則沒有胃口、腹脹噁心;濕在下則雙腿浮腫、尿急尿頻。所以,古人有云:萬病從濕生。濕邪就像陰雨連綿、不見陽光的天氣,會讓人的精氣神都萎靡不振。如果濕邪嚴重的話,還有可能並發氣鬱、血淤,形成一系列棘手的病症,臨床上長期纏綿難癒的各類疾病,必有濕邪的因素潛伏。
好在,我們有一物降萬物的薺菜湯、鯉魚湯、薏米荷葉茶,能夠像燦爛的陽光驅走陰雨連綿的陰霾,這是上天對我們的恩賜。當我們喝著美味祛濕藥膳的時候,真的該始終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千古提精名方一味薯蕷飲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進補也如一柄雙刃劍,當人體津精虛虧、形成燥病時,進補能起到滋潤、補益的功效,但大多數時候,進補還會產生濕膩的弊端。不過,藥性平和的山藥是不會讓大家產生後顧之憂的。
2008年北京奧運會爆出的最大轟炸性話題,莫過於百米飛人博爾特為什麼跑得那麼快?
對於這個全球觀眾最關心的謎題,博爾特的父親居然做出這樣讓人意想不到的回答:博爾特一直愛吃山藥,絕對是山藥的功勞。他解釋說,博爾特從小就愛吃具有藥用價值的山藥,是家鄉盛產的山藥造就了博爾特今天的超人力量。
山藥,同樣是我們中國人非常熟悉的藥食同源的餐桌佳品。《日華子本草》說其能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神農本草經》則把山藥列為上品,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聰目明,輕身不飢,延年。不過,有人會懷疑,山藥和白菜、蘿蔔一樣普通,怎麼能夠給百米飛人以超人的力量呢?這個我們暫且不表,可能全世界的體育專家會集中力量來研究這個課題。但山藥作為一味中藥,卻在中醫裡面得到非常廣泛而神奇的運用。
被譽為中國近代醫學第一人的著名中醫大家張錫純,平生最推崇山藥的神奇療效。他專門用一味山藥創立了一張被後世千萬醫家廣泛使用的名方一味薯蕷飲,薯蕷是山藥的學名,該方只用山藥一味藥物,生山藥四兩切片,煮汁兩大碗,以之當茶,徐徐溫飲之
張錫純在其醫著中列舉了大量單用一味山藥治病救人、藥到病除的案例,最後總結道:山藥之性,能滋陰而能利濕;能滑潤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且其含蛋白質最多,在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
學用中醫貴在靈活變通,舉一反三。我有一個美容秘方,最受女孩子們的青睞。而這個秘方也是偶然所得:一次,有位漂亮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向我討教:長時間在聚光燈下主持節目,自己的臉部皮膚變得有些乾燥枯黃,只能靠化妝品來維護,效果還不太好。她問我能不能給她開個秘方什麼的,讓臉部重新恢復少女一樣的鮮潤。
這可難壞了我,我一個大男人畢竟很少研究美容。但我靈機一閃,想到了張錫純先生滋陰滑潤的名方一味薯蕷飲。生山藥的汁液晶瑩透徹,黏而且滑,不但能補充臉部的水分,還能深層補充面部營養。特別神奇的功效是,生山藥能滑潤又能收澀,還會讓滋潤的皮膚緊繃起來呢。不過,多數人的皮膚會對生山藥過敏,我就讓女主持人外病內治,將生山藥洗淨切片,加水煮汁。把煮爛的山藥片倒掉,濾出煮好的山藥汁,放溫之後,就像水果汁一樣飲用,還可以加點草莓、紅棗等來改善口味。這位主持人拿出做節目採訪的勁頭,詳細問我:山藥是到藥店買還是到菜市場去買?買什麼類型的效果最好?我告訴她,生山藥一定要到菜市場買新鮮多汁的才好,山藥以河南(懷慶府)所產品質最佳,俗稱懷山藥,而懷山藥中,又以鐵棍山藥為最佳。
兩個星期後,這位女主持人告訴我,這個秘方的效果反而比她用各種進口的高級面膜還要好,乾燥的皮膚變得水靈白皙、富有彈性。這就是中醫所講的內病外治、外病內治啊。
為什麼山藥有如此大的功效呢?《黃帝內經》中說:夫精者,身之本也,精以津液的形態藏於臟腑之中,也可簡稱為津精。如果人體的津精虛虧,那麼,就會形成燥病,元精大耗、失去潤澤。而山藥具有滋潤、補益的特性,而且還不會因為滋補津精而產生濕膩之病(實際上,大多數滋補藥品都會產生濕膩弊端)。這樣療效卓著而且藥性平和、可以長期服用的藥膳,真是百里挑一、值得每一個人珍惜。
明白了這些醫理,相信你也會用山藥舉一反三來養生了吧。許多女性朋友或老年朋友都有便秘之苦,很多人就服瀉藥來治,往往開始有效,後來效果就越來越差。這是治標不治本造成的,因為便秘是體內津虧而成的燥病,單用瀉藥排出燥便,大補津精卻沒有跟上,病根兒就難以根除。我曾推薦不少便秘患者多吃生山藥為主的飯菜(炒生山藥做菜吃,或煮粥時加入生山藥),很多人反應,效果比多吃香蕉好多了。因為香蕉雖然潤滑腸道,但補益之力卻遠遠遜色於山藥。
山藥還有一個備受歡迎的功效,一般人都不會想到,那就是減肥!你可能會發出疑問:山藥能美容、能治便秘,還能減肥,豈不成為通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了?我告訴您: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藥物。山藥的功能再多,也只是圍繞著山藥大補津精而不生濕邪的主線。下面請您聽我細細道來:
 中醫認為濕盛則多胖。有很多處於減肥中的朋友不敢多吃補益之品,生怕補品帶來膩濕而更增其胖。我在臨床上時常碰到這樣的女性,雖然減肥頗有成效,但看起來體虛乏力。我讓她們一定要多吃生山藥,炒著吃、燉著吃、蒸著吃、煲湯喝盡可以變換花樣。至於是清炒、熘肉片、煮米粥,那就看你的飲食習慣了。餐桌上小小的山藥,會給減肥的朋友帶來意想不到的奇效:很多人堅持了一兩個月後,會發現不但體重下降了,而且精神頭兒更足了。奧秘就在於山藥具有雙向調節的特殊功效,既補津精又能利濕,濕去則肥胖減,補津則精力旺。如此健康減肥,豈不快哉!
  來自於宮廷的秘方平肝清熱茶
現代人肝火偏旺經常導致急躁易怒、口苦口乾、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脅部疼痛等症狀,這時候如果可以親手為自己泡杯平肝清熱茶,這些症狀就會在裊裊茶香中悄然遠遁。
很多人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時常會對醫生說:上火了最近火氣大得清清火了,如果有個喉嚨疼痛、口腔潰瘍、臉上痤瘡的小毛病,更是直接建議醫生開清熱解毒的藥品,有時候似乎顯得比我們醫生還熟練和自信。
這不,這兩天就有位年輕小伙子一走進診室就對我說:醫生,我最近火太大了,臉上的痤瘡越來越多,你給我多開點清火藥吧。我自己吃了點清火的藥片,量太小了,不頂事。
我心想:既然吃過清火的藥片,要是沒有效果的話,那說明這個病恐怕不是簡單的熱性病(上火)那麼簡單。於是,我開始望聞問切:小伙子的臉上長了很多粉刺,舌紅苔黃,確是一片熱像。在問診中,小伙子隨口說出了他的另一個症狀:最近常拉肚子,不過不太要緊,這次還是先治臉上的粉刺吧。
我立刻抓住這個症狀分析下去:拉肚子在醫學上叫做下利,多是寒性病的特徵之一。所以,這個小伙子其實是個寒熱錯雜的疾病,具體來說叫做上有熱、下有寒。因為上身有熱,所以,臉上生出粉刺;因為下身有寒,所以,常拉肚子。難怪小伙子自己吃了一些清火的藥片而不見效果,像這種病,需要清火藥和驅寒藥同時使用,上清火熱,下驅寒涼,這樣才能藥到病除。
於是我給小伙子開了治療上熱下寒的半夏瀉心湯,讓他先吃七付試試。一個星期後,小伙子笑瞇瞇地來複診,我一看,臉上的粉刺已經消失了一半,一下子英俊了許多。大夫,你的藥太靈了,不但粉刺好了一大半,我拉肚子的老毛病也基本上好了。其實,不是我的藥,而是辨證準確了而已。
這個小伙子的毛病,在日常生活中很是典型,有很多人總是喉嚨疼痛、口腔潰瘍、牙齦出血什麼的,其實多是上熱的表現。如果單純清熱,那麼,就會使下寒更甚,最終導致寒熱糾纏、上熱難除。疾病都是好壞交融、錯綜複雜。除了上熱下寒,還有表熱內寒表寒內熱(俗稱寒包火)等多種情況。疑難病症,就像是一個巨大的人體魔方,會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扭成千萬種不同的排列組合。
醫生就像一個偵探一樣,要從患者身上的蛛絲馬跡中,找到疾病的元兇:這位小伙子看起來身體健壯,平時應該經常鍛煉。為什麼會得這種病呢?我首先從飲食習慣來考慮。一日三餐,食物是人體最親密的伙伴。
容易上火的人,通常是都喜歡吃熱性的食物,比如,如果貪吃炒瓜子,一次吃上整整一袋,那麼,第二天就容易喉嚨上火,真是立竿見影。但是,疾病之所以狡猾,恰恰因為後果並不馬上兌現,常常要經過一個漫長而不定時的過程,因此《黃帝內經》才有冬傷於寒,春必病溫的說法,意思是:冬天受了寒,有時候會等到春天才能發病。對普通人來說,誰能想得到,嗜好貪吃火熱屬性的燒烤、薯片、麻辣燙、川味火鍋、香辣菜系容易引發三個月、五個月後的上火病症呢?
聽我講完這個分析,小伙子拍著腦門說:我最喜歡吃烤肉串了,最近流行超辣的變態烤翅,我常常和朋友們去吃,喝著冰鎮的啤酒,別提有多爽了看來,我得忌忌口了。
我微笑著說:烤串、烤串這些燒烤的熱性食物,讓你上有火,長痤瘡;而大量喝冰鎮啤酒又讓你下有寒,拉肚子。疾病不會老老實實地呆著,寒鬱積久了又會化熱
那您說我以後該怎麼預防啊?心急的小伙子打斷我的專業分析。我知道小伙子不甘心捨棄心愛的美味,我當然也不會讓那麼多喜歡川菜、燒烤、香辣美食的朋友從此盡量少吃這些美食。人體就像是一個精密而神奇的天使,能夠自動調節體內的寒熱濕燥,如果不是過於嗜好某類食物,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而如果體質欠佳或嗜好過重,那麼,只好通過一物降一物的辦法來強制執行
在《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中曾披露了宮廷的一個秘方” “平肝清熱茶,用龍膽草1.8克,醋柴胡1.8克,甘菊花3克,生地黃3克,川芎1.8克,加水煎汁,或者索性直接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一天12劑,就能夠清除肝火,解熱除煩。這個方子據說頗受慈禧太后的偏愛,肝火很大的她,每天一定要喝上一杯平肝清熱茶。而我也多次把這個方子開給患者,讓他們抓好藥之後,用開水把藥沖茶喝,連喝上十天半個月,治好過很多性急上火、肝火旺盛的患者,的確是名不虛傳。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其性升發,喜條達惡抑鬱,而現代人肝火偏旺經常導致急躁易怒、口苦口乾、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脅部疼痛等症狀,這時候如果可以為自己泡杯平肝清熱茶,不但能夠平肝火、清肝熱,呵護和我們的健康關係最為密切的肝臟,還能讓人的精氣神都保持一個平衡的狀態。
《黃帝內經》中講: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對於容易上火的人,其實每天多喝性涼解熱的綠茶,多吃西瓜、梨,吃飯的時候多喝綠豆湯,就基本上可以高枕無憂了。只不過,如果你是容易上火的體質,最好能夠釜底抽薪:改變口慾的嗜好,換來清爽的健康,何嘗不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啊!
兵來強將擋,體內之風藥粥治
人們常用隨風而散來形容並不完美的結局,而人體如果精氣神中的出現固攝不足的毛病,也會遭遇內風之患,產生一種散脫滑失的症狀,比如說,精神渙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再比如說自汗、盜汗、長期拉肚子、遺尿,女人的月經淋漓、男人的遺精滑洩等。
凡是隨風而散的疾病,其實都是體內之風為患,需要用收斂性質的中藥兵來將擋,水來土屯
有位中年女性因為月經淋漓、失眠多夢而找我看病,她愁容滿面,把一堆病例攤在我面前。我知道她看遍各大醫院,吃過很多西藥中藥,這種病卻猶如秋雨連綿,讓人心煩意亂。仔細地望聞問切之後,我給她開了一張斂血補氣的方子,並對她說:我還有一張清代老中醫傳下來的偏方,曾經治好了好幾個像你這樣的病人,你願不願意試一試啊?
她一聽,立刻來了精神,連忙點頭,我當然願意。於是,我告訴她,這個方子是來自清代醫家章穆的《調疾飲食辨》,只需要用蓮子和大米煮粥,就可以達到收斂的效果。
就這麼簡單?她有點驚訝地詢問,我笑著點點頭。兩個星期後,這位患者纏綿不癒的月經淋漓終於乾淨清爽了,睡眠也好多了。讓她奇怪的是,似乎以前常有的愛出虛汗的老毛病,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她哪裡想得到這一切都是蓮子的功勞。被譽為中醫藥典之最的《本草綱目》就對蓮子的藥效推崇備至,它說:止脾洩久痢,赤白濁,女人帶下崩中諸血病,具體說來就是能收斂體液的散脫。最典型的體液脫散是所謂的出虛汗,動不動就是一身汗(包括醒時經常出汗的自汗和睡覺時才出汗、醒則汗止的盜汗)。其實,很多虛汗並非是因為身體發虛,而是因為體液散脫滑失,如果在上為出汗,那麼在下就成為久瀉、遺尿、月經淋漓。
中醫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能從這些毫無關聯的疾病中找出同樣的病因,並且採取同樣的治療辦法,這就是所謂的異病同治。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個女性本來要治月經淋漓,卻又很意外地治好了愛出虛汗。同樣的道理,治療女人的月經淋漓和男人的遺精滑洩,完全也可以用一種同樣收斂性質的藥方。
脫散類型疾病,還有一種披著隱身衣的無形之病,那就是心神渙散。我曾應邀在一家證券公司講了一次養生課,讓我沒想到的是:這些瀟灑自如、日理斗金的操盤手們在私下里卻向我大倒苦水,很多人因勞心過度而心神不寧、煩惱失眠、甚至神思恍惚、莫名所苦,到醫院檢查吧,也看不出什麼毛病,但就是感覺不舒服,甚至有人擔心自己得了什麼疑難怪病,整日憂心忡忡。
其實,不需要那樣大驚小怪,在我們醫生眼裡,這種亞健康狀態是職場打拼族中常見的情況,每天門診都能碰到三五位。我給這些人開出了一張來自《本草綱目》的食療方子百合粥,只需要從超市購買優質的百合,加入糯米煮粥喝就可以了。您可別小瞧這個食療方子,它寧心安神的效果一點不比西藥差,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一點副作用也沒有。
百合是當代人常用的輔助性食品,因其數十片相累,狀如白蓮花,百片合成而得名,醫書《本草求真》說它能斂氣養心,安神定魄安心,定膽,益智,養五臟,而糯米也有粘膩收斂之性,兩者珠聯璧合,斂神安心。一周後,我就接到幾個人的反饋說,每天堅持喝上一碗百合粥,心神不寧的毛病減退了很多,以往氣定神閒、從容不迫的感覺重新回到了身上。
有人會問,歷代醫家對芡實、烏梅的收斂之功也贊不絕口,你為什麼不著力推薦呢?我說,芡實雖好,但有人會感覺芡實煮粥有點兒發霉的味道,吃不太習慣;而女孩子喜歡吃的話梅本來是具有酸斂之性的好藥,但是,因為加入糖分,使話梅又添了甜膩濕性,會把濕邪同時收斂到體內。所以,我還不如給大家推薦效果同樣出色、味道更加可口的蓮子和百合呢!只不過要注意:蓮子和百合的功效也有微妙的差​​別,蓮子側重於收斂有形之物(虛汗、帶下等),百合擅長收斂無形之氣(神散等)。
開頭提到的那位中年女性,把蓮子粥的秘方推薦給身邊所有的朋友們,很多人用這張清代的食療方子,讓自己失眠盜汗、精神緊張、心神不寧的散脫之病得到了有效緩解。中醫上講,氣主固攝。人體的元氣宜收不宜散,所以,治療思慮過多、心血耗散而神不守舍的方法是以寧神定誌之劑補之,元氣足而神誌定啊!簡簡單單的蓮子粥,就是最為平和的寧神定誌之劑。
有趣的是,有人居然還把蓮子粥的做法改良了。一位家長看到孩子為備戰考試而睡不好覺,就發明了方便蓮子粥:由於孩子住校不能像在家裡一樣煮粥,她就給孩子買了一個保溫的熱水瓶,讓孩子把洗好的蓮子(超市就能買到)和大米放進去,衝進開水,把瓶塞堵上。結果,第二天一早,就是泡好的清香四溢的蓮子粥。孩子索性用蓮子粥當早餐,還把蓮子湯倒入空的大可樂瓶中,在課間當飲料喝,真是一舉多得。
艾姜煮蛋,掃淨人體惡寒
寒熱的均衡是人體精氣神的基礎,《黃帝內經》上說,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它告訴我們後人:對於寒性疾病,只需用熱性藥物或者熱性食物進行調理就可以了。內寒一去,氣血自通,整個人就會由無精打采變得神采飛揚。
一位清秀的白領,因為痛經前來就診。痛經實在是女人一輩子的內心隱痛,不少女人從中學開始,就會和痛經不期而遇。乃至於很多女人都不怎麼把它當成病了,因為它太常見,就像普通的感冒、咳嗽、鼻炎一樣。除非到了疼痛十分厲害、不能忍受的時候,否則不會輕易到醫院來就診。
你是不是月經前就開始感覺四肢冰涼,小肚子冰涼,還不敢使勁按,按了就疼啊?我試著問她,因為寒性的痛經是最常見的。
對,對,對!她連連點頭,還驚奇地問我:大夫,您怎麼看出來的?我幾乎每個月都會痛經,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在門診上,時常碰到一些刨根問底的患者,總喜歡像春節晚會小品裡面的那個蔡明一樣,追問為什麼呢
道理其實挺簡單的,你也能夠一听就懂: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氣血不通,就是痛經的總病根。當然,導致氣血不通的原因有很多,氣血虛、氣血淤、氣血寒、氣血熱普通人自己不太容易分清到底是哪種,這就需要我們專業醫生來幫您了。我給這位女學生摸了一下脈,她的脈摸起來有種沉緊的感覺,說明體內有寒;再看舌苔,明顯發白,說明沒有熱;通過問診,知道這位白領月經量少,顏色黯,有血塊。這都說明體內有寒,是最常見的寒性痛經。在來看痛經的女性中,十個人裡有七八個是這種類型,她們的典型症狀是:月經前後感覺四肢冰涼,小肚子冰涼;月經量少,顏色黯,有血塊。
我們好多姐妹都有痛經的毛病,大夫,您說這都是為什麼呢?今天碰巧病人不是太多,我就向她解釋:痛經的時候,小肚子冰涼是很常見的,不過,有的人喜按,按一下就舒服多了,這是血虛的表現。而有的人不敢使勁按,使勁按就很痛,這是血淤的表現。還有人痛經的時候,小肚子不涼反熱,月經量多、白帶多,那是濕熱型的表現像你這樣的寒性痛經是最常見的,應該是你平時常吃涼東西,什麼冷飲、雪糕、冰激凌、朝鮮冷面什麼的,或者,常呆在空調開得很足的環境造成的。
她想了想,然後搖搖頭,我知道我體寒怕冷,所以平日很注意避開涼的東西,很少吃雪糕、吹空調,連洗手、洗臉我都得把水調成溫的。為什麼還是寒性痛經呢?這倒讓我覺得有點奇怪了,明明是因寒導致的血淤,為什麼在這個女孩身上沒有常見的讓人致寒的生活習慣呢?
於是,我繼續追問下去:你想想看,最近有沒有吃了很多西瓜、梨等水果,或者喜歡吃藕、苦瓜等食物呢?
您真神了!連我最喜歡吃西瓜都知道!她眼睛瞪得溜圓,似乎我能掐會算還有,我特愛吃清炒苦瓜,頓頓離不了。這可是我們女生的減肥美容食品哦。我微笑了,在中醫看來,沒有無緣無故的疾病。倘若是寒邪致病,如果沒有外界之寒(比如,寒冷天氣、空調冷氣)侵入,則必有內在之寒(寒性食品、冷飲等)產生。西瓜和苦瓜都是典型的寒性食物,如果體質偏寒的人吃了,就特別容易雪上加霜釀成寒性疾病。
也許有人會質疑:大夏天的我也喜歡吃西瓜呀,難道多吃了幾塊,就因為西瓜性屬寒涼而把我吃成冰疙瘩了?對一般人來說當然不會。舉個通俗的例子:每天的天氣變化不定:有時寒,有時熱,有時濕(雨、霧),有時燥,有時風絕大多數人都不覺得怎麼樣,只有個別體虛之人會因為天氣變化而經常感冒。吃西瓜致寒也是同樣道理,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問題,但如果你體質偏於寒性,而且每天都大吃特吃西瓜、苦瓜這些寒性食品,那麼,寒邪就會積少成多,乘虛而入。
聽完這個道理,這位姑娘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雖然在月經前很注意不喝冷飲、碰冷水、吹空調,但是,飲食上還是沒有刻意避開寒性食物,所以,西瓜之寒、苦瓜之冷,就趁機偷偷進入體內,讓自己痛經的毛病屢犯不止。
像我這樣寒性痛經的姐妹們挺多的,我們到底該吃什麼最好呢?
我回答她說,我教你做一個艾姜煮蛋,不僅能養生治病,還能美味解饞呢。到中藥店買一點兒艾葉、乾薑,到商店買來雞蛋、紅糖。每次的比例是:艾葉10克、乾薑15克、雞蛋2個、紅糖適量。做起來非常簡單,將乾姜切片,和洗淨的艾葉、雞蛋一同放進鍋裡,加適量清水,先用文火把雞蛋煮熟。然後,把煮熟的雞蛋剝殼,再放進鍋裡藥汁中煮10分鐘,加進紅糖。好了,一道熱氣騰騰、火力十足的艾姜煮蛋出爐了。吃蛋喝汁,美味可口,但功效完全相當於苦口的中藥。
這道藥膳來源於古代名方中的艾薑湯,其中艾葉能暖氣血而溫經脈,專治女性氣血寒滯、腹中冷痛;乾薑能去臟腑之沉寒,最擅治下焦虛寒、胃部冷痛;而在艾薑湯中加入雞蛋和紅糖,則能補血活血、扶正祛邪,讓人盡享熱情的美味。
一個月後,這個女孩又來複診。她告訴我,每天吃一次艾姜煮蛋,這個月再來例假的時候,肚子一點都不痛了,以前的冰腳丫現在也有了熱乎氣兒。而且,她還把這個靈丹妙法告訴了她所有的閨中好友。這次來,她不是讓我看病的,而是詢問像她這樣寒性體質的人,到底什麼該多吃,什麼不能吃?
碰上這樣有靈性的患者,我打心眼里高興。艾姜煮蛋不僅能治常見的寒性痛經,更能掃淨女性體內的諸多惡寒症狀,比如經常怕冷、手腳冰涼、唇舌青紫、小便清長、大便稀而不成形、肚子冷痛、月經紫暗夾血塊等。這類寒性病症雖然名目雜多,但都可以靠得溫則舒得溫痛減這條準則來辨別。
什麼能祛寒呢?但凡熱性、溫性的中藥乃至食物,都是清掃體內寒證的靈丹妙藥,又何止艾姜煮蛋?我給她列了個針對常見寒性疾病或體質的食物宜忌清單:少吃生冷寒涼的黃瓜、冬瓜、藕、萵苣、荸薺、瘦豬肉、鴨肉、海蜇等食物,少吃西瓜、梨、柿子等水果,少喝綠茶、綠豆湯等飲品。多吃性屬溫熱的韭菜、芫荽(即香菜)、牛肉、羊肉、雞肉、鱔魚、海蝦等食物,多放蔥薑蒜、辣椒、花椒、胡椒等熱性調料,多喝生薑紅糖水、紅茶等飲料。女性朋友喜歡吃零食,還可以多吃點瓜子、荔枝、桃杏等小吃。有了這張清單,自己就可以製作驅寒妙藥,比如,韭菜炒海蝦、香菜爆鱔魚、水煮胡椒牛肉片等等。
其實,普通人飲食的寒熱風燥濕等屬性和中藥的藥性沒有太大的差異,只要你真正留意,生活處處有中醫啊!
養吾浩然正氣,生活處處有人參
對身體有病的人而言,無論是中藥、西藥,還是飲食、運動,乃至閱讀、書法、娛樂等,都可以變為針對病患的有效之藥。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就是為了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育一個人的浩然正氣,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孟子所說的至大至剛境界。
我在給學生們講課的時候,常常把生病的根源根據治療難度和重要性,用一個通俗的比喻分為3個層次:
寒、熱、風相當於中小學層次,濕、燥相當於大學生層次,氣血之虛實則相當於研究生層次。
其實,對於普通讀者而言,這種劃分也非常實用,只要氣血通暢,就可以一掃寒熱風濕燥的侵襲。
對於氣與血,又分為虛、實兩類,虛為不足,實為太過。氣虛和血虛,從外觀上就容易一眼看出:氣虛的表現是氣短、神疲、乏力,那個成語有氣無力生動地描述了氣虛的症狀;而血虛,則可以用成語面無血色來形容,也就是臉色淡白或萎黃,與面色紅潤滿面紅光恰恰相反。
對氣虛患者來說,人參是最好的補氣藥。有趣的是,人們常形容奸商拿著外形相似的蘿蔔來冒充人參,而蘿蔔的功效恰恰和人參相反,人參補氣,蘿蔔洩氣。如果氣虛的患者喜歡吃蘿蔔,那麼,就會使得氣虛進一​​步加劇。
記得很多年前的一個冬天,我回老家探親,村里有位老大爺特別慈祥,小時候,老人常塞給我兩個杏、三個棗什麼的,所以,每次我一定要到老人家裡去看看他。那一年,老人已經快80歲了,身子還挺硬朗,自己做飯、種菜都沒有問題。不過我和老人聊了會兒天,發現以前頗為健談的老人,這次卻有些氣短、聲低、懶言。可能是因為很少見我了,老人挺高興的,打起精神和我聊。我知道老人有可能是氣虛的症狀,就把從城裡買回來的禮​​物一枝東北長白山的人參送給了老人。
老大爺很過意不去,推辭道:你這可是太客氣了,咱們鄉下人蘿蔔青菜保平安,這人參可是太金貴啦!我聽老人提起蘿蔔,突然心裡一動,對老大爺說:您現在吃蘿蔔多嗎?
老大爺指了指窗戶外的菜地,挺自豪地說:你看我這老胳膊老腿的,還能自個兒擺弄這塊小菜園呢,今年種了挺多蘿蔔的,天天吃。不過,歲數不饒人啊,最近開始覺得有點喘不過氣來的感覺,老嘍
我明白了,原來是老人畢竟年齡大了,身體的機能開始下降,這時候如果天天吃蘿蔔,就容易導致氣虛的症狀。蘿蔔當然是好東西,不過,就像孔夫子所說的過猶不及一樣,如果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對於健康和疾病來說,孔老夫子的這句話是一個顛撲不滅的真理。
為了說服老人,我只得給他解釋,吃蘿蔔的好處是能下氣、化痰,您看最近您的咳嗽痰多是不是好多了?咦,你不說還沒有覺得,這一陣兒確實是不怎麼咳嗽了。我繼續解釋,蘿蔔也全身是寶,有句諺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所以,還有人把蘿蔔說成了天然小人參。不過,這要看什麼樣的人吃,像老大爺這樣歲數大了,氣就開始不足,而蘿蔔正好能讓人上下通氣不咳嗽,本來氣就不夠了,再讓蘿蔔給通一通,那不就更不足了嗎?所以,我讓老大爺從當天晚上開始,就把人參和母雞一起燉湯喝。而且最近一段時間,先別吃蘿蔔了。
雖然那時候我還年輕,但老人家卻特別信賴我,立刻讓女兒去雞籠裡抓雞、殺雞。反而我自己倒有點惴惴不安了,畢竟當時自己臨床經驗還不算很多,能否立竿見影治好老人的氣虛證,還真不敢說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沒過多久,老大爺的女兒就前來告訴我,說吃了人參母雞湯,老大爺這幾個月說話接不上氣來的毛病一下子好了很多,聲音也洪亮了。作為一個醫生,沒有什麼比聽到病人痊癒的消息更加令人興奮的。看來,我的診斷和處方是正確的。於是,我乘勝追擊,告訴大爺的女兒,以後吃飯的時候,多給老人吃些黃豆、香菇、雞肉等補氣的食品,少吃蘿蔔、洋蔥、空心菜這些耗氣、破氣的食物,老人的身體一定會恢復得更好。
不過,老人就喜歡吃蘿蔔”“那也得等老人病好了以後,才能偶爾吃點解解饞。我打斷她的話,因為吃了蘿蔔、洋蔥什麼的,特別容易打嗝、放屁,這說明什麼呢?說明蘿蔔、洋蔥能夠把體內的氣釋放出來,本來老人的氣就不足,再吃蘿蔔的話,那蘿蔔可就成了害人的毒藥了!
其實,容易氣虛的人,可不限於老人。現在有些年輕人(尤其是女孩子)、中年人不愛鍛煉,體質虛弱,常常感冒,一看就有些萎靡不振的樣子,不喜歡說話,說話也聲音低弱,情緒上膽小、把很多正常的舉動(比如野遊爬山、崗位調換)也看成是冒險,都是氣虛的明顯表現。
對這樣的人,我告訴他們,其實,生活處處有人參,飲食上多吃具有補氣作用的黃豆、香菇、雞肉,就相當於給自己吃下平和而有效的人參湯,此外,還要更多從生活中找尋具有人參功用的人生養分,比如,我時常提議他們多讀讀李白的豪邁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來自於《金匱要略》的補血秘方
我知道,做妻子的經常為丈夫、也為自己燉上一鍋芳香撲鼻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其實,便是把自己的濃濃愛意也融進了其中。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藥物固然重要,而親人的關懷、愛心,何嘗不是療效更佳的靈丹妙藥呢?
提起血虛,似乎最能引起女性朋友的共鳴,因為女性每月一次的月經,都會讓身體失血。所以,補血對於女人來說似乎更為重要。
其實,很多老年人或者身體虛弱的病人,也都會有面無血色、面色淡白的症狀,甚至嘴唇、指甲也白得很明顯,這也是血虛。我們醫生給他們摸脈的時候,由於脈中血少,脈摸起來會很細(像是河水很少的細細溪流),要是看舌頭的話,會發現舌頭的顏色也是淡白色。又或者,有些人臉色淡白的表現並不明顯,但是容易心神不寧、健旺多夢,這是因為勞神太過,而使得陰血暗耗。
著名醫書《證治準繩》中說血者,神氣也,得之則存,失之則亡。所以,血與精氣神中的關係最為密切。而要全面調養人的精氣神,從補血、活血入手是常見的中醫治法。
很多人對血虛不以為然,不就是臉色不太好嗎?我說,您千萬別小瞧血虛啊,血虛嚴重了就容易引起心悸心慌、手足逆冷、便血、嘔血,以及女性的崩漏重症。
我曾經診治過一位常年帶高三考生的中學男教師。他告訴我說自己睡不好覺,天天夢到學生上考場的情景,而且最近記憶力也大大不如以前,原來一道題在課本的哪一頁、哪個位置都記得清清楚楚,被學生們​​稱為活字典,現在卻常常丟三落四。
我診脈、看舌之後,知道這位老師的病根兒在於耗神過度,血虛氣也虛。就給他開了補血補氣的方子。他卻問我,由於經常要加班,煎服中藥不是很方便,能不能開點中成藥?不用煎藥就能服用?
因為他的這種症狀,非常適合用針對血氣兩虛症狀的烏雞白鳳丸來進行調理,但是,這種中成藥已經被人們普遍當成女性專用藥了,直接開給病人往往會引起誤會甚至笑話,我就想換個角度跟他解釋。於是,我問這位老師:我親戚家有個男孩,今年非想報考幼師專業,您說幼兒園老師都是阿姨,哪有小伙子進幼師的啊?
這位老師對我說:您這個觀念就不對了,現在最先進的幼兒園都講求男女老師比例的平衡,防止孩子們陰柔性格太過、陽剛之氣不足。即便是女娃娃,也要彌補身上的陽剛性格啊聽老師說到這裡,我心裡釋然了,便對這位老師說:我給您開的這味中成藥,既適合大補女人的血氣不足,也適合大補男人的血氣不足,雖然名字叫做烏雞白鳳丸,但絕對不是專門給女人們吃的,也很適合像您這樣因為操勞過度而導致的血氣兩虛症狀。記住每天早晚吃2次,每次1粒。這個老師哈哈大笑,連說我明白了,鬧了半天,剛才給我講的道理,最終是講給自己的。
過了兩週,這位老師前來複診,看氣色好了很多,說是自己睡眠好多了,而且曾經活字典般的記憶力開始有所恢復。他還把他的愛人也帶來了一起看病。很巧的是,他愛人也屬於血虛,不過症狀表現卻有很大差別。這位中年女性時常感覺有些頭暈、眼花、兩眼乾澀,有時候還心悸、手腳發麻。我特地問了一下她的月經情況,說是月經量少、顏色淡。這些都不難解釋:血虛當然血就少,血少了人體的器官就得不到足夠的滋養,就像花草沒有水分的滋潤會出現枯萎現象。心臟少了滋養就會心悸;四肢少了滋養就會手腳發麻;眼部少了滋養,就會眼花、兩眼乾澀;頭部少了滋養,就會頭暈,也可能健旺,還可能睡眠不好
看來我也該吃烏雞白鳳丸了。那位中年女性笑著對我說。她丈夫上次來看病的經歷,估計都原原本本地匯報給了自己的老婆。
血虛是常見的疾​​病,時常和氣虛、血淤等交織在一起。如果患者是年輕的女孩,我會建議她們多吃大棗、桂圓、葡萄、荔枝,這些都是補血的妙藥,而且又讓女孩子們過足嘴癮,豈不妙哉。
而像這對夫妻,已經人到中年,就需要比食療藥力更猛的處方。我想起中醫經典《金匱要略》上的一張名方當歸生薑羊肉湯。我告訴這位女士,只需要到藥房購買當歸這一味中藥就可以了,生薑和羊肉自己到菜市場購買,按照當歸20克、生薑12克、羊肉300克的比例燉肉湯,自己做既是藥方、又是美食的當歸生薑羊肉湯。這個方子是大補氣血的千古名方:當歸補血,羊肉補氣,生薑驅寒,所以,對於平素血虛、氣也虛的人大有裨益。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張藥食同源的補血方子偏熱,所以適合寒性體質的人,而不適合於熱性體質的人。
幾個月後,這對夫妻來到我的診室專程道謝。我看他們兩人臉上有了明顯的紅潤,人也顯得精神了很多。我知道,做妻子的經常為丈夫、也為自己燉上一鍋芳香撲鼻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其實,便是把自己的濃濃愛意也融進了其中。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藥物固然重要,而親人的關懷、愛心,何嘗不是療效更佳的靈丹妙藥呢?
每天一杯姜橘飲,鬱悶之氣影無踪
平日吃桔子的時候,把桔子皮留下,曬乾後就是一味治療氣鬱的特效中藥陳皮。把陳皮和兩倍重量的生薑泡在一起喝,就是一劑治療氣鬱的藥方清氣姜橘飲。這個藥方,很多人都評價說:每天一杯姜橘飲,鬱悶之氣影無踪
由於工作壓力大,鬱悶這個詞已經成為很多白領職員的口頭禪,而鬱悶就是氣鬱的前奏,如果你仔細留意,會發現很多公司職員在工作狀態也是兩彎似蹙非蹙煙眉,雖然他們並不時常嘆氣,還不至於態生兩靨之愁,但這種不能形諸於外的氣鬱,會悄悄埋伏在人體而形成亞健康狀態。
不久前我就接診了一位患者,來人氣宇軒昂,差不多50歲左右的樣子,臉上掛滿了笑容,讓人感覺舒坦、真誠、從容。做醫生的,其實最喜歡碰到面帶笑容、樂觀豁達的患者,患者的笑容,比起醫生的藥物和手術刀具有更大的威力。
這位患者對我說,自己時常感到脹悶、脹痛,有時候痛起來還很奇怪,痛無定處,到處流竄。我為這位先生幽默的敘述所感染,我們一起笑了起來。我給他做了詳細的檢查,心裡有數了,從症狀上來看,脹悶、脹痛,都是氣太足而造成的,因為氣是流動的,所以,疼痛也會隨著氣的流動而動。
但是,這位先生始終是滿臉微笑,笑瞇瞇地像尊彌勒佛,按理說不該是氣鬱的表現啊。我躊躇了一下,問他,您是不是心裡有事兒,老是憋著啊?
他愣了一下,輕輕點點頭,對我說出他近來的境遇。他在一家全球著名企業的中國分公司擔任高層管理者,雖然權重職高、年薪豐厚,但這一年多一直和國外總部的主管副總裁有分歧、有爭執,別人看到的都是他台前的風光,而沒人知道他心裡的苦惱和郁悶。
我知道外企的中國高管,很多都是各領風騷三五年。他們在台前的時候,永遠呈現給客戶、媒體一張不知疲倦、精力百倍的笑臉,而幕後的心酸只有自己孤獨地承受。其實不單單是企業高管,很多在職場打拼的普通員工,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給他開了7劑逍遙散,因為這位患者氣郁明顯,我又在古方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味陳皮來行氣解鬱。這個方子來源於宋代太醫院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疏肝解鬱的千古名方。聽聽逍遙散這個名字就應該知道它的主治範圍了。
我知道氣鬱的毛病,不是吃一兩服藥能夠輕易解決的,病根不除,疾病還會復發。而且想讓這樣滿世界奔波的空中飛人堅持煎服中藥,也很不現實,我還把治療氣鬱的一個非常有效的小偏方告訴了他:平日吃桔子的時候,把桔子皮留下,曬乾後就是一味治療氣鬱的特效中藥陳皮。把陳皮和兩倍重量的生薑泡茶,就是一劑治療氣鬱的藥方清氣姜橘飲。每天一杯姜橘飲,鬱悶之氣影無踪,這是很多氣鬱病人對這個藥方的評價,真是偏方治大病啊!
兩個星期之後,這位先生又來複診,他說效果特別好,脹悶、脹痛已經消失一半兒了。他還說自己最近買了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書,外出旅行的時候就隨手翻看,感覺心情好多了:通過上次您給我的治療,我知道,其實我的病更多是心病,所以,我要自己學會調節自己
碰到這樣一位有靈性的患者,我也打心眼兒里高興。我問他:我還有個更加好的藥方,既能讓你養生保健,還能讓你工作得更有成效、心情更加愉快”“這麼好,您快告訴我吧!我微笑著說,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四兩撥千斤, 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這就是太極拳。
溫家寶總理在日本訪問的時候,還在公園裡打太極拳呢。在西方,醫生治療壓力大的方法是讓人去玩電子遊戲,在虛擬的時空中肆意宣洩。而東方的太極拳,不但能讓人得到養生的精妙,還能在行雲流水的拳中,體會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的人生哲理。
我明白了,練習太極拳,一定會讓鬱悶之氣不降而自降,讓浩然正氣不生而自生。這位先生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一年之後,他告訴我,他的太極拳已經打得有滋有味,每天不打上兩趟就會覺得缺了什麼。很多工作上的麻煩事,也能夠像太極拳一樣隨曲就伸、四兩撥千斤了。而我也發現,他臉上的笑容,少了職業感,而多了自信、從容和大度。這就是氣足的力量!
 略少飲食忌口法,多數疾病可防治
時代在變,引發人們疾病的因素也在變。幾十年前,營養不良是多數疾病的源泉。到現在,營養過剩成為了當代人疾病的關鍵因素。所以我們養生應注意補中有攻
常有病人在我開完藥方之後,會習慣性地問我:大夫,您看吃這藥有哪些忌口?也有人懷疑:所謂忌口是不是中醫故弄玄虛呢?其實,這裡面的學問可大了,如果不注意忌口,那麼,不少看似平常的食物,就是病從口入的毒藥
比如說,前兩天我就碰到這麼一位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臉上經常容易起痤瘡,反反复复好多年了。我給她開了三葉湯,讓她用枇杷葉、桑葉、竹葉各15克,水煎服,每天2次。這三味藥雖少,卻能夠清熱解毒,對痤瘡的治療很有效果。我同時叮囑她飲食要清淡,最好以素食為主。
過了一周,病人很高興地前來複診,說吃藥的效果很好,臉上的痤瘡下去了一大半兒。開始的時候還覺得不信呢,就這麼點藥,哪能有效呀?後來,抱著半信半疑的想法開始吃,沒想到效果特別明顯。我也很高興,就又給她略微調整了一下處方,估計再吃上兩三個星期就差不多了。
沒想到再過一周她又來複診的時候,我差點沒認出她來,滿臉的痤瘡比最初看的時候還嚴重,她哭喪著臉對我說,大夫,這是怎麼回事呢?
是不是吃什麼辛辣、油膩的食物了,比如,四川火鍋、水煮魚、香辣蝦一類的?我問她。沒有!我吃了整整兩個星期的素食了。我覺得有些意外,就讓她伸出舌頭進行舌診。看完舌頭,我底氣十足地對她說:最近你肯定吃過什麼燒烤、辛辣之類的東西,你再好好想想。
她想了一會兒,突然拍了一下腦門,吃點瓜子、羊肉串這樣的零食也算嗎?我點了點頭,這當然算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忌口太素了,就買了一大袋炒瓜子解個饞,還在路邊小攤吃過兩次烤肉串。您怎麼能看出來呢?
她的舌苔明明白白地寫著她的病情和飲食的秘密呢。第一次看病的時候,舌苔黃膩,黃為熱,膩為濕,一派濕熱之像。而濕熱正是痤瘡的病根兒,所以,我開出了祛濕熱的藥方。第二次復診的時候,她的舌苔已經變得接近正常的淡紅之色。而這次重新變為黃膩,肯定是吃了熱性的(熱辣或燒烤或煎炸等)、濕性的(油膩或酒類等)飲食,當然也包括正餐外的零食
對於體質非常健康的人來說,吃什麼樣的美味都對身體無妨,但對體質偏弱的人來說,很多食物不亞於毒藥,比如對這位患有痤瘡的患者來說,因為本身體質偏於濕熱,再吃濕熱類的燒烤、煎炸食物,就相當於火上澆油,本來吃藥快治癒的疾病,一下子變得比以前更嚴重,你說一大袋炒瓜子、十來根羊肉串,是不是藥效比我開的中藥還要厲害呢?
我時常聽很多名老中醫感慨:幾十年前,人們生病多是虛病,營養不良是多數疾病的來源,很多病人甚至只需吃幾隻燉母雞,好好補一下就能治好病;而當代人的疾病多是營養過剩所致,所以,應該補中有攻!我自己更是深有體會,像這位患有痤瘡的患者,病根兒就是體內濕熱過多,需要用清熱去濕的藥物去攻逐,如果用補藥,只會越補越壞。老百姓都知道病從口入的諺語,而敢用病從口出法進行養生和治療的醫生卻並不多見。中醫讓你忌口,其實就是切斷進入你體內的病源,這就做不用藥而勝似藥!
那麼,普通人都該注意哪些飲食宜忌呢?我給大家總結了一句話,適合於絕大多數人:飲食少吃一兩口,少油少鹽和少糖。如果你堅持做到了,超過半數的疾病都可以得到預防和治療。科學家們發現:人類飲食的鮮美感覺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多油脂(大魚大肉比青菜蘿蔔更美味);二是多鹽分(口味重的飲食比素淡的要感覺好吃);三是多醣分(糖果和可樂受孩子們歡迎的理由)。而在我們中醫看來,則可以合併成為清淡兩字,是少油、少脂,少吃油煎油炒、富含油脂的肥美厚味;是少鹽、少糖,改變口重的習慣。飲食不清淡,過多的油鹽糖就會造成體內濕盛、氣鬱、血淤,讓人的精氣神因為太過而失衡。
有人會說:你說得太玄乎了吧,以前一直這樣吃飯,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難道我們一日三餐裡藏著這麼多危害健康的定時炸彈嗎?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專門組織專家調查,發現一個驚人的數據:我國城鄉居民平均每天的烹調油、食鹽、糖大致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值的兩倍,屬於嚴重超標狀況!而嚴重超標的後果,是導致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三高慢性病的罪魁禍首。而要改變這種容易致病的飲食習慣,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每次吃飯的時候,有意識對多油、多鹽的食物少吃上一兩口,對多醣的飲料(如可樂、果汁)少喝上一兩口,長此以往,就會慢慢把飲食習慣調整到健康的平衡狀態。
聽我講完這些並不玄奧的略少飲食忌口法,這位大姐終於下定決心,利用她掌管為家人做飯的權利,開始主動調節全家的飲食菜譜:增加了清淡爽口的素菜,減少了油鹽的用量,還把兒子愛喝的可樂、愛吃的冰激凌從冰箱中清走。半年後,這位大姐一家三口人到我的診室來報喜:老公的脂肪肝在體檢中發現已經從重度變為輕度了,兒子從虛胖的小胖墩兒變得瓷瓷實實,大姐臉上的痤瘡早已經一掃而光,還滿臉愉悅地告訴我:她那高血壓的老毛病,也已經差不多消失了。她正用全家親身的事例,說服父母和公婆也實行略少飲食忌口法,希望能讓老人的糖尿病、冠心病也能夠病從口出
沒有什麼比聽到患者康復的消息更令我高興的,於是,我又把微旋養精法、微提養氣法、微笑養神法,也通通告訴這位大姐,希望這些養生方法能夠給他們全家人帶來更多的健康和快樂。
不過,能夠像這位大姐一樣,在飲食健康上改正觀念並控制​​自己的人是比較少的。有很多人向我提出建議:大夫,您有什麼秘方,能夠讓我們既享受口福,又消除隱患呢?
如果你暫時不能少吃幾口美味(注意,不是不讓你吃,而是讓你盡量少吃而已),那麼,我來給你推薦三個可以當作茶飲的薏米荷葉茶清氣姜橘飲三七代茶飲,它們分別能夠祛除體內的濕盛、氣鬱、血淤,阻止飲食中過多油鹽糖造成的三高。既然疾病從口而入,那麼,我們運用調精、調氣、調神(活血)的中醫法則,也能夠讓健康從口而出
第四章居家必備十種藥,煉精化氣更補神
六味地黃丸,神通廣大治虛熱
在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衰弱、慢性腎炎、更年期綜合症等常見病中,只要有虛熱(上火)的現象,就可以放心服用六味地黃丸。另外,對普通讀者而言,與其告訴他六味地黃丸是補腎精的,還不如告訴他是治虛熱的更為準確。
人們最熟知的中成藥,莫過於六味地黃丸。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似乎這種藥是補腎的專用藥,有點中國偉哥的意思。其實,六味地黃丸的應用範圍比偉哥廣泛多了。只要你最近有上火的感覺,就可以考慮用六味地黃丸來降降虛熱
曾有一位老先生來診所就診,我見他身材魁梧,面色紅潤,白須飄飄。雖然已經年過六旬,但初看起來一點兒都不像有病的人。不過對我們醫生而言,越是看起來特別健康的人,越是要加以注意,因為這些表面現象通常會蒙蔽了他自己和身邊的人。我仔細為他把脈診斷,他的脈摸起來有點沉細數,舌診是舌紅少苔,這都是裡有虛熱的表現。近距離觀察老先生,發現他滿面紅光的紅色稍微有點兒過,也就是說兩顴泛著潮紅,那也是虛熱的明顯特徵。我問老先生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老先生說自己體質一向很好,但近期有點頭暈目眩、嘴裡髮乾、腰酸腿疼的症狀,就趕緊找中醫調理一下。
我在心里分析老先生的病情:虛熱就像是若有若無的小火苗,悄無聲息地在體內燃燒,中醫上叫做虛火上炎。這把火上擾頭部,就會導致頭暈目眩乃至耳聾耳鳴;燒灼津精,造成津液不足,就會使人口燥咽乾;津液不能滋潤腿腳,還會讓人腰膝酸軟。
由於老先生的病特別典型,所以我也敢大膽預測老先生沒有提到的症狀。您是不是睡覺的時候經常出一身汗,不過,醒來以後就不出汗了?
呦,真神了,您怎麼知道的呀?這兩天我真是一睡一身汗,我還以為是天太熱造成的。老先生非常驚訝地說。其實,我們醫生哪有神仙的算命本事啊,只不過根據疾病的本質做出推理分析罷了:虛火在體內產生內熱,能夠迫津外出。晚上睡覺的時候,人不活動而內熱最重,所以出汗最多;而白天人在活動,內熱減輕,所以汗就止住。
對於一些比較典型的疾病,醫生有時的確能夠未卜先知,讓病人感覺大夫有料事如神的特殊本領。但大多數疾病錯綜複雜,必須病人原原本本地向醫生細說各種症狀,這時候,如果病人非要考考醫生的測病本事,就是不說自己的詳細病情,那麼,遭殃的肯定是病人自己了。醫生畢竟不是神仙,他需要病人提供各種複雜甚至矛盾的症狀,像偵探福爾摩斯那樣根據蛛絲馬跡來進行苦苦探究。
我給老人開出了六位地黃丸的湯劑,還囑咐老人,湯藥的效果比丸藥快,湯者,盪也,去大病用之,所以,先用湯藥迅速消除急性症狀。以後,可以到藥店購買六味地黃丸的丸藥來吃,丸者,緩也,舒緩而治之也,適用於慢性、虛弱性疾病。這位老人才服了一周的湯劑,盜汗的症狀就消失不見,吃了一年多六味地黃丸後,虛熱的老毛病得到了徹底改善,真算是鶴髮童顏、神清氣爽了。
有人會好奇地問:六味地黃丸不是治療腎虛的特效藥嗎?怎麼讓你一說,就變成了治虛熱的專用藥?
其實,六味地黃丸是宋代名醫、兒科大家錢乙所創,最初被當做幼科補腎專藥來使用的。不過,後世的醫家發現這種藥在成人中有更廣泛的應用。
中醫講腎藏精,為先天之本,六味地黃丸可以滋補腎精,精是生命的本源,從養精蓄銳入手,便能夠帶動精氣神和五臟六腑達到動態平衡。這裡還要特別提醒的是,《醫學衷中參西錄》上講人之臟腑,一氣貫通,若營壘聯繫,一個臟​​腑虛(如肝虛),就可能累及多個臟腑虛(如腎虛、脾虛),凡是人處於亞健康或患上慢性病,大多會和腎虛、脾虛、肝虛有關聯。所以,如果如果一個醫生告訴你腎虛,並不一定說明什麼,只能表明你身體並非處於完全健康狀態而已,切記!
一個高水平的中醫師,最重要的是告訴患者虛損的性質,是虛熱、虛寒,還是氣虛、血虛?這才是治病養生的關鍵所在。就像中年人、老年人身體大多出現虛損之象,而且五臟六腑一損俱損,這時候就要根據虛損的性質來補養身體,虛熱要清熱,虛寒要祛寒,氣虛則補氣,血虛則補血,套用一句老話兵來將擋,水來土屯
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小伙子,聽到腎虛兩個字,尤其驚慌。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似乎腎虛就意味著身體的嚴重虛損,對於小伙子來說,還隱喻著性功能遭受損傷的別樣含義。在此,我鄭重聲明,這種想法是嚴重錯誤的。因為在中醫界,很多大夫看了100個病人,會發現80個、甚至90個病人有腎虛症狀,而且無論男女老少。這說明什麼呢?腎虛只是一種極其常見的病​​症而已,就像感冒、鼻炎一樣,絕大多數人都會經常遭遇。千萬注意:人們印像中腎虛的含義,和中醫大夫所說的腎虛含義,幾乎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對普通讀者而言,與其告訴他六味地黃丸是補腎精的,還不如告訴他是治虛熱的,這更為準確。
六味地黃丸可謂是神通廣大,高血壓、糖尿病、神經衰弱、慢性腎炎、更年期綜合徵等常見病中,只要有虛熱(上火)現象(後文中有詳細的鑑別細則) ,就可以放心服用。而且六味地黃丸在藥店還有很多兄弟姐妹,六味地黃丸加入知母、黃柏兩味降火藥,就成為治療虛熱上火更嚴重的知柏地黃丸;加入枸杞子、菊花,就成了治療虛熱兼有眼睛乾澀或兩眼昏花的眼科良藥杞菊地黃丸
說到枸杞子,順便多說幾句。當代很多人對枸杞子有所偏愛,說這是壯陽之物,似乎能夠起到中國偉哥的作用。其實,大錯特錯了!雖然中國古代流傳有隔家千里,勿食枸杞的諺語,似乎也隱喻了枸杞的壯陽功效,但早已有醫家親身嘗試,發現枸杞子和性屬溫熱的壯陽之品完全相反,也就是說枸杞子是典型的治療虛熱的滋陰之品(其性微涼)。著名醫書《醫學衷中參西錄》說枸杞子退虛熱,壯筋骨,除腰痛,久久服之,延年益壽,還是比較中肯的。
生活處處有中醫,小小枸杞子,既可食之,又可入藥,堪稱六味地黃丸的縮影。要想參透中醫,切記不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須知中醫的精深境界,就像賈島名詩《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金匱腎氣丸,虛寒之人如逢春
虛寒疾病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身體容易發涼,衣服穿得總是比別人多,對涼性食品和飲料異常敏感。對女人來說,最常見的是小肚子發涼,有的則會出現較重的痛經現象。對於這樣的疾病,金匱腎氣丸最管用。
有趣的是,在六味地黃丸中增加很少量的兩味大熱之藥肉桂、附子,這個原來治療虛熱的藥方,就能搖身一變成為治療虛寒的良藥腎氣丸了,也有人稱之為八味腎氣丸、桂附地黃丸或者金匱腎氣丸。
金匱是藏放古代帝王聖訓的地方,暗指極為珍貴的含義。腎氣,可能又會讓人聯想到補腎兩個字。
其實,中醫裡講的腎,是指人體的先天之本(中醫裡的胃是後天之本),和現代生理學所說的腎臟完全不是一回事,也和很多人印像中的腎就是性能力完全不是一回事。說個大家都明白的例子,對於,中醫上說心藏神,所以就有心神不寧心心相印心滿意足這樣的常見說法。而這種說法,在現代生理學家看來,就是大惑不解了,心不就是心髒嗎?它怎麼能和人的頭腦、情緒聯繫在一起呢?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啊!
你現在終於明白了吧?中醫所說的和我們現在理解的腎,也是風馬牛不相及、八竿子打不著的。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我們不妨把字暫時從我們的字典中刪除!
實際上,金匱腎氣丸就是一種在古人看來極其珍貴的、治療虛寒的良藥。明代中醫大家趙獻可曾經在他的代表性醫著《醫貫》中,提出了一個震驚醫學界的養生和治病原則:虛熱用六味地黃丸,虛寒用八味腎氣丸。他認為如果讀者能夠照此應用,就會對養生和醫學豁然貫通,所以,他把其的著作命名​​為《醫貫》。
要是按照趙獻可的說法,豈不是只記二方,而千聖之妙訣已傳,濟世之良法已盡?其實,我個人倒是覺得,趙獻可當時可能只是想向更多的民眾普及養生和醫學知識而已,並不是針對醫生而寫的醫學專著,所以,盡可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給出寒性、熱性兩大基本病型和體質的養生治療妙訣,如此而已。
對於虛寒疾病,金匱(八味)腎氣丸的確有藥到病除之神效,而且廣泛適用於男女老少各類人群。可什麼算是虛寒疾病呢?最典型的症狀是,身體容易發涼,衣服穿得比別人多,不喜歡運動卻喜歡安靜,吃涼性食品或喝涼性飲料就感到不舒服。對女人來說,則是常見的小肚子發涼,容易出現較重的痛經現象(更多詳細症狀,請參閱後文的介紹)。這時候,金匱腎氣丸就像是滾熱的沸湯澆在冰涼的雪地上,吃下去後很快就能見到明顯效果,而古人也用一個異常生動的詞語來描繪這種效果如湯沃雪
現代人少運動,嗜冷飲,多吹空調,所以,寒涼之病多發,金匱腎氣丸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藥店中最暢銷的中成藥之一。不過,寒邪鬱積多了容易化熱,人的七情六欲容易化火,所以,虛熱疾病同樣常見,這時候就可以用六味地黃丸來調理。虛熱用六味(地黃丸),虛寒用八味(腎氣丸),的確可以作為普通百姓的中醫養生妙訣。
有人會問:這兩個治熱、治寒的中成藥,和調理精氣神有什麼直接關係呢?前面我講過,寒和熱是人體所有病因的基礎,要把精氣神調好,首先就得讓人們寒熱均衡,以平為期
六味地黃丸和金匱腎氣丸這兩種中成藥都在藥店裡有售,因為安全性較高而並不需要醫生的處方就能購買,被稱為非處方藥,如同感冒了到藥店買感冒清熱膠囊、咳嗽了到藥店買琵琶止咳膏一樣。不過,作為一名醫生,我建議您最好能夠找坐堂的中醫師諮詢一下,多一道把關的程序,才是對健康更好的負責。人體的疾病複雜多變,如果您的疾病不是單純的寒性或熱性,而是上熱下寒、外寒裡熱等複雜組合,那就需要專業的醫生來為您特別調理了。
 麻子仁丸,治好便秘人年輕
治病講究對症下藥,其關鍵就是要找准病症所在。而不在於藥的猛烈程度和劑量大小。比如,治便秘也是如此,關鍵在於,而非
便秘是個很多人都會遇上的毛病,不僅年輕人有,它更是許多中老年人的​​常客。治療便秘也有很多秘密,讓我給你一一道來。
有一位四五十歲的中年婦女便秘很嚴重。有一天,她來到我這裡,對我說:大夫,您給我開點猛藥吧!求求您了!
看病的過程中,讓我加大藥量、甚至央求我以毒攻毒的患者並不少見。我心裡明白:如果是急病,可以下點急藥,讓病馬上就好。但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慢性病我們就要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法來治療。
為了讓病人能夠更好地理解這複​​雜的醫學知識,我只好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向患者說:你在洗衣服後,採取什麼方式讓衣服乾了呢?”“當然是晾曬了,放到陽台上晾著,一天就乾了。
其實還有更快的辦法,那就是用火烤,電影上不就常有這樣的場面嗎?有人把濕衣服放在熊熊的篝火邊,一陣熱氣騰騰的霧氣升起,衣服很快就乾了。我微笑著對她說,你不覺得用火烤更快、更有效嗎?
這位婦女呵呵地笑了:論起洗衣服,你可就不是專家啦。要是洗完衣服就用火烤乾,沒幾次就把衣服烤壞了。我們女人都是洗衣服的專家。衣服洗了以後,先讓洗衣機把水甩乾,然後掛起來,讓風吹、讓太陽曬,很快就乾了,一點也不損害衣服。
治療慢性病也和洗衣服是一個道理,比如說,你這個便秘,不就是大便解不下來嗎?中醫裡有專門的瀉下法,最厲害的是用大黃、芒硝、枳實、厚朴組成的大承氣湯,吃完後能夠立刻讓你解個痛快​​。但是,這種治療就像是用火烤衣服,攻伐之力太過霸氣,雖然能夠直擊病邪,但卻很容易同時傷害人體的正氣。所以,對於難纏的慢性病,​​我們都要盡量在攻伐扶正之間尋找平衡點。
就說治療便秘吧,我們首先要考慮治本先把燥結的大便燥而潤之,所以,我給人開的麻子仁丸方子的主體部分為潤腸藥滋潤多脂的麻子仁、杏仁、白芍、蜂蜜。但便秘等慢性病是經年累月積累而成的,僅靠清風細雨難於解決問題,所以,我們也不妨使用霸道的瀉下劑大承氣湯。但是,大承氣湯為瀉下峻劑,容易耗損正氣,所以,必須對大承氣湯進行改良,去掉其中最為猛烈的藥物芒硝,並減輕厚朴、枳實等其他藥物的用量,這樣就把峻下劑改造成了輕下劑小承氣湯。
如此一來,整張麻子仁的方子就具有攻潤結合、下不傷正的特點。對於長期便秘的人來說,就好像是洗衣服時先用洗衣機甩乾(潤腸劑),再放到陽台晾乾(輕下劑),而不是一下子用熊熊篝火烤乾(峻下劑)。
聽完我的解釋,那位婦女恍然大悟,原來治病並不是藥用得越重就越見效啊。她拍著腦門對我說:我以前吃藥的時候,老是喜歡按照說明書上的1.52倍來吃,因為感覺自己的問題比較重,藥力大一點應該效果好一些。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有點效果,但後來效果就越來越差了。以後,我可不能自作主張嘍。
這名婦女吃了我的藥後,經過兩三個月,長久困擾她的便秘終於治癒了。
喜歡過量吃藥,這是很多老病號的通病。其實,治病關鍵要找准病根兒,而不在於藥的猛烈程度和劑量大小。
說到瀉藥,我知道除了老年人、中年人常吃它來治便秘外,還有一些年輕人也常自服瀉藥來減肥,靠吃瀉藥來把體內的污物、水分排出體外而減輕體重。這和治療便秘實屬異曲同工。不過,與其常吃瀉藥治標,不如常吃潤藥治本。我除了在臨床廣泛應用麻子仁丸這個中成藥之外,更是推薦所有人使用不花錢的滋潤妙藥水。
從我們中醫的角度來說,現代人雖然飲食豐富,吃香喝辣,但容易上火而致熱灼津精,使得體內偏燥,缺乏潤澤,所以,容易出現咽乾口渴、皮膚乾澀、面色不潤、毛髮不榮、小便短少、大便乾結、精神委頓等症狀。
津精受損,不但容易產生津燥疾病,還容易使津濕乘虛而入,鳩占鵲巢,更增胸悶浮腫、肥胖身重等濕病症狀。
水作為至簡至純的補津之品,能夠補充人體精氣神中至為關鍵的精(津精),還能驅除鳩占鵲巢的濕邪,長此以往,便秘減輕,虛胖漸消,人整個如同得到雨露滋潤的禾苗一樣,煥發出潤澤的風采。
《道德經》上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對於身體,水的作用又何嘗不是如此?
且慢,本來是講便秘用麻子仁丸中成藥治療的,怎麼一下子扯到喝水上了呢?您聽我說,很多健康和養生的奧秘,的確如同白開水一樣簡單甚至乏味,不像可樂那樣可口,但是,恰如白開水一樣平凡而重要的養生方式,才能夠讓你保持生命的滋潤
玉屏風散治鼻炎、過敏等病的通靈寶玉
玉屏風散是一個內外同治、標本兼顧的名方,只要是內外風兼有的疾病,如過敏性鼻炎,腎小球腎炎等反復發作的常見病。玉屏風散都能一一攻克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人,動不動就感冒,經常不由自主地出汗,很多人習慣把這種症狀稱為身體發虛,不過,這種發虛可不要隨便吃補藥,而要用玉屏風散。既補虛又祛邪,標本兼治,才能把身體發虛而導致的感冒等症狀治好。
玉屏風散是家庭常備用藥之一,單聽這個名字你可能就知道它的價值和效用了吧!所謂是珍貴如玉的意思,表明古人對這個方子相當珍視,它的用途非常之大;所謂屏風,直接就把這張方子的用途說了出來,它的功用就好像御風屏障一樣,可以阻擋各種邪風,治療風導致的疾病。
有人會問,玉屏風散治療什麼類型的風病,外風還是內風?
玉屏風散既治內風之散脫(汗出),又治外風之閉塞(外感),既治體虛之,又治外感之,屬於非常典型的表裡同顧、標本兼治的千古名方。我曾經多次用這個方子當例子,啟發學生和患者治病和養生應該標本兼治
前段時間,有位患者來找我看病,她患過敏性鼻炎,經常像得了感冒一樣鼻塞、流鼻涕、打噴嚏。雖然不是什麼大毛病,可是讓人覺得很麻煩,特別在社交場合,很影響自己的形象。我們當醫生的都知道,過敏性鼻炎已經成為當代很普遍的一個疾病,常規的治療方法是,用蒼耳子、辛夷等發散性藥物把閉塞的病邪發散出去。但是,對多數人來說,這樣的治療一開始有效,但過一段時間後就沒有效果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很簡單,導致疾病產生的原因通常不是單一的,而是虛實交織、錯綜複雜。這個患者試過很多專治鼻炎的藥物,都出現好一陣之後,然後效果就不明顯了的問題。望著她困惑的眼睛,我試圖用一個比喻來為她解釋鼻炎的複雜機理。
我說,其實,治療鼻炎也和人生選擇一樣,充滿著顧此失彼的矛盾。為什麼用一些專治藥物,會一開始效果好,而後來效果就差了。其實,這個謎題清代名醫柯琴早就給出了清晰的答案,他說治風者,不患無以驅之,而患無以御之;不畏風之不去,而畏風之復來。意思是攻打(驅)和防守(禦)必須並重才能避免顧此失彼。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任何治療疾病的藥物,都有偏性,萬病都是靠藥物偏性來治療的。遍試風藥以驅之,去者自去,來者自來,邪氣流連,終無解期矣。意思是,如果專事發散(比如採用專治鼻炎的藥物)就會導致外風雖去,內風又生;而若採用專治內風的收斂藥物,又會使外風不去,邪氣流連,最後使得疾病始終沒有完全解除。所以,治療病因複雜的疾病,必須考慮雙(多)管齊下的法則。
就像慢性鼻炎的治法,應該既要通過發散外風之邪來治標,還要憑藉收斂內風之散來治本。玉屏風散就是一個這樣的好方子,以補氣固表藥為主,配合小量祛風解表之品,使得補中寓散,攻補兼施。有人把它當成治療虛體感冒的專用方,其實,只要是內外風兼有的疾病,比如過敏性鼻炎、腎小球腎炎等反復發作之病,都可以使用這個內外同治、標本兼顧的名方。只不過很多疑難病症需要醫生親自開方調理,而頻繁出現的三大常見病感冒、鼻炎、過敏則可以靠玉屏風散進行異病同治
這個患者高興地收起我寫好的處方,看來我這番講解把她的一大心病解決了不少,剩下的就是她吃藥慢慢調理了。後來,她每週都來診室複診,幾個月後,動不動打噴嚏的病症大有好轉。這時,我告訴她說:過敏性鼻炎是需要長期治療才能逐步調整過來的,而且,對很多慢性疾病來說,藥物終究還是治標, 治本更要靠加強運動來實現。內風和外風都會傷及精氣神的氣,而運動是大補元氣的最佳方式,遠勝於救急用的人參等名貴藥物。
從第二天開始,這個患者就把健身當成了每日的必修課,一年後,鼻炎的症狀差不多沒了,她還把玉屏風散給家裡容易感冒的姥爺服用,姥爺經常感冒的老毛病也減輕了一多半兒。她還推薦容易皮膚過敏的媽媽來服用玉屏風散,媽媽使用後,動不動就皮膚過敏起紅斑的老毛病減輕了很多。
以我幾十年的行醫經驗,標本兼治的方子其實並不多見,因為治標和治本時常相互衝突,甚至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對於養生來說,運動和樂觀卻是沒有任何副作用的治本良藥
藿香正氣水的用途不止說明書上所說
請注意:只要是符合津濕、氣鬱、外風的病因,無論什麼病,用藿香正氣水都可以收到很好的療效。像腸胃炎、濕疹、痱子、蚊蟲叮咬、外陰瘙癢、外痔、頭癬、手足癬、癤、白癜風等等,都能用藿香正氣水來治療。
這樣的小毛病估計每個人都曾碰到過:天氣又悶又熱,人也被得全身不舒服,胸悶、頭痛、噁心、鬧肚子,說是大病吧,還不至於,說是小病吧,還挺難受的。
碰到這樣的患者,我都建議他們喝上幾小瓶藿香正氣水,很快就會有撥雲見日的感覺,渾身變得清爽。
其實這種情況在生活中特別常見,當濕邪侵襲人體,合併上外感,就會導致這種突發性的不舒服,嚴重的還會上吐下瀉、惡寒發熱。
清代名醫徐大椿曾經寫過一篇著名的醫論《用藥如用兵》,說治病救人要像用兵打仗一樣。那麼,對於像惡寒發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噁心嘔吐,腸鳴泄瀉這類疾病我們應該如何用兵(治療)呢?這種病的病根兒到底在哪裡呢?
惡寒發熱,說明是外感表證(和感冒類似,外風所致);上吐下瀉,則可能是由於津​​濕中阻而導致的脾胃不和;胸膈滿悶、脘腹疼痛,一般是由津濕引發的氣鬱而形成的。其實,這也就是一位中醫看病的分析過程。像這種疾病,病根兒是由津濕、氣鬱、外風疊加而成的。具體到精氣神上,當屬精、氣兩者俱傷,神也略受影響,所以人就沒了精神頭兒
因此,治療的時候,就要兵分三路,三支部隊直搗三大病魔的方陣:
具有解表功能的藥物藿香、紫蘇、白芷組成第一支分隊,直接攻擊外風病魔;具有祛濕功能的茯苓、白朮、半夏、桔梗組成第二支分隊,猛攻津濕老巢;具有理氣功能的大腹皮、陳皮、厚朴組成第三隻分隊,包抄氣鬱病魔;還有,生薑、大棗、甘草組成後勤隊伍,為前線將士們提供物資保障。就這樣,十三味藥物就組成了藿香正氣水的精銳部隊,雖然藥味繁多,但卻井然有序、相互呼應。
之所以要把這麼專業用藥組方的奧秘,逐一給您道來,是為了防止大家在選用中成藥的時候簡單地對病下藥,認為只有噁心嘔吐和拉肚子的時候要服用藿香正氣水。其實,藿香正氣水治療的是內濕、氣鬱、外感三合一這個類型的所有疾病,而不僅限於噁心、拉肚子。只要是突然間感覺自己往昔的精神頭兒沒了,明顯的人有些焉兒,大多是外感合併濕氣,通常不是什麼大病,不妨先用藿香正氣水自己調理一下。如果用了以後,很快恢復昔日的精氣神,那就說明對症了。
所以,我建議,每個家庭的常備小藥箱中都要必備藿香正氣水,因為腸胃炎、濕疹、痱子、蚊蟲叮咬、外陰瘙癢、外痔、頭癬、手足癬、癤、白癜風等等,都能用藿香正氣水來治療。請注意:只要是符合津濕、氣鬱、外風的病因,無論什麼病,用藿香正氣水都可以起到很好的療效。藥物說明書上寫的治療噁心嘔吐,腸鳴泄瀉只是給你列舉這種病根兒常見的表現,如果你把這些外在的病症當成用藥指南,那可就像古代寓言刻舟求劍的故事一樣,錯把記號(說明書上的主治病種)當成了你要找的那把利劍(中成藥的針對病根兒)。
有人還會有疑惑,難道中醫和西醫的差別就這麼大?您能不能講得更透徹些呢?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尋找疾病藏身之處的過程猶如抓捕罪犯。只不過,西醫擅長辨病,而中醫長於辨證。可以用一個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說明,西醫的辨病就好像得知了罪犯的情況,比如,這起犯罪的嫌疑人是拉登團伙。而中醫的辯證則可能並沒有得知罪犯的情況(不知道是否是拉登團伙),但卻得知了罪犯的藏身之處(比如,罪犯藏身在某個山區方圓100里內)。
西醫辨病和中醫辨證都是治病的手段而已,沒有高低之別,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西醫治病就好像已經得知犯罪嫌疑人的準確資料(比如,已經知道是拉登,或者知道病人患有肺炎),但要抓捕他還需要進一步知道他的藏身之處(相當於知道疾病的精確性質)。這就好像西醫雖然知道你得了肺炎,但因為不能判斷是什麼病菌引起的而難以治療。
而中醫辨證則倒過來,可以不知道病名,只憑辨證來治療。正如一起殺人案發生之後,根據線索,犯罪嫌疑人雖然不知道是誰,但卻知道此人乘坐的是一輛紅色的桑塔納轎車,目前的活動範圍還沒有離開本市。那麼,警察就可以把偵破範圍鎖定在當地的紅色桑塔納,通過排查該類汽車的相關信息,獲取進一步抓捕犯罪嫌疑人的線索(當然,也有可能無法破案)。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老中醫並不知道現代醫學的術語和治​​標,而只是根據疾病的辨證(比如,是濕、寒、血淤、氣鬱)也有可能治癒疾病的原因所在。如果這個疾病符合津濕、氣鬱、外風的病因,用藿香正氣水治療,一定也會有良好的效果。這就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神奇之處。
嗦嗦說這麼多,就是希望你能夠通過小小的藿香正氣水,參悟中醫養生和治病的奧秘,明白在復雜萬變的表象之下,一定能夠探尋到大道至簡的本質。有時候把這個世界想得複雜了,反而會遮住你的一雙慧眼,你說是不是呢?
別把身體全部交給醫生從補中益氣湯得到的啟示
有這樣一類人:一碰到某種場合就開始底氣不足,要不就是冷若冰山,這樣的性格在某種程度上說,跟你的氣虛體質有關,補中益氣丸就是一味良好的治療氣虛體質的中藥。經常服用,你會發現也開始足了,也不隨便怯場了。
經常有病人來看中醫的時候,什麼也不說,似乎中醫大夫一搭脈,就能把你的五臟六腑全都摸得清清楚楚。古裝電影裡也常有懸絲搭脈的情景,白鬍子老御醫僅靠一根連在貴妃手腕上的紅線,就能把貴妃的病情診斷出來
前兩天,門診上來了一位老先生,只見他面色萎黃,一副體倦乏力、懶洋洋的樣子,似乎喘不過氣來,給人有氣無力的感覺。他也不願意說話,一般病人見了醫生就會主動和醫生說自己的病情,而他只是漠然地把手伸出來讓我把脈。
看到這種情況,我心裡一下有底了,這不就是《醫宗金鑑》上所說的少氣懶言嗎?再問診,病人頭暈目眩,時常自汗,一走路或做其他動作就加劇,家里人害怕了,莫非老人得了什麼不治之症?我則心裡有數,這是典型的氣虛病症。
這種病很常見。我再給老人把脈進一步確認,他的脈象虛軟無力。所以,我很有把握地對老人說:你是不是有時候常會出很多汗呀?老人點點頭,還是沒說話。你是不是飯量變少、大便稀薄啊?老人還是點點頭,沒說話。你是不是在上廁所的時候有脫肛的現像啊?老人終於開口說話了:大夫,你真是神了!我什麼都沒有說,你怎麼都知道啊?
中醫學上有句話叫做望而知之謂之神,指的就是望診的效果。其實對我們中醫來說,一點都不神奇,因為這位老人的病狀特別典型。實際上我們對大多數病人的診斷很難達到這種望而知之的神奇水平,因為多數亞健康或慢性病患者往往都是兩三種、三五種疾病交織在一起,必須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才能夠分辨出來。所以,如果你在門診上什麼也不說,非要測試中醫師望診和切脈的水平,那麼,吃虧的可就是你自己了。
話題還是回到這位患者的氣虛病症上。由於這位老人中氣不足的症狀非常典型,所以,我才敢借題發揮,說出了老者沒有告訴我的症狀,並且一說一個準兒。
其實,現代人中,氣虛的病症真是不少。比如,有些年輕人看起來不愛說話,有些冷漠,那十有八九是氣虛的表現;有些人碰到場面上的事情就怯場,感到底氣不足,也有可能與氣虛體質相關。中醫就這麼有趣,透過疾病的表象,還能挖掘出一個人的潛在性格、文化印跡
補中益氣湯就是治療氣虛的一張好方子,而且已經做成了丸劑、膠囊,方便大家服用。藥店裡都能買到補中益氣丸或補中益氣膠囊,只需要按照說明書進行服用就可以了,好像吃感冒藥一樣方便、安全。
這張方子是宋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所創,而且被後世歷代醫家高度推崇。李東垣認為,元氣是健康之本,元氣衰則疾病生,元氣旺則健康來。
在當代中醫界,補中益氣湯(丸)也已經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幾大名方之一。我有位學生曾經翻遍圖書館的學術期刊,興沖沖地跟我說,他發現補中益氣湯能夠治療100多個病種,幾乎覆蓋了內外婦兒各個領域,對失眠、頭痛、肝炎、白內障、冠心病、便秘、感冒、支氣管炎都有防治效果!
我打斷他的話,對他解釋說:補中益氣湯治療的範圍非常廣泛,這一點都不假,但如果你說它能夠包治這100種病,那可就錯了。中醫講求治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寒熱、濕燥、散閉(內外風)、氣血虛實這些病根兒,你看到的補中益氣湯治療冠心病、白血病等的案例中,肯定會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這100多類病都有氣虛的表現,所以,補中益氣湯才能一用就靈。而如果這個心病患者不是血虛而是血淤、虛熱等病因,那用補中益氣湯肯定沒效!
古代醫書說氣者,人之根本也人之有生,全賴此氣。氣對人體的津精血液起到固攝、推動和調控作用,如果氣的功能​​失常,那麼,就會殃及津精血液失控,多汗、多尿、泄瀉、出血、遺精、脫肛等病症就會悄然潛伏,我能夠預測到有些氣虛患者的諸多症狀,其實就是抓住氣虛的病根兒進行推導的。外行人看起來的神奇之處,其實對於中醫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中國人的詞彙裡有朝氣志氣的說法,聖賢孟子那句名言我善養吾浩然正氣更是傳遍了全世界。對於很多來自於全世界各國家、各膚色的外國友人,我用補中益氣丸治好了他們的英雄氣短,讓他們感受到中醫的神奇,以致紛紛豎起大拇指對小小的補中益氣湯說OK!其實,我真心渴望我們的國粹中醫,能夠昂首挺胸的走出去,走進哈佛醫學院、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的課堂,讓全世界共享中醫的博大精深。
四物湯,天下補血第一方
中醫果真是奧妙無窮的,在一個藥方的基礎上再添加其它幾味中藥,馬上就會生成另外一個治療範疇不同的藥方。比如在補血名方四物湯中增加兩味治療血淤的桃仁、紅花,就成為了治療血虛兼有血淤的桃紅四物湯。中醫就是這樣神奇。
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一樣,每一味中藥的背後都有一段傳奇的故事。單說一味能用於藥膳的中藥當歸,就有一段很感人的傳奇故事。話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小伙子靠採藥為生,新婚之後不久,他就獨自一個人去離家五百多里遠的深山老林中採集草藥。結果三年過去了,他還沒有回來。他的妻子思夫心切,憂鬱成疾,結果月事不調,面無血色。正當她身體每況愈下的時候,採藥的丈夫終於回來了,原來,丈夫在採藥的過程中認識了一位醫術高明的老中醫,兩人非常投緣,年事已高的老中醫就要把一身本領傳授給他。三年後,他終於學到了神奇的醫術。
回家後,丈夫見妻子的症狀屬於血虛,就從所采的藥中找出一種苗高三尺、開白色傘狀花的植物的干燥根,給妻子煎湯當茶飲。一個月以後,妻子的臉色就變得紅潤起來,月經也調順正常了。
雖然這是一個傳說故事,可是當歸的療效卻是真實不虛的。我國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在其巨著《本草綱目》中寫道:古人娶妻為嗣續也,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有思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
當歸作為藥食同源的補血中藥,可以用在藥膳中。用15克當歸和一隻老母雞同燉,再加上15克補氣的人參,就成為很有名的歸參燉母雞,用來治療久病體衰,能夠大補氣血。在古代,很多坐月子的女人都要吃這種藥膳來補身子。同樣的道理,如果當歸和補氣的黃芪同時入藥,就會生成一個中醫名方當歸補血湯,這是補氣生血的精簡方,可用於各種男女老少貧血、女性經期或產後血虛。
不過,補血方子最有名的還是四物湯,由當歸、川芎、白芍、地黃四味藥組成。製成方便服用的中成藥就是四物丸(丸藥)或者四物合劑(口服液)。這個方子猶如孫悟空七十二變一樣,可以變化出桃紅四物湯八珍湯(丸)十全大補湯(丸)等上百個系列子方孫方,其中,八珍丸和十全大補丸是藥店中常備的非處方中成藥,只需對照自己的身體狀況,就可以到藥店裡自行選購。
有一次,一位來自韓國的女留學生前來就診,我給她脈診合參之後,斷定她是血虛證。為了給這位喜愛中醫的女孩對中醫進行生動直觀的解釋,我專門給她做了一番仔細的分析。因為這种血虛症狀是很多女性朋友會經常遇到的,我建議女性讀者不妨對照一下學會自我調養。
這個女孩的脈摸起來很細,血虛了,脈自然就不能充盈。看她的舌、指甲顏色都很淡,但嘴唇卻很紅潤,我就微笑著說:如果我沒說錯的話,你的嘴唇平日應該顏色很淡,是不是今天你特地用了口紅女孩感到非常驚訝:您怎麼知道?這兩年我的身體一直是這樣的。
血虛會因為血不能濡養全身而使得舌、口唇、指甲甚至臉部顏色變淡,有個成語面無血色就是形容血虛的症狀的。這個女孩的舌頭和指甲顏色都很淡,說明血虛症狀明顯,所以,嘴唇應該也是淡的,而且面色無華
請記住,女孩子都愛美,塗口紅、塗指甲油、臉上化妝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看醫生的時候,可千萬不要化妝,否則會讓醫生判斷失誤。
無論是對女人還是男人,血虛都有可能導致很多不舒服的地方,比如說,血虛於上,就會使得頭暈目眩;血虛於中,就會導致心悸失眠;血虛於下,就會臍腹作痛。而對於女性朋友來說,血虛最大的可能是導致月經不調、量少或閉經。當我逐一把這些可能的症狀羅列出來的時候,女孩告訴我說,她最大的問題是月經不調,特別是在準備考試的階段,很容易因為情緒緊張而發生閉經的現象。另外,還偶爾有輕微的頭暈現象。
我告訴她,中醫裡所說的病根兒,就是辨證施治的,我根據你的症狀所辨出的,就是血虛。那麼,血虛的具體病症細節,就是,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臍腹作痛、月經不調都是症狀。這位女孩點點頭,又有點疑惑地問我,為什麼我身上只有您列舉的諸多血虛症狀中的一兩個而不是全部呢?
我笑了,這就是生命玄奧的地方。由於人的體質不同,身邊的環境不同,所以,同樣一種疾病(比如血虛)在不同的人身上往往會有大相徑庭的表現,但通過細心分析,都能得出唯一確定的辨證結果血虛。
面對這位從韓國來中國學醫的留學生,我不禁多說了些關於四物湯家族這些常見中成藥的變化奧秘:如果以後你有經血過多、色紫黏稠的情況,說明你又增加了血淤的病證,那麼,只需要在四物湯裡增加兩味治療血淤的桃仁、紅花,就成為治療血虛兼有血淤的桃紅四物湯;而如果你月經過多,淋漓不止,就需要在四物湯裡增加具有止血作用的阿膠、艾葉、甘草,製成養血止血的名方膠艾湯;如果你月經提前,量多色淡,那就是氣虛不能攝血,要在四物湯中加入補氣的人參、黃芪,這就是《醫宗金鑑》裡的聖愈湯;還有氣血雙補的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都是四物湯這個偉大母親的子子孫孫。
最後,我給她開了藥,並囑咐她以後可參照我說的,自己到藥店選擇一些中成藥來調理。
這位韓國留學生邊聽我說,邊掏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記錄著,這一下讓我想起韓國電視劇《大長今》中的場景,女主人公長今堅守一個信念,美好的心能做出有益健康的食物,仁慈的心能救助絕望的病患,即使是一杯水,也要問清對方是否有下腹部受涼、便秘、喉嚨幹痛,而分別給予熱水、涼水、淡鹽水。
無論對於中國、日本還是韓國的人民,中醫永遠像是一杯清茶,飄散著沁人的清香,正如一首唐詩裡說的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抑鬱的時候,別忘了還有越鞠丸來幫你
越鞠丸只有5味藥,香附、川芎、蒼朮、梔子、神曲各等分。但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方子,卻能夠通治幾大類不同的鬱證,真讓人頓生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快意豪情。
鬱悶這個詞,現在已經成為很多上班族的口頭禪,都說這個世界上沒有賣後悔藥的,不過,鬱悶藥卻是有的賣,這就是元代中醫名家朱丹溪創立的解鬱名方越鞠丸
鬱悶是怎麼來的呢?誰都知道是由生氣、堵氣而來。人有七情六欲、喜怒憂思,如果工作壓力過大或者人際關係過於復雜,就有可能導致鬱悶事件的發生。我在門診中發現,現在鬱悶的人越來越多,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不少,一般,我給他們開的主要是越鞠丸、逍遙丸等消鬱理氣的方子,多數都能夠見效挺快。
不久前,有個在公司做管理的中年人來到我的診室,他看上去萎靡不振,鬱鬱寡歡。大夫,我有抑鬱症,他苦笑著對我說。在公司裡,他是一名管理銷售的經理,每天感覺心很累,近半年多來,失眠、厭食,挫敗感,什麼不良的感覺全來了。總覺得什麼都沒勁,什麼都沒意思。
我看到患者這幅無精打采的樣子,首先是想方設法地開導他:實話告訴你吧,好多人都有鬱悶症狀,上到名人明星、單位領導、公司老總,下到普通員工、在校學生,都可能會有抑鬱症,甚至每個人都有過或大或小的抑鬱狀態,只不過通常不很明顯、持續很短而已。你這點小毛病真算不上什麼大問題。
真的?他睜大眼睛似乎有點不相信。的確,我治療過太多以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徵的抑鬱症,輕者外表像常人一樣,但內心卻情緒消沉、焦躁;重者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甚至還會自責自罪、悲觀厭世。只不過多數深度抑鬱病人不願意將自己的病情向別人說,所以,多數人對抑鬱症了解不深。如果他們選擇看西醫,一般被診斷為焦慮綜合症、神經衰弱等。其實中醫早在七百多年前,就對鬱證給出了精細入微的理法方藥
鬱悶以氣鬱為主。但是,疾病有時候像是多米諾骨牌,一張骨牌倒塌(一種病症)會引發一連串的骨牌倒塌(多種病症)。從中醫來說,鬱證就是這樣:氣鬱容易使血行不暢而形成血鬱(即血淤);氣血鬱久既容易聚濕食滯而形成濕鬱甚至食鬱,又容易化火而形成火熱之鬱,而越鞠丸就是治療氣鬱、血鬱、熱鬱、濕鬱、食鬱等諸鬱的良方,以調理精氣神中的(氣鬱)為主,兼調(津濕)(血淤),最終全面重振人體的精氣神,你說神奇不神奇?
越鞠丸只有5味藥,香附、川芎、蒼朮、梔子、神曲各等分。一般患有鬱證的人都會有或輕或重的胸膈痞悶,也就是有點喘不過氣來的感覺,那就是氣鬱,方子中的香附專門行氣解鬱;如果還有胸脅脹痛的感覺,就可以靠方子中的活血化淤藥物川芎來解決;同樣,出現噁心嘔吐、噯腐吞酸、飲食不消的症狀,分別用蒼朮、梔子、神曲就可以治療。一個簡簡單單的方子,能夠通治幾大類不同的鬱證,真讓人頓生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快意豪情。
之所以我要不厭其煩地介紹方子中每味藥物的主治和功能,是因為我發現太多的人為了養生和治病,每天要吃各種不同品種的藥物和保健品。一天三頓,既要吃這家醫院這個大夫開的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又要吃那家醫院那位大夫開的降血壓的藥,還要吃兒子買來孝敬老媽的螺旋藻、兒媳買來的調養身體的靈芝粉。老人家有話兒啦,多吃點藥和保健品,總能有對我這病有效的,撞還能撞上幾個呢!
這話聽起來有點道理。一個簡單的越鞠丸就能夠治療五大類疾病,如果多吃藥,豈不相當於對疾病用機關槍、手榴彈、高射砲、火箭等各種武器狂轟濫炸,疾病豈不飽受重創呢?但是,作為一名醫生,我告訴您,疾病可能受到了重創,但健康的細胞也受到轟炸,算一算總賬,一定是得不償失的。
由於現在醫院里分科很細,看糖尿病的醫生只開治糖尿病的方子,看心髒病的醫生只開治心髒病的方子,醫生之間互不通氣,會使得不同醫生所開的不同藥物有可能發生互相衝突、抵消,甚至起惡性反應,更別提名目繁多的保健品和各種藥物也會發生衝突。
面對這種情況,患者朋友該怎麼辦才好呢?
有一位患有多種慢性病的老人定期到我這裡看病,和別的病人不同,他每次都會把最近正在吃的藥、其他醫生的診斷、本週症狀變化,寫成簡單明了的一張清單,字寫得很大、很清楚,也就是不到半頁紙的篇幅。我掃上一眼,就能把他近期的治療情況看得明明白白。
老人很坦誠地對我講,自己對於醫學一竅不通,也沒有親友在醫院當醫生。他知道越是大醫院的名醫就越忙,而小醫院不忙的醫生他又不放心。所以,他就想了一招儿:用半頁紙把自己最主要的病情和治療情況寫成大白話,盡量給醫生提供更多的診療信息。這樣,他還有時間客氣地向醫生請教:幾種藥物之間是不是衝突,保健品哪樣該吃哪樣不能吃,平時吃飯有沒有忌口?雖然得到的是醫生簡短的幾句回答,但每次看病都問上幾句,老人很快就成了治自己所患疾病的小半個專家了。而且,老人還特意多看幾位專家醫生,以便相互印證、相互補充,最終把吃藥的終審權放在自己手中。
這真是一位聰明的老人,既把自己的健康細節交給專業的醫生們,同時,更自己掌握健康方向盤。這讓我想起了清代醫家費伯雄在《醫方論》中評論越鞠丸時的一段感慨:須知古人立方,不過昭示大法。氣鬱者,香附為君;濕鬱者,蒼朮為君;血鬱者,川芎為君;食鬱者,神曲為君;火鬱者,梔子為君。相其病在何處,酌量加減,方能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
好一個得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作為普通人,對自己的健康難道不可以得醫生之意,而不泥醫生之方嗎?各位專家的診療固然是渡你奔向健康的舟船,但你自己服藥的體會和身體感受,就是矯正醫生用藥方向的船舵啊
老年病不用愁了,給自己活血化淤
除了血府逐淤湯這個活血化淤的藥方外,還有沒有一種更加平穩有效,還能自己對症選購的活血化淤妙藥呢?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裡提到的千古名藥桂枝茯薈丸(膠囊)就是這樣一味中成藥。
有人常說:西醫對人體已經了解到細胞的水平,精確到分子的程度,比如說,治療病毒引起疾病的時候,甚至讓藥物像是巡航導彈一樣,自動瞄準病毒的靶心。而中醫就很玄,寒熱、濕燥、散閉、氣血讓普通人如雲山霧罩似的。
但是,檢驗醫學的水平高低卻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療效。前不久,一位美國病人被介紹到我這裡來用中醫治療,他得的病是上至總統下至平民都容易得的冠心病。由於血管內有嚴重的堵塞,使得血液流通不暢,這可不是小病,雖然平時症狀不太明顯,但一旦堵塞得太厲害了,就會引起中風、偏癱,甚至會出人命。
美國的醫生們立刻給這位患者做了心臟搭橋手術。不就是有一段血管裡堵塞得太嚴重了嗎?就像一個隧道已被塌方堵得嚴嚴實實,那就索性動用高科技醫學手術,從病人腿上取出一段血管,接在堵塞部分的前後端,讓血液從這個新搭建的通道中通​​過,繞開堵塞嚴重的那段老路。
然而,這位來找我看病的美國患者在做完心臟手術後,雖然有五六年病沒犯了,但現在又出現了新的血管淤阻的老毛病,再做搭橋已經很危險,沒有辦法,只好萬里迢迢來到中國請求中醫的幫助。
我仔細為他進行望聞問切後,知道他的這種冠心病屬於血淤氣鬱類型,搭橋手術固然是有效的方法,但由於患者體質沒有改變,血液仍然有可能再度發生淤阻,而中醫可以用活血化淤的另一種方法來治療。
為了印證我的診斷,我通過翻譯對他說,他還有一些沒告訴我的症狀,比如,非常容易出汗,還沒怎麼運動就可能全身汗濕;失眠多夢,吃安眠藥也沒有用;急躁易怒,遇到什麼事情壓不住火,還有中國人所說的小心眼毛病
這位老外邊聽我說,邊豎起大拇指,連連說“right!(太對了)great!(太神了)。後來,我給他開了專門治療這種症狀的血府逐淤湯,讓他先吃7服藥。
不久後,這位老外來複診,他很高興地對我說,每天出汗的症狀消失了,失眠的老毛病也好了一大半,尤其是心悸、心慌的冠心病症狀有了明顯好轉。他興沖沖地拿出一本英文版的《道德經》,對我說“thedoorwaywhenceissuedallsecretessences”,翻譯想了一下才翻譯道:你掌握了一個很獨家的秘密,行外的人很難知道。略一思索,我知道這位老外引用的是《道德經》上的一句名言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其實,中醫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樣。這位患者的病症,就寫在清代著名中醫大家王清任的《醫林改錯》中,而我開的這張方子也就是王清任所創立的。他在血府逐淤湯條目下,列出了頭痛、胸痛、天亮出汗、心裡熱、急躁、夜睡夢多、不眠、心跳心慌、夜不安等明晰症狀,並在書中斬釘截鐵地說,心慌用歸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發百中夜不能睡,用安神養血藥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無故愛生氣,是血府血淤,不可以氣治,此方應手效
從古至今,從老年人到中年人,從中國人到外國人,氣鬱血淤一直是各類疾病中最普遍的病因之一,特別是重大病症中,血淤這個致病因素廣泛存在,嚴重的血淤定會首先影響精氣神中的。但血淤又不是單獨存在,比如,氣鬱會導致血行不暢,氣虛會致使運血無力;寒病會使血脈凝滯,熱病會煎熬血液使其黏滯;濕邪也會堵塞脈絡血管造成人體精氣神不同程度的缺損。所以,王清任在這張傳世名方中,除了用桃仁、紅花、赤芍、川芎、牛膝五味藥活血化淤外,還用生地、當歸清熱養血,桔梗、枳殼、柴胡理氣解鬱,最後用甘草調和諸藥。祛淤和養血同施,活血和行氣相伍,寒熱同治,升降兼顧,是治療冠心病、高血壓病、心絞痛等常見病症的名方。
中國人無疑是最幸福的,因為這張珍貴的中醫名方血府逐淤湯已經被製成血府逐淤丸、血府逐淤膠囊、血府逐淤口服液,非常方便患者服用。不過,這個中成藥需要有醫生處方才能購買,這給你的吃藥安全性又加了一把保險鎖。
不過,有人一定希望我能夠推荐一種更加平穩而有效、自己就能對症到藥店裡購買的活血化淤妙藥,那我就給你推薦來自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裡的千古名藥桂枝茯苓丸(膠囊)。這個藥的藥效比血府逐淤湯更為平緩,是活血化淤的代表良方,堪稱家庭必備的活血化淤首選中成藥。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雖然玄奧,但並不玄虛。西醫的諸多專業術語,什麼竇性心率、中性粒細胞、血清總蛋白對於普通人來說不同樣猶如聽天書一樣嗎?其實,中醫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複雜難懂,那位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的美國患者,在被我用血府逐淤湯治愈之後,不自主地喜愛上了中醫,現在已經讀完英文版的《黃帝內經》和《傷寒論》,正在按照簡單的中醫思維來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多吃容易導致血淤的高脂肪食物,而改吃清淡少鹽的素食和魚類;下班後不再沉迷於看電視、玩遊戲,而是帶著孩子一起到戶外散步、慢跑,讓全身的精氣神鼓蕩起來。
其實,中西醫在深層來說是相通相容的,早在2400年前,被稱為西方醫學之父的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就說:為使醫學探究和討論的題目簡化,首先需要把普通人感到困惑的病痛單一化。而這,也就是我寫作這本中醫養生圖書的最大心願。
第五章天賜良藥,唾手可得
藥王傳下來的六字真言養生法
通過練六字真言養生法,我們就可以給自己的體內註入源源不斷的真氣。不需仰天長嘯,只要呼氣的時候發音念出或默念六個字就可以把五臟六腑全部養護。
為什麼古人講醫文相通呢?因為,美妙的文字讀了後也能治病養生,比如,王維的那首獨坐幽篁裡,彈琴复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一詩就道出了養生的道理。
生活在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相信絕大多數讀者都和我一樣希望能夠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啊!
在中醫養生方面,我一直在尋找一種具有彈琴复長嘯意境的美妙方式,渴望用某種音律來調治人們身心的眾多疾患。在多年深入研習古醫典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中國南北朝時代的大醫家陶弘景在其《養性延命錄》一書中已經提出:出聲念(或默念)噓、呵、呼、 、吹、嘻六字,就可以好好地保養人體的肝、心、脾、肺、腎、三焦
比如,您有肝火旺、脂肪肝等亞健康狀態或疾病,那麼,只需您像古代俠客一樣發出的長嘯(出聲、默念都行,您可以根據身邊環境自己選擇是否出聲),那麼,肝系統上的疾病就會得到有效的調理;同樣,如果有心系統疾病、脾系統疾病、肺系統疾病、腎系統疾病、三焦系統疾病,可以分別發出呵、呼、、吹、嘻的聲音來保養。
六字訣根據天人合一的中醫理論,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配合五臟屬性,以中國傳統五音的發音口型,配以呼吸和意念,先吸入天地之清氣,再呼去臟腑之毒氣,其作用就是通淤導滯、散毒解結。
練此法時間不需太長,就會使得你精充、氣足、神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曾經對全國170多位名老中醫的養生方法做過調查,發現名老中醫最常用到的養生方法是六字訣、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而其中最簡單易行的,就是上面介紹的六字訣養生法。
六字訣的練法非常簡單,首先平心靜氣,全身放鬆,讓呼吸自然平穩。注意,吸氣的時候和平日一樣,但在呼氣的時候就要發聲吐字(不方便發聲的時候,可以默念,也有效果)。在第一輪(6次)呼吸中念字,再在下面第二輪(6次)呼吸中念第二個字,依次呼吸下去,六六三十六次,這就是一個小周天(相當於一個療程),每天早晚各練三遍。
不過,這裡要特別提醒您,千萬別單練一個字,因為六字訣是對全身精氣神的綜合調理,單念一個字就會掛一漏萬,沒多少效果,大致來說,吹字養精,噓、呼、字養氣,呵、嘻字養神。
請記住,如果你的某個臟器有病(比如心髒病),可以在正常練習的基礎上,把相對應的字(如心髒病對應字)加練兩、三倍。
有些老年朋友可能會覺得噓、呵、呼、、吹、嘻六字和肝、心、脾、肺、腎、三焦難以對應記憶,那麼,請讓我告訴您一個最好的辦法:
按照一年四季的順序,中醫認為:肝屬春天之木,心屬夏天之火,脾屬長夏(或四季)之土,肺屬秋天之金,腎屬冬天之水;最後,三焦作為六腑中最大的腑,屬命門之相火。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到了,草木蔥蔥,鳥語花香,,千萬別驚擾了草木中快樂的鳥兒。
春天之後就是炎熱如火的夏天,如果每個人都是笑呵的,那麼人心就清涼了。
夏天之後的長夏(夏至處暑),氣候熱而多雨,化生為土,土生萬物,秋天快到了,就要遠離暑熱,可以鬆口氣了,怎不讓人大一聲呢!
秋天降臨,草木由繁華走向蕭索,秋霜漸起,隱約冒出“”冷氣。
冬天到了,雪花瓣瓣,北風勁,萬物休養生息,人也到了養腎的大好時機。
走完了一年四季,回到人生的命門,才知道人生應該永遠處於笑嘻的歡喜之境。
 這樣,您只需要在腦子裡讓自己依次走過四季春、夏、長夏、秋、冬,最後回歸命門,就能夠很輕鬆地記住你需要發出或默念的六字真言,它們依次是:噓(春天)、呵(夏天)、呼(長夏)、(si,秋天)、吹(冬天)、嘻(命門)
通過練六字真言養生法,我們就可以給自己的體內註入源源不斷的真氣。不需仰天長嘯,只要呼氣的時候發音念出或默念六個字就可以把五臟六腑全部養護。
唐代著名的藥王孫思邈,活到了101歲,就因為他一生喜練六字訣,他還把自己習練養生六字真言的方法編寫成以下歌訣:
春噓明目木扶肝,
夏日呵心鄉自閒,
秋定收金肺潤,
冬吹益腎坎中安,
嘻理三焦除煩熱,
四季長呼脾化餐。
切忌出聲聞耳內,
方知功效勝靈丹。
 六字訣調理的病症
六字訣臟腑
(所屬精氣神)調理疾病
噓肝(氣)肝火旺、高血壓、頭暈目眩、兩眼乾澀、食慾不振等
呵心(神)心悸、煩躁、失眠健忘、出汗過多、口舌生瘡等
呼脾(氣)脾胃不和、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四肢疲乏、月經疾病等
肺(氣)感冒傷風、咳嗽痰多、呼吸急促、胸悶氣短、尿頻量少等
吹腎(精)腰腿無力、潮熱盜汗、目澀耳鳴、牙齒不固、頭髮脫落等
嘻三焦(神)咽腫喉痛、胸腹脹悶、小便不利等
 動物日用而不知的養生秘密
只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去模仿五種動物的神韻、姿態,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之間,把虎、鹿、熊、猿、鳥的精氣神融合到你的體內,讓你神清氣爽、五臟越來越好。
大醫華佗發明的五禽戲是最受全國名老中醫們喜歡的養生方法之一,這些年,我接觸到的很多中醫老前輩,發現他們大多都有練習五禽戲養生的習慣。
五禽戲,是我見到的最有樂趣的快樂養生之術,因為五禽戲動作簡單有效,一學就上癮。每次,我教身體不好的中老年朋友們練習五禽戲養生法的時候,大家都是笑呵呵地在練,似乎不是在學養生法,而是在做一個有趣的遊戲。
想一想看,只要堅持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神態、動作就能不花錢、不吃藥,把身體弄好,誰心裡不願意去做呢?五禽戲,華佗是這麼說的: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
虎戲養生補精法:
無論你是否有病,身上都是需要有一種威猛如虎的陽氣的。我在診所中,最希望看到病人的笑容和麵對疾病時的不懼。而這種性情,對於人體的養生和疾病,甚至比藥物還重要。
虎式養生補精法的具體做法:
1)自然站立,兩手五指伸開,模擬老虎的利爪(大概那種姿勢就可以了,不必苛求精細);
2)然後,兩隻手像虎爪一樣向前伸出撲食,同時,身體也隨著利爪的動作前撲,雙腳可以不動,只是雙手和上身前傾,做出撲食的動作。
這個動作每天堅持做幾次,就能夠養腎補精,增強腰部內力,像腰肌勞損、精氣虧虛、肌肉無力、老慢支、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都會慢慢地好起來。
鹿戲護肝補氣法:
鹿為靈動十足的動物,身上表現出的每一個動作實際上都蘊藏著養生的大奧秘。
鹿戲護肝補氣法的具體做法:
1)自然站立,兩手五指伸開,模擬小鹿的鹿角狀(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彎曲,其餘三指伸直張開,張開的三個手指頭猶如鹿角(大概是這種姿勢就可以了,不必苛求精細);
2)然後,想像鹿回頭的輕靈姿勢,先向左轉身回頭,再向右轉身回頭;在回頭的時候,用腰部轉動的力量帶動舉起的雙手(鹿角)。
每天練習此法20次,就能夠護肝補氣,不僅減去腰部和肚腩的贅肉,讓人身輕氣爽,更能提高免疫力,對慢性泄瀉、便秘、前列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效果特別好。
熊戲大補胃氣法:
熊給人的感覺是雖然笨拙緩慢,但內藏雄厚內力。
你可以想像,一隻大熊吃飽喝足後,用肉乎乎的熊爪撫摸著肉乎乎的大肚子,看似憨厚的動作,卻是在腹部自畫太極圓圈,同時,整個上半身也隨著腹部太極圈的節奏劃動更大的太極圓圈
熊日用而不知這個養生之理,但我們人類卻不可忽視這種博大精深之法,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從熊身上獲取太極內功的養生妙義呢?
熊戲大補胃氣法的具體做法:
1)自然站立,兩手握空拳作熊爪(大概像這種姿勢就可以了,不必苛求精細);
2)然後,兩手在腹部劃圓圈(類似太極圈),整個上半身隨著雙手畫出小圈而劃大圓圈(太極圖),這樣,全身的髒腑都能享受到太極按摩了。
這個動作在我的從醫經驗中,對脾胃有特別明顯的調理作用,能夠大補胃氣,對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高血壓等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猿戲調理內分泌法:
猿猴生來靈活好動,一刻也閒不住,敏捷是它們的生命特徵,想一想看,如果我們讓自己的身心都敏捷起來,那現代人常犯的頸椎病、腰腿疼及內分泌失調症還會有嗎?
猿戲養生的動作趣味性十足,練習此法時,首先,像齊天大聖孫悟空一樣東瞧西望偵察周圍環境,兩隻手(猴爪)提到胸前(甚至一隻猴爪手搭涼棚),左瞧瞧,右望望,當發現前方的樹上有仙桃,就喜出望外,迅速出手摘果,這就是猿戲的動作內容。
猿戲調治內分泌失調法的具體做法:
1)自然站立,兩手五指撮攏(想像與猴子們越神似越好),上提到脖頸,做這個動作的同時,順勢肩要上聳,縮脖子;
2)頭開始左轉,然後右轉,就彷佛猿猴在東張西望一樣;
3)然後,想像身邊有株樹,樹上好多有棵仙桃,您正在伸出右手去摘。
這個動作雖然簡單,但可以有效地治療當代人常犯的頸椎病,無論對於中老年人還是上班族,都能讓有病的脖頸重歸健康。這個動作還能夠調理心神,對現在普遍治不好的內分泌失調病,如失眠多夢、精神憂鬱、神經衰弱、心悸心慌等見效特別快。
鳥戲調肺理氣法:
鳥兒雙翅輕扇,翱翔藍天,老是讓人感到超凡脫俗這幾個字,它能這樣,全憑它的充沛肺氣和一雙翅膀,翅膀的扇動使其能駕駛自然界中的六氣,更重要的還是在振奮自身的氣機。
鳥戲調肺理氣法的具體做法:
1)自然站立,兩手模擬鳥兒的翅膀(雙手的五指併攏、伸開即可);
2)然後,像鳥的翅膀一樣,沿身體兩側(抬)起來;
3)到了頭頂,再落下來到腿側,然後再上去宛如鳥兒的翅膀,一升一降、自由翱翔。
還可以像丹頂鶴一樣,一隻腳抬起,而另一隻則站立,雙手抬起的時候,一隻腳也抬起;雙手落下的時候,那隻腳也落下,這樣,手部的雙翅飛翔和腳部的金雞獨立同步,如此養生的效果會更加突出。
這個動作不僅能夠調肺理氣,更能引血下行,讓全身經絡通暢,對多年的氣管炎、肺氣腫、高血壓、糖尿病等病調理效果特別快。
只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去模仿五種動物的神韻、姿態,你就可以盡情享受五禽戲打通經絡給你帶來的快樂和自由了,你會在不知不覺之間,把虎、鹿、熊、猿、鳥的精氣神融合到你的體內,讓你神清氣爽、五臟越來越好。
特別要提醒您的是,所做的動作姿勢不要求特別精確,只要大致相似就可以了,重要的是你在練習的時候,要體會到其中的神韻,這才是關鍵所在。
為了讓朋友們更快明白練五禽戲後的神奇,我常向大家講武林中的一個經典故事:
太極拳的創始人張三豐,居然要在群敵當前的險境中,只用半個時辰教會年輕的張無忌一套新創的太極劍。
張無忌不記招式,只細看劍招中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之意。張三豐一路劍法使完,便問張無忌:都記得了沒有?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小半。
張三豐道: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罷。張無忌低頭默想。
過了一會,張三豐問道:現下怎樣了?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大半。
張三豐微笑道:我再使一遍。提劍出招,演將起來。眾人只看了數招,心下大奇,原來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沒一招相同。
張三豐畫劍成圈,問道:孩兒,怎樣啦?張無忌道:還有三招沒忘記。張三豐點點頭,收劍歸座。
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沉思半晌,又緩緩踱了半個圈子,抬起頭來,滿臉喜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
張無忌終於由此悟得太極劍的精髓:要知張三豐傳給他的乃是劍意,而非劍招,要他將所見到的劍招忘得半點不剩,才能得其神髓,臨敵時以意馭劍,千變萬化,無窮無盡。倘若尚有一兩招劍法忘不干淨,心有拘囿,劍法便不能純。
治病就跟使劍一樣,用心才能治本,練五禽戲時更應注意神似而非形似。
 五禽戲五臟精氣神
虎戲腎精
鹿戲肝
熊戲脾
鳥戲肺
猿戲心神
  靜坐就是不生病的大智慧之一
靜坐也能養生治病?可能很多人對此會有質疑。但是大道至簡,靜坐不是我們通俗意義上的不運動,對於中醫養生來說,靜坐是一種高級運動的特殊形式。正如《黃帝內經》所講: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老中醫一般都是高壽,那大家一定非常好奇:作為中醫名家,每天給別人治病,那麼,他們自己是怎麼保健養生的呢?
劉渡舟是中醫圈內如雷貫耳的名字​​之一,正如同張藝謀三個字對於中國電影圈的影響。一生救人無數的劉渡舟先生,曾在自己七十六歲的時候向我講授了自己的養生秘訣:垂垂老矣,然尚能飯,能講學看病,能完成任務。得力之處,自思每日打坐一個小時,從不間斷,持之以恆。
他是這樣向身邊的人具體介紹他的養生方法的:
儒、釋、道三教皆有養生之法,而皆主張靜坐。教人患心摒念,放下塵懷,從恬淡虛無四字入手,少一點妄念,便多添一點正氣,久而久之,則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靜坐)
靜坐又稱打坐。一開始坐時,你會發現思想是很雜亂的。要想名利財色皆為身外之物,而人生苦短,如露如電,應做如是觀。把一團似烈火的心冷下來,給心鬆綁,心得自在,不被物慾所擾,則神清氣爽,而真氣從之。如此,就可以做到《內經》講的:是以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大道真是至簡啊,一個簡簡單單的靜坐,就能做到《黃帝內經》中所講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中國傳統養生方式的打坐,和風靡世界的時尚運動瑜伽一樣,都主張靜坐,而我發現,在諸多的養生保健法中,靜坐是中老年人最好的運動方式之一。
古人言: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指靜坐)。而對中醫養生來說,靜坐絕對不是不運動,而是高級運動的特殊形式。
說到此,可能有人還是不明白:簡簡單單的靜坐,怎麼就能夠真氣從之呢?怎麼就能夠讓我不生病呢?
讓我舉個例子您就會明白:我們都有過登山遊玩的經歷。爬山,其實挺耗體力的。我時常開玩笑地和患者朋友講:如果爬山不是一種遊樂,而是有人讓我們馬上沖到山頂上去送封信,那麼,爬山絕對是件特別累人的差事!不過,如果是心裡放鬆地去爬山,那麼,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同樣要流汗,但感覺完全不同,效果也更不一樣。為了任務完成的去爬山,心中充滿的是緊張、責任、沉重、單調,毫無樂趣可言。而和家人朋友一起爬山,心中則充滿的是輕鬆和舒展。
看似同樣的爬山,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心情、效果。而對於健康養生而言,何嘗不是如此?很多的疾病,是由於心累造成的,這種心累,既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劉渡舟老先生所說的名利財色這些身外之物,如果生理上和心理上擺不平的話,都會構成物慾所擾而這種擾亂,則會潛移默化地積澱為身體的不適或疾病。
那麼,如何給心鬆綁,心得自在呢?劉渡舟老先生從《黃帝內經》中找到了靜坐養生的方法:回到家裡,只需要安靜地盤腿而坐。兩三分鐘或者十幾分鐘都可以(不要求非得靜坐多少時間才行,自己可以隨心所欲地安排時間,以感覺良好為原則)。
還可以放上自己喜歡聽的輕柔的音樂,享受天籟之音的空靈之美。接著,輕輕閉上雙眼,輕輕的呼吸,不去想什麼工作、生活、感情等俗事,彷彿來到一個世外桃源。久而久之,您就會像劉渡舟老先生所說的一樣神清氣爽,而真氣從之了。
或許會有人說:你能不能把靜坐的方法說得更具體點,還有,靜坐到底能改善和調理身體的哪些症狀呢?
真氣運行法
別急,當代已經100歲的著名老中醫、甘肅中醫學院教授李少波老先生,專門編創了適合普通人養生祛病的真氣運行法,五天見小效,十天見中效,兩月見大效,只要您堅持去練,就能輕鬆達到練精化氣煉氣化神的養生目標。
第一步:煉精化氣呼氣注意心窩部。
1)在椅子上或床上閉目端坐,耳聽呼吸,從容自然;
2)然後內視心窩部(好像用眼睛看著心窩部),注意要讓意念(即註意力)隨著呼氣而趨向心窩部,而吸氣的時候順其自然就行了,別加任何意念。
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鐘。
通常練習此法三五天后,就會感到心窩部沉重,五到十天后就會感覺心窩部有溫熱感,這是真氣集中的表現。這第一步練習能使心火下降,脾陽振奮,讓食慾不振、脾胃虛寒的人增加食慾,胃口大開。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
這也就是中醫養生常說的氣沉丹田(指小腹部位)
做完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的動作後,再呼氣的時候如果心窩部發熱,就讓意念(即註意力)隨著呼氣而趨向小腹(丹田)部位,吸氣時還要順其自然,不加意念。照此法去練,一般人10天左右,呼氣時就會感覺一股熱流送入丹田,這就是氣沉丹田了。
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鐘。
第二步的練習能使您的脾胃功能得到很好地增強,消除慢性消化系統的疾病。
前兩步通過呼吸、意念的配合,推動體內的真氣,使真氣從心窩集中到丹田,這在中醫裡稱之為煉精化氣
第三步:煉氣化神調息凝神守丹田。
當丹田發熱之後,就要開始意守丹田了,也就是自然地把注意力放在小腹(丹田)部位,而不再去想什麼呼氣時要往下送的動作了。
還是早晚各一次,每次三四十分鍾乃至一個小時。
通常練此法後40天左右,您就能使丹田積足真氣,感覺小腹發熱明顯,特別舒服。練習到這個階段,您就明顯能夠睡得香、精力充沛、性功能也大大增強,心臟不舒適的多種情況都會有所好轉。此法還能有效調理諸多肝臟方面的慢性疾病。
第三步練習在中醫裡被稱為煉氣化神,是打通全身經絡的前奏。我們很多患者朋友都反映:練到這一步時,身體的好轉很明顯,自覺每天都離不開真氣運行法了。
不久前,我去蘭州參加真氣運行法創立人、甘肅省名中醫李少波先生百歲大壽時,親眼看到老人家鶴髮童顏、精神矍鑠,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中醫學者談笑風生。而來自各個國家的真氣運行法練習者,也現身說法,講述了練習真氣運行法調理自身高血壓、冠心病、慢性鼻炎、支氣管炎、胃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幾十種常見疾病的真實案例,場面真是感人至極。
用太極治病,四兩撥千斤
其實,太極功法的所有動作都是諸病通治的,都是保養人的精氣神的,都是對五臟六腑的全面調理,正如明代名醫張景岳所說: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
經常有患者問我,從古至今的養生方法成千上萬,散步、慢跑、健身、鍛煉經絡、瑜伽如果只允許選擇一種養生方法,你會推薦哪一種呢?
其實,在養生的八萬六千法門中,和您最有緣分、讓您堅持修煉的只有幾種,就像你一生​​中最真摯的朋友只有那麼幾個,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硬讓我做唯一的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對中國人來說,最妙的養生運動是練太極拳,因為她是身心並練、性命雙修的養生法,既簡單又有效,而且極富文化韻味,會讓您身心都快樂、健康。
有人會說,聽說太極拳的招式很多,這麼多動作,太複雜難學了吧?別急,今天我教您最為精簡易練的八式太極拳,加上起勢、收勢總共才10個動作。全套太極拳只需三分鐘就能習練完畢,普通讀者只需兩三天就能夠學會掌握。
太極拳的每個招式都可以單獨練習進行養生保健。也就是說,你學任何一個太極拳的招式,就相當於學到一則養生妙法,單獨反复練習就能起到養生效果。而全套的太極拳會通過四兩撥千斤的神奇方式,讓您很快就全身氣血暢通,精神大好,而很多經久不癒的身體頑疾因為氣血一通,往往就會像秋風掃落葉一般隨風而逝。
一升一降調陰陽
起式的動作非常簡單,雙手緩慢平舉,好像吊車一樣升騰起來,此所謂;然後,雙手和身體輕輕下沉,此所謂也。
而收式則是雙手由升到降,恢復平常的站立姿勢就可以了。
為什麼《易經》上說太極生兩儀?因為就在這一升一降間,您肝火會平,元氣會升,從而細細品味到真氣澆灌身體的快感。
前後推掌通氣血
一掌向前推出,而另一掌則向後收回;然後,另一掌再向前推出,其他一掌則向後收回。主要的動作就這麼簡單。
有人會問:這一式的標準叫法是卷肱式,這是什麼意思呢?卷是彎曲、肱是胳膊,卷肱就是彎曲胳膊。卷肱式的主要動作是前後推掌,但為了讓推掌的內力更大、更強,就要採取彎曲胳膊(卷肱)的方式,彎完胳膊之後,再把掌推出。就像要跳得很遠,先要後退以便助跑一樣。
這個招式您別看簡單,練久了您就會感覺到什麼是《黃帝內經》上所說的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神形俱修的真義。
左右推掌祛三高
這一式動作稍微複雜一些,但為了方便您一目了然地掌握,我建議您先將其精簡為左右推掌。只要明了這個基本動作,就容易把其他復雜的動作順暢地做出來,不信,請往下看。
太極拳源於技擊,雖然動作看似柔緩,但每招都暗藏攻防之法。這招摟膝拗步在向左或向右推掌(攻擊)的同時,下方的另一隻手則要摟開(撥開)對方向我攻擊的拳腳,此為防守也。推掌攻擊的手在身體上方,而摟開敵方的手則在身體下方的膝蓋之上位置,手掌的動作(上推掌、下摟膝)學會了,那麼,腳步的動作(拗步)也就順勢做出來了,基本不需要再學。
初學的朋友們,只做左右推掌的基本動作就可以了,以免貪多嚼不爛。
這個動作能夠很快打通您全身的經絡,讓元氣上下貫通,有了心血管疾病,你多練這個方法就可以少吃藥了,效果還更好。
太極抱球補腎精
先雙手環抱太極球,然後合久必分,兩隻手順勢分開擺動,其動作如同野馬分鬃一樣飄逸。
幫助受苦受難的五臟六腑,用此法甚好,此法特別能大補您的腎精,堅持練習能夠讓您每天精力百倍。
雲手一推心無礙
雲手,就是兩隻手輪流做著向外撥打的動作,您自己不妨試著比劃一下,要記得把柔中帶剛、行雲流水的感覺加進去。
練習一段時間後,手和腳的動作就慢慢開始行雲流水,一般練到這個程度,您脾胃不會發生任何問題,這是保證您後天之本永遠基業長青的好方法,如此,您就能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達到佛家所言的健康最高境界。
金雞獨立加蹬腳,大道至簡壽命長
金雞獨立就是一腿站立,而另一條腿抬起。蹬腳就不用多做解釋了,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
別小看這兩個簡單至極的動作,卻對養生有頗多功效,能夠修陰壯陽、把好氣血引到身體的病灶上去,特別能夠補養您的肺氣,讓全身免疫力大增,能最快改善人身上的亞健康狀態。
 攬雀尾除病迎新人似仙
攬雀尾的意思是做手攬孔雀尾的動作。
這個動作是想像先把體內的疾病往身體近處引,然後推出去。如此一來一回,前後三次。
第二次迎來送往,則是有意識地將體內頑疾往側方迎引,然後再送出。這就好比在技擊上,打人並不直接打,而要先讓對方靠近自己,這樣自己打出去的勁力,相當於自己之力+對方之力。太極拳借力打力、借力祛病的道理,就在於此。
第三次迎來送往,則是有意識地將疾病往正面迎引,然後再送出。一收一送,體內的凜然正氣就似排山倒海。
我建議初學此法的患者朋友,單做第一個迎來送往的動作就可以了。只練這個招式就能補腎養精,讓人精力倍增。
要記住,您在學習太極養生的時候,沒必要去追求動作的標準、精確,只需要求得一點真意,然後舉一反三就可以了。您看,風靡中國的健康養生《求醫不如求己》的作者中里巴人先生也練太極拳來養生保健,大家肯定都想不到,他的太極拳打得卻連簡單的姿勢也不像,看看先生本人是怎麼說的吧:
 本人三生有幸,幾年前偶遇太極恩師李寶良先生,老師弟子眾多,很多師兄太極拳打得是遊龍戲鳳,瀟灑飄逸。而我的拳法套路打得總是熊頭狗面,渾混不清。老師平日當眾對我也頗有微詞,說我太笨,簡單的姿勢也學不像。
但與老師私下交流心得時,老師對我卻大加肯定,說我已經悟到了太極拳的心法意趣。至於形體姿勢,若願意打得漂亮些,則賞心悅目,更為理想,若只是尋求太極意境,姿勢倒不很重要,照樣可以啞巴吃蜜,樂在其中。
兩手交叉性命無憂
練此法時,兩手交叉如十字。在武學中的含義是交叉手以靜待動,應敵變化。練此法時,求的是健康至境平心安神。
練完十字手之後,您的雙手再由升到降,恢復平常的站立姿勢就行,這樣,才對身體有一個圓滿的交代。
說了這麼多太極養生祛病的道理,生活中,有人還會追著問我,舒大夫,您能不能把每個動作、招式的養生具體功效、能調理什麼疾病都告訴我們呢?其實,太極功法的所有動作都是諸病通治的,都是保養人的精氣神的,都是對五臟六腑的全面調理,正如明代名醫張景岳所說: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
 精簡太極拳五臟六腑精氣神
一升一降調陰陽(起式)肝氣
前後推掌通氣血(第一式:卷肱式)心神
左右推掌祛三高(第二式:摟膝拗步)
太極抱球補腎精(第三式:野馬分鬃)腎精
雲手一推心無礙(第四式:雲手)脾
大道至簡舒筋骨(第五式:金雞獨立)肺
大道至簡身心命(第六式:蹬腳蹬腳)
除病迎新求真意(第七式:攬雀尾)腎精
身心雙修在當下(第八式:十字手)心神
一升一降調陰陽(收式)肝氣
  “把一天養好,就相當於養好了一年
我建議不妨把每一天都當成一輩子來養,各位再忙碌,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各抽出十分鐘來養生,不就相當於春夏秋冬四季都養了嗎!
最近,中央電視台的一位編導找到我,商討做中醫養生節目的事宜。他說,我們想做一期養生和四季的專題節目,讓人們在春、夏、秋、冬學會採取不同的養生方法。
我告訴他,《黃帝內經》裡有專門講述四季養生大法的篇章,要求人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還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具體方法。我還告訴他,不僅要堅持四季養生,還要把四季養生的原則落實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中。
如何落實呢,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才是最好的,你如果喜歡我在書裡提出的精氣神修煉法,那麼堅持使用。我再向大家介紹一個好方法,這是黑龍江省80多歲的著名老中醫鄭僑先生獨創的。
春天氣溫,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所以晚上9時要睡覺,早5時起床。
夏天氣熱,天地氣交,萬物華實,睡眠改為晚9時半,早起床仍為5時。
秋天氣涼,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晚9時入睡,而早起時間為5時半。
冬天氣寒,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晚8時半睡眠,早6時起床。
老人家行醫濟世六十多年,真正做到了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所以,每次當我有機會作養生講座的時候,我都會把這位老中醫的養生秘訣向大家介紹。
還有一次,我在給一個國學班的講課中,碰到了幾位能夠把養生心法運用到拈花微笑境界的企業老總。
那次我講《黃帝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要下課前,我把我認為最經典的段落作為講課的結語: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台下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微微點頭。因為這段話不僅可以用到人的身體上,對於企業的健康乃至於社會的健康也都用得上。
在接下來的互動討論環節,這批商業精英們,不自覺地把數字化思維用到了養生里面。
這時,一位證券公司的董事長舉手發言:諸位,我有個發現,每天養生十分鐘,相當於春夏秋冬某個季節的養生。
他說:像我們在座的各位,都已經人到中年。就算活到八九十歲,也就平均剩下不到40年的時間。請注意:每天睡覺時間八個多小時,佔了全天時間的1/3。那麼,我們每個人其實只有25年左右的生命淨資產,說得浪漫一點,也就剩下100個春夏秋冬。
如果從現在開始養生,把每一天當成你未來生命的全部。那麼,一天除去睡覺的時間,就有16個小時,合計近1000分鐘。
我們來算一算一天的1000分鐘和一生剩下的100個春夏秋冬,豈不是每10分鐘就對應著你生命歲月的一個季節?
我建議不妨把每一天都當成一輩子來養生,各位再忙碌,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各抽出十分鐘來養生,不就相當於春夏秋冬四季都養了嗎!
我們這些商務人士,總抱怨自己的時間緊張,沒時間養生,所以就有很多英年早逝的悲劇,我們一定要警醒啊!
看到這些忙碌的商界精英對養生有了發自內心的認識,我特別高興。此時,我想到了一個禪宗故事,和養生有著本質的契合。
我對他們講:
有個人失足掉下了懸崖,萬幸的是他抓住了一根爬藤。然而更糟糕的事情發生了,他看到一隻老鼠正在啃咬他抓住的爬藤,而此時他已經精疲力竭,腳下就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這時,這個人該怎麼辦呢?恐懼、放棄都是沒有用的,他想起了禪宗活在當下四個字,因為,每一剎那的當下,就是人生的一個縮影,如果諸多剎那間充滿恐懼、疾病,那麼,生命就多災多難。於是,他放下心來,騰出一隻手去摘懸崖上長的野果子,不去過分把心放在那個囓咬懸系生命爬藤的老鼠上至於這個人的結果如何,是吃了野草莓,把那一剎那延展成甜美、平和的生命結局,還是有了力氣而抓住另一根堅固的爬藤而脫身,這已經並不重要了!
相信這樣的人生絕境,我們在座的很多人都在商海競爭中切身遭遇過。但如果我們能像這個故事裡的主人公一樣,把每一剎那都視為生命最絢麗的部分,那麼,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生活,何嘗不能有一個嶄新的開始呢!
略汗運動排大毒,氣血暢通百病滅
不管做什麼樣的運動,只要達到略微汗出,就能達到排毒治病的最佳效果,而不必硬性規定運動的時間。我指導過很多病人用這種運動排毒法進行疾病康復的輔助,真是屢試不爽、立竿見影!
我的鄰居張大媽是個養生愛好者,時常喜歡和別人介紹她的養生經驗:養生要進補,多吃營養品,再加勤鍛煉,保您身體棒
我笑著對張大媽說:您的養生順口溜,編得真是太好了!你看,我能不能續上一句呀?張大媽樂呵呵地說,您是醫生,我巴不得讓您指點指點呢。
我沉吟片刻,接著張大媽的順口溜說道:補正又攻邪,百病都不生,運動排毒法,略汗最相宜。我的順口溜編得有些拗口,只得和張大媽細細解釋:
中醫裡有個很有趣的典故,叫做閉門留寇,說的是古代有位王爺,時常宴請天下豪傑。天晚了,就邀客人在他的王府留宿。夜晚關閉大門後,那些混入客人中的盜寇也同樣留在王府之內,開始大肆偷盜
這和養生有什麼關係呀?張大媽心直口快,打斷我的話。我笑著對她說,您老吃的補品,不僅是您自己在享受,您身體裡的病邪也在偷偷跟著享用啊!如果養生光靠進補,既補了正氣,也補了病邪啊。就像我講的典故里的那位王爺,既留下了英雄,也留下了盜寇。
張大媽恍然大悟,拉著我的手對我說,快告訴大媽,怎麼才能把病邪趕跑,我也不願意留什麼寇。我呵呵而笑,因為這裡面的奧秘還真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
人身三寶精氣神,以平衡為無病。如果精氣神虧損(中醫術語叫),當然要補養。如果精氣神產生邪變(中醫術語叫),則要攻邪。老百姓喜歡把攻邪說成排毒,真是生動形像極了。而適合所有人的最簡單易行的排毒方法,莫過於運動排毒法了。
如果列舉我親手用這種養生法來讓病人康復的例子,怕有人說我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那麼,就請您看看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三代御醫之後趙紹琴先生親自講述的發生在他身上的真實經歷:
我出生於1918年,曾祖父、祖父及父親均為清太醫院御醫。自1934年懸壺於北京以來,迄今已60載。現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每天照常門診。許多同志都問我,我的養生訣竅是什麼?我認為:生命在於運動,走為百煉之祖,百煉不如一走
走路每個人都會,每天都離不開,可許多人不知道走路的深奧意義。經過兩次大病之後,我方從實踐中體會到其中的真正含義。
60年代初期,由於過度勞累,在一次查房時,突然心絞痛發作。經協和醫院心電圖檢查診斷為心後壁大面積心肌梗死,血壓222/100mmHg,醫生令我停止一切活動,絕對臥床休息。不過,我並沒有按照醫生的要求去做,而是以走路鍛煉為主,吃藥為輔,每天早晨到北海攀登白塔的台階。堅持三個月後經檢查,梗塞完全消失。
1973年,我開始聲音嘶啞,且越來越重,最後失音,經協和、同仁、北醫大等幾家醫院檢查都診斷為喉癌,其治療方法只有手術一條路。但是我又用老辦法,以走路為主以吃藥為輔堅持了三個月,症狀便奇蹟般的消失了。到現在已經過20多年了,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
從醫學角度看,行走鍛煉,無病可以防病,有病可以促進病癒,對人體的各個系統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都有促進作用。晨起走路一小時,精神煥發一天,晚上行走一小時,可以安然入睡一夜。
因此,現在我每天看病3060人,甚至有時80100人,仍能保持精神充沛,不覺疲倦,精力旺盛。
 讀者可能會感覺奇怪,為什麼簡簡單單的行走運動,會有這麼大的養生治病效果呢?為什麼每天晚飯後我也堅持散步,就沒有這麼好的保健奇效呢?
奧秘的關鍵在於:每天運動量要恰恰達到能夠排毒(驅邪)的標準,才能讓運動發揮出驚人的治病威力。毒邪最容易排出的地方是哪裡呢?莫過於隨呼吸而出、隨汗水而排。所以,只有達到略微汗出的運動量,才能使得體內潛伏的濕邪、氣鬱、血淤等毒邪隨汗排解。
我曾經指導過上百位老患者,我讓他們在吃藥的同時堅持略汗運動排毒法,都取得了讓他們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不過,千萬要注意的是:身體健壯的年輕人運動到滿身大汗自然無妨,但對於體質偏弱或疾病在身的人來說,切忌不要運動到大汗淋漓,因為這樣會使得全身毛孔門戶大開,毒邪雖然得以排除,但精氣神也容易隨之瀉散,這就有點像是西醫同行們反思腫瘤化療的弊端,化療雖然有效,腫瘤細胞被殺死了,但一些良性細胞也被殺死了。醫聖張仲景早在《傷寒雜病論》中就提出了發汗排毒法的千古定論:發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風濕俱去也。他還特別提醒: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權威部門的統計,名老中醫們自身的養生方法中,大多數是略汗運動法。比如,當代中醫泰斗、廣東中醫藥大學教授鄧鐵濤,每天都會圍繞著住的樓房悠閒散步10圈。鄧老解釋說:每天閑庭散步30分鐘(平地行走),醫學上也稱之為醫療步行,每天散步兩次,每次30分鐘到40分鐘,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鄧老在90多歲的高齡,仍能堅持看病、講學,深受這種最簡單有效養生法的益處,每天神清氣爽,精力旺盛。
我通過臨床對病人的觀察,發現人的體質不同,運動養生的時間和力度也不同,有些人能輕鬆散步一個多小時,有人慢跑十多分鐘就難以堅持。所以,不管做什麼樣的運動,只要達到略微汗出,就是運動排毒治病的最佳點,而不必硬性規定運動的時間。我指導過很多病人用這種運動排毒法進行疾病康復的輔助,真是屢試不爽、立竿見影!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不少朋友根據略汗運動(排毒)法的原理,自己創造出老百姓自己的養生妙法。有位六十八歲的李阿姨,每天把看電視的時間,用來捎帶著做全身經絡自我按摩,每次半個多鐘頭,邊看電視邊自我按摩,連續做上個三次,正好讓自己微微汗出,全身松透,打通人體十二經絡,比以前花錢找人按摩還舒坦呢。張大媽還把這個方法告訴小區裡的老人朋友,讓大家都來自己給自己排毒養生!
中國漢代名醫華佗曾說:血脈流通,百病不得生。略汗運動(排毒)法雖然簡單,但如果您堅持每天鍛煉,就能使得全身氣血通暢、毒邪排出,讓人越活越有精氣神。這才是攻補兼施的全面養生法啊。
第六章人人都能掌握的中國神秘不老術
一招呼吸降升法,任督二脈迅速通
《道德經》上說:聖明的人之所以不病(沒有毛病),是因為他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並立刻用行動來改變,所以,就百病不生。而對於我們普通人的身體來說,更要隨時意識到身體的缺陷和病症,立刻用最好的養生方法(比如:呼吸降升法)來修復自己的健康,這樣,也能最終做到不病啊。
打通小周天,就能不生病
在中國古代,如果哪位武學大師要想武功更上一層樓,就要打通人體最重要的前後生命線:前方的任脈,後方的督脈。而作為中醫大夫,我發現如果普通人或者患者能把在人體最重要的任督二脈打通,就相當於為人體接通了精氣神的輸入管道,能夠讓身體很快有所好轉。
事實上,這是歷代名醫所公認的養生要法。
前方的任脈,其實非常好分辨,前胸重要的穴位有兩個,一個是肚臍(專業術語叫做神闕穴),一個是兩乳中間的穴位,叫做膻中穴。把人體前胸的這兩大要穴用一條線連起來,就是任脈。非常好記憶吧。而且,在這條經絡上,還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養生要穴丹田(肚臍之下3寸,專業術語叫做關元)。
知道了任脈,就非常容易記住另一條生命線督脈。任脈在前胸,那麼,在後背和任脈對應的那條經絡,就是督脈。
有人會問:說任脈、督脈是人體的前後生命線,是不是太誇張了,真有那麼大的威力嗎?
當然,在中醫養生的具體方法上,如果一個人能夠用真氣打通前後的任督二脈,那麼,就被稱之為打通週天,也就是說,通過養生習練,讓人體的真氣像泉水一樣沿著任督二脈所構成的圓環流動,如此一來,真氣從之,病安從入?
為什麼任督二脈有如此重要的養生功能呢?這要從被稱為中國近代醫學第一人的中醫大家張錫純說起,因為他可以讓大家單用《黃帝內經》中四氣調神論,就能夠進行任脈、督脈的養生保健,效果甚至比藥物還要好!
不信,就請看張錫純在其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講述的3個醫案故事:
有人因事北上,在路上偶感風寒。忽然想起張錫純先生在其醫著中提到的煉氣治病法,於是在車中嘗試呼降吸升,車走了大約30里路,就覺得心爽體舒,感冒頓時化解得無影無踪。
有個患者得了屢治無效的嚴重泄瀉病,自己懷疑無藥可醫。後來,張錫純教給這位患者呼降吸升的練氣治病法,僅僅試了四五天,就覺得原來冰冷的小腹部變得溫暖起來,再堅持一段時間,屢治無效的頑症終於痊癒了。
還有位患者得了一種重病,發病的時候喘得厲害,不能坐也不能躺著,吃遍很多藥物也都沒有用。後來,張錫純就告訴他呼降吸升的練氣治病法。一年後,就覺得丹田常暖,熱力充滿周身,困擾多年的疾病霍然而愈。這位患者感慨道:醫林之秘乎,抑天地之精乎!非明造化之機者,孰能與乎斯?慎之,秘之,非人勿傳!
呼降吸升法
這種勝似藥物的養生法,其實非常簡單,也就是醫案中提到的呼降吸升
呼吸的時候,只要讓呼氣吸氣分別對應著任脈督脈就可以了。
1呼氣的時候,讓氣息沿著前胸任脈的方向,從上(兩乳間的膻中位置)降到下(肚臍也就是神闕位置),再降到丹田位置;
2)然後,吸氣的時候,讓氣息沿著後背督脈的方向,從下向上,直到頭頂。
也就是說,讓呼吸的氣息沿著任脈、督脈所構成的一個圓環進行流動,就可以了。
張錫純曾這樣描述其神奇的效果:蓋通督脈可愈身後之病;通任脈可愈身前之病;督任皆通,元氣流行,精神健旺,至此可以長生矣。
唯一要注意的是呼降吸升這個要點。這樣,不通過點按任脈、督脈的穴位,也能夠讓呼吸的氣息在任督二脈內循環流動,反复循環,化為真氣。雖不點按穴位,而百穴氣血自然暢通,正如《黃帝內經》所言:真氣從之,病安從入?
有人會問呼吸降升法是不是只養精氣神中的氣,而不養精和神呢?其實,精、氣、神三位一體,相互依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正如中醫名著《類證治裁》中所說:精化氣,氣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氣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經過百年傳承的養生良法,都能對人體精氣神全面補養,而非偏於一隅。
張錫純本人因悟到《內經》的真髓,專心習練這種養生功法,結果原本40多歲就開始感覺逐漸衰弱的身體,在練習了這種真氣治病法之後,直到70多歲,精力體力也絲毫不減。張錫純在其73歲時寫了一篇《論醫士當用靜坐之功以悟哲學》的文章,專門針對廣大中醫同行,倡導用靜坐之功,呼降吸升之法,達到聰明頓開,哲學會悟用藥調方,隨手奏效的效果。而我用這種方法更是幫助很多久病不癒的患者,讓他們恢復精氣神,走上健康路。
《道德經》上說:聖明的人之所以不病(沒有毛病),是因為他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並立刻用行動來改變自己的缺陷了,所以,就不生百病。而對於我們普通人的身體健康來說,更要隨時意識到身體的缺陷和病症,立刻用最好的養生方法(比如:呼吸降升法)來修復自己的健康,這樣,也能最終做到不病啊。
每天花掉10分鐘,人體處處生大藥
精虧、氣虛、神耗,是衰老和生病的原因,而精充、氣足、神全,是健康和長壽的保證。我建議家裡的老人每天高高興興為自己做一次全身經絡按摩,大概是二十多分鐘,讓全身微微汗出,這樣鍛煉沒多久,氣色會變好,而且還越活越有精氣神。
有一次我在做養生講座的時候,順便做了個小型調查,你們每天平均有多長時間用於自己的健康維護?幾乎有80%以上的人回答說:平時忙得一點時間都沒有,有點時間就想睡個懶覺。
不會吧,難道你們比柳傳志、比李開富、比李彥宏還忙?我開玩笑似地追問:那麼,每天乘坐直升飛機來上班的人,請舉手!台下當然沒有人舉手了!我繼續和大家說:每天北京上班或下班的堵車時間,平均在17分鐘。那麼,每天上班加上下班的堵車時間,將是超過30分鐘的時間。請問,這30分鐘的堵車時間,諸位都乾什麼去了,發呆、心煩、詛咒?
那麼,我來告訴大家,這30分鐘,恰恰是非常寶貴的中醫保健的黃金時間!
堵車時間能夠用來做中醫保健?!是的,創造這個方法的是我的一位老朋友,那天他正好開車送我去辦點事兒,路上碰到了堵車,他就開始埋怨:昨天打球時間太長了,腿都有點酸疼。唉他便說邊用一隻手的拳頭敲打著駕駛室內分開的腿部。我微笑著和他說:你知道嗎?你現在敲打的區域是肝經。堵車特別容易讓人肝火旺,脾氣大,敲打敲打,對於調整心態、對於保肝護肝特別有效。”“真的?那位朋友很有些不信的樣子。
我笑著說,不信,咱們打個賭,今天特別堵​​車,估計加起來差不多得二、三十分鐘,那麼,你就在堵車的時候,一手扶方向盤,一手輕輕的敲打你的大腿(因為開車的時候,駕駛室裡的空間,只能夠用拳頭敲打到大腿部位,而且只能敲打到大腿前側胃經、內側肝經。)先是有點兒酸痛,但慢慢又會有些快感。我實在描述不出這是一種什麼感覺,你自己敲打敲打試試!
這位朋友馬上試著敲打起來,開始沒什麼特別感覺,慢慢地,有一種笑容開始蕩漾在他的臉上,真的,一種輕微的酸痛,但又混合著痛快的快感,怎麼描述呢? 對了,就是痛并快樂著,呵呵,很特別、很舒服、又很複雜、很讓人回味的感覺!
我笑了,你知道為什麼嗎?你敲打的是大腿內側、前側,大腿內側是肝經通過之處,而大腿前側是胃經所過之處,夾在中間(略靠近肝經)的則是脾經。 堵車的時候敲打的這個區域,恰好貫穿了人體14經絡最關鍵的三大經絡,消除你的肝火,補養你的脾胃,讓你在利用閒暇時間保養你的精氣神。敲打20分鐘,健身的綜合效果,可以和你在健身房鍛煉20多分鐘相媲美!
真的,真的有這麼神奇嗎?這位朋友像個小學生一樣好奇地問。我很坦誠地對他說:你老說你忙,工作上、家庭裡的事情讓你團團轉,可是你再忙,還能比世界首富比爾犯譴拿穡勘榷蓋茨再忙,他也不會忘記每天例行的健身運動,雖然媒體津津樂道於他喜歡開保時捷賽車、喜歡開飛機等,可實際上他每天堅持做到的卻是室外慢跑,或者去健身房進行常規鍛煉。這位世界首富對於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的理解可比你深刻啊!
還有,你再忙,還能比我們國家心血管第一專家胡大一教授忙嗎?和洪昭光教授同為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的胡大一教授,光是擔任的領導職務,就相當於是十個八個公司的董事長加在一塊兒的工作量了!你先聽聽胡教授多少個職務:
同濟大學醫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人民醫學心血管研究所所長兼心內科主任、北京同仁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主任你現在還敢說你比胡大一教授還忙嗎?看看胡大一教授自己是怎麼保健呢?還是為了避免我誇大的嫌疑,這裡我直接引用胡大一教授的原話:
 大家都很忙,你忙,我也很忙,但還是要運動起來。我每天都要走10000步。上班我就堅持坐地鐵等大眾交通工具,從家裡走一站,還要去找地鐵站,坐地鐵要上去、下來,這就要走路。在醫院裡,我不坐電梯,而是爬樓梯,這也是給自己一個鍛煉的機會。有空的時候我就多走,比如在同濟大學開會,我會在開會前到同濟花園走上半個小時。每天累計起來走1萬步大概需要4045分鐘,我每天都要帶著記步器,我有時候會忘帶手機,但是不會忘帶記步器。不要指望哪一天沒事情,搞個健身卡,去游泳、跑步。每一天都很忙,每天都沒空,這樣每天都有理由不運動,到年底一看,一年沒運動幾天。所以,必須把運動整合在生活節奏裡,運動就是路在腳下。
 聽到這裡,我的這位朋友孩子似的吐了下舌頭,不好意思地笑了。那麼,我以後可以利用每天上下班堵車的30分鐘了!”“那你每天就能夠享受30分鐘痛并快樂著的滋味嘍!我開玩笑地對他說。
一個多月後的一天,我又見到了那位朋友。他告訴我現在他們單位的很多同事,都學會了這一招!每天利用堵車的時間,敲打一下大腿的肝經、脾經、胃經,感覺疲勞頓消,神清氣爽,我看可以用雀巢咖啡的廣告語來形容:真是味道好極了!
更讓我感動的是,這位朋友的母親,今年已​​經六十八歲了,她聽說兒子天天在開車堵著的時候敲打腿上的經絡,也自己琢磨開了:在家裡看電視的時候,或者閒得沒事的時候,她也自己輕輕用手掌拍打雙腿的前後左右,用一隻手拍打另一隻手臂的前後左右。老人家指著買來的經絡圖對兒子說,依我看,我這樣算是把全身的各大經絡都拍打了一遍,比你開車的時候敲打三條經絡還好呢!你快去問問醫生,我這麼做對不對?
聽到我朋友的詢問,我深為他老母親的養生嘗試所感動,這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實在是太有才了,人的手是最便捷的按摩養生的工具啊,而一個人的手所能夠自由拍打、按摩的地方,莫過於人的雙腿和人的雙臂。人體的十二大穴位,全部都從雙臂、雙腿的前後左右經過。老人家在閒暇的時候,或者看電視的時候,就自己給自己進行全身按摩和拍打,能夠調節全身的氣血。
精虧、氣虛、神耗,是衰老和生病的原因,而精充、氣足、神全,是健康和長壽的保證。老人家每天高高興興為自己做全身經絡按摩,不慌不忙地做完一遍,大概是二十多分鐘,全身微微汗出,經絡氣血通暢。沒多久,​​這樣鍛煉鄰居們都誇老人家氣色變好了,而且還越活越有精氣神了。
我唯一​​從醫生的角度給老人家提出的建議是:無論如何,都不要對某個特定經絡或特定穴位的按摩、拍打過度,一定要以舒暢為根本原則,如果出現任何不舒服的時候,都要暫停拍打,向正規中醫醫師諮詢。任何事情都不可,否則就會物極必反。人生如此,養生亦如此。
從頭養到腳的三段養生法
自從我把這些簡單有效的自我按摩法教給了社區的大媽、大爺後,他們不但自己樂呵呵地信受奉行,還把這些養生法傳給家人和親友,就像一位老大爺所說的每天上下按三遍,全家養好精氣神
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中醫博大精深,普通人怎麼可能學會用中醫養生保健呢?持這種說法的人不僅有中國人,還有大多數老外。在他們眼裡,人體那些繁多如星的穴位,沒有幾年的專業學習,怎麼有可能掌握呢?
有一次,我在一所大學和幾位懂中文的美國朋友聊起了中醫,他們說中醫太高深了,特別是《黃帝內經》,博大精深,玄之又玄!這位老外居然用很多中國人都不見得會用的《道德經》上的玄之又玄來形容中醫。
我微笑著說,我可以讓你們在10分鐘內學會3套簡單的中醫保健,你們信不信?!他們都驚奇而困惑地搖了搖頭。
中醫入門可以很簡單,無論是人體上部的耳、中部的手、下部的足,都可以用來養生治病,不信,你們可以當場就實踐!
真的?老外們發出誇張的語調,藍色的眼睛裡發出渴求的光芒。
我掏出隨身攜帶的一個耳穴的掛圖,對這群老外說:我可以三分鐘教你們大致了解神奇的針灸,你們信不信?”“太好了,verygood老外激動地中英文並用,他們對神奇的中國針灸一直非常嚮往。
在耳朵上以指代針
針灸學起來、用起來其實很難。因為人體有360多個穴位,精通每個穴位需要很長時間;而且針灸要用銀針去扎,用不好會有一定的危險性。不過,我這次教給留學生們一個特別安全、特別簡單的針灸用法,那就是在耳朵上以點揉代替銀針來扎針灸,方法特別簡單,效果也挺好。
你們看,耳朵上也有很多對應著人體全部器官、臟腑的穴位,也就是說,單純在耳朵上用針灸,就可以治療人體的周身大多數疾病了。那麼多穴位,怎樣記得住呢?別急,不用死記硬背,你只需要知道大致的位置對應就可以了。
大家看,耳朵上穴位對應著的人體部位有個非常有趣的規律,那就是耳朵像一個倒立的人體胚胎。耳朵上方的穴位,對應著人體的腳部,耳朵中部的穴位,對應著人體的內臟,耳朵下方的穴位,對應著人體的頭部。知道了這個大致規律,身體哪個部位有病,就在耳朵大致對應的部位找到穴位,然後進行點揉就可以了。比如,如果你腰痛,就知道應在耳朵上的腰部位置(耳朵中部偏上)附近找穴進行點揉。
由於耳朵比較小,穴位比較多,對應的人體器官也很多,所以如果覺得穴位不好找,我再教你一個特別簡單、實用的辦法:拿一根火柴,用火柴頭在耳朵上用力均勻地按壓,直到找到最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就是對應的人體器官有病,你可以對最明顯壓痛點進行點揉,或者讓針灸師進行針灸,療效通常都會很好,被很多患者稱之為一針就靈!
如果你特別想體驗一下針灸治療的神奇感覺,但又怕扎針灸疼痛,那麼,有一種非常好的替代方法,既讓你不痛,又能有針灸那樣的效果。在隨便一個中藥店中,買點王不留行籽,類似黑色的小米粒。把王不留行籽按在找到的壓痛點穴位上,用小塊兒膠布貼上。這樣,就相當於不痛的針灸24小時為你服務。
在大街上,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有些女孩或中學生,耳朵上貼著一個或多個白色小膠布,其實,就是在用王不留行籽來進行無痛式穴位針灸。
我還以為是中國學生的時尚裝飾呢,沒想到居然是針灸!老外們驚奇的說道。
手掌診病法
雖說我平日以用藥為主,針灸不是我的專業,但給外國朋友聊聊針灸的神奇我也沒問題。我接著對他們說,還有更神奇的呢。我要讓你們馬上能夠學會簡要的中醫診病。
我邊說邊用我的一隻手做示範,你們看,這個手掌上,藏著人體的頭、肺、心、肝、脾、胃、腎、腰、腳(如圖),這個位置學名叫做第二掌骨側,是中國全息醫學專家、山東大學張穎清教授在1973年根據中醫原理髮現的。可不要小瞧這個發現,這個發現能讓你輕鬆診斷自己身上的諸多疾病。
啊?不會吧?!有人迫不及待地讓我告訴他們怎樣操作。
其實很簡單,你們看,這個手掌中,就像是藏著一個小人兒,從頭到腳五臟俱全,是人體的一個縮影。如果你從上到下按壓這個位置,哪個部位有壓痛,那麼,就說明這個部位對應的人體器官可能會有病。
真的?一位留學生立刻自己給自己試驗起來,按著按著,突然他輕輕叫了起來,原來,他恰好按壓到掌骨側的腳的那個點,我立刻對他說:你是不是腳扭了或者腳部有問題啊?”“上帝啊,太神奇了,我昨天打球的時候把腳給扭傷了。我笑一笑說,這種看似簡單的疾病診斷法,準確率至少在70%以上。
中醫最偉大的經典《黃帝內經》中說:上配天以養頭,下像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一隻手掌中,自有人體大乾坤。我擔心他們聽不懂我說的中醫詞彙,便換了種說法:你們一定聽說過,古老的西方有一位詩人寫到從一粒沙裡看世界。那麼,在中醫看來,從一個人的手掌、從一個人的耳朵、從一個人的雙腳,都能夠看出這個人五臟六腑的健康。
我微笑了一下,繼續和他們說:我還要告訴你們最後一個保健方法,這個方法和上面講的異曲同工,不過,這可是中國人和西方人分別獨立發現的,這就是足部按摩。
從腳觀健康
我從隨身攜帶的包裡取出一張足部按摩圖,指著圖畫對大家說:西方人講從一粒沙裡看世界,我們還可以從兩隻腳看出人的主要健康狀況。你們看,如同人的耳朵,足部也對應著人體的全部健康信息。而且非常有規律,也非常好記憶:腳指對應頭部,腳背對應胸腹,腳掌對應生殖區足部的位置比耳朵要大得多,而且也不像耳朵那麼嬌嫩,所以,特別適合初學中醫保健的人。當白天工作、學習了一天后,晚上回家自己給腳做個隨意的按摩,享受一下和自己的身體健康對話的樂趣。
隨意地在腳部進行按摩,如果哪裡出現酸、痛、結節,那說明你身體對應的部位出現了亞健康或疾病,您就要稍微用力按摩它,享受痛并快樂著的感受。
你可以對照足部按摩圖,查看是什麼身體部位拉響了警笛。足部壓痛預測疾病的準確性,基本上可以和醫院裡的普通體檢相媲美,能夠達到大約80%左右的準確性!
絕大多數人都不是醫生,不能每天用專業的儀器、專業的數據來隨時監控自己的身體健康。但作為一名中醫大夫,我告訴你:自己才是健康的主人,每天抽點時間,在自己的耳(上部)、手(中部)、足(下部)做一次自我按摩,就相當於保養了一次自己的心、肝、脾、腎、肺。
逐一按摩時,如果碰到特殊感覺(如酸、痛、結節),就在提醒你的肺、肝等器官要特別注意了。你可以通過重點按摩這些部位,進行一次身心交融的健康對話,給你的器官一次呵護備至的關愛,給你的精氣神來一次不偏不倚的全面補養。
不知道這些金發碧眼的老外是否堅持勤而行之,但自從我把這些簡單有效的自我按摩法教給了社區的大媽、大爺後,他們不但自己樂呵呵地信受奉行,還把這些養生法傳給家人和親友,就像一位老大爺所說的每天上下按三遍,全家養好精氣神
哪十二靈穴能讓人體固若金湯
如何養生?我還是那句話,道理懂了,就要自己悟了。大方向是把後背膀胱經的區域按摩、揉搓、敲打到就可以了,不必拘於哪種具體做法。
這兩年,中國傳統的經絡穴位養生法大行其道,從簡單的敲膽經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全面保健,真可謂是幾處早鶯爭暖樹,亂花漸欲迷人眼。作為中醫大夫,我聽到的最多的提議是:
能不能用最簡單的方法,讓喜歡中醫的人迅速了解經絡的精髓,甚至能夠立刻用經絡來為自己保健養生呢?
這就需要在全身20多條經脈、300多個穴位中,尋找最能濃縮經穴精華的關鍵經絡和穴位。
臨床多年,我驚喜地發現一條經絡上的十二個穴位,恰巧濃縮了人體精氣神、五臟六腑的全部信息!
一年有十二個月,人體有十二大穴
精氣神臟腑穴位(俞穴)
五臟六腑五臟穴位六腑穴位上下位置
氣肺肺俞肺俞
大腸大腸俞厥陰俞
神心包厥陰俞心俞
三焦三焦俞肝俞
心心俞膽俞
小腸小腸俞脾俞
氣肝肝俞胃俞
膽膽俞三焦俞
脾脾俞腎俞
胃胃俞大腸俞
精腎腎俞小腸俞
膀胱膀胱俞膀胱俞
 這條濃縮精華的經絡,就是人體後背的膀胱經。膀胱經上依次排列的12個穴位,分別代表了人體各個臟腑。真是太奇妙了。一年有十二個月,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歲月印痕。而人體的這十二個要穴,分別體現著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
對於有經驗的中醫來說,點按這十二個穴位之時所遇到的疼痛、結節等異常狀況,就訴說了你五臟六腑相應部位的疾病。而再進行持續不斷地點按,也就是在調治你的疾病,手指就相當於針灸,以指代針就能讓很多疾病在不知不覺中減輕或消失。
有人也許會質疑:真有這麼神奇嗎?
其實,這就像西醫通過一滴血,就能檢測出人體的很多重要健康指標一樣,中醫通過一條經絡上的12個穴位,也能檢測出身體內部臟腑的大致健康情況。
後背自我診斷法
簡單地說,當身體的某個臟器(比如心臟)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在相應的經絡、穴位上產生異常反應(比如:疼痛、結節等)。比如,肺部有病,通常會在肺俞穴出現疼痛、結節反應;心臟有病,通常會在心俞穴出現疼痛、結節反應通過對這些穴位的點按,就能夠大致對自己身體的五臟疾病有所了解。
同樣,通過對五臟穴位的點按,也能夠進行養生治病。比如,如果心臟有病,就可以通過不斷地按摩心俞穴,來改善心臟的氣血功能。持續的按摩,會讓心俞穴上的疼痛、結節等異常反應逐漸消失,這也就意味著心臟功能得到恢復。其他臟腑疾病的養生治療,也是這個道理。
五臟六腑,是中醫所講的全部臟腑。
中醫認為,相互對應,比如說,有個成語叫做肝膽相照,臟有肝,腑就有膽;同樣,脾胃也是一個聯在一起的詞語,臟有脾,腑就有胃;同樣,臟有腎,腑就有膀胱。有人會說了,肺和大腸、心和小腸有什麼聯繫啊?我們可以用生活中的事情做類比:人在大便(屬大腸)的時候,通常要憋氣(屬肺),肺與大腸的關係就很容易記住了;臨床上常可見心煩(屬心)而出現尿少、尿赤的現象(屬小腸),這麼一想心與小腸的關係也容易記住了。
且慢,我們常說的是五臟六腑,但是剛才只提到了五腑大腸、小腸、膽、胃、膀胱,還有一個腑沒有提到。這個腑就是三焦
又有人會說,臟和腑都是一一對應,有六腑,是不是就應該對應六臟呢?是的,五臟之外的第六臟其實就是和三焦相對應的心包,指心外的包膜,通常附在所在的條目之中,所以,五臟的說法,其實也就算是六臟的簡稱了。五臟六腑已經包含了人體最主要的12個器官。而人體後背的這12個穴位,就是人體全部重要內臟的縮影,當然也就包括了調理人體精氣神的要穴。
這些穴位甚至都不需要你去死記硬背,你只需要知道:後背上這些穴位的上下排列次序,基本相當於人體內臟的排列順序,而且名稱基本相同。比如,肺在人體內臟的最上方,心(心包)在稍下方、肝膽在更下方、脾胃再下,腎、大小腸和膀胱在最下方,那麼,相對應的穴位,也大致按照這樣的上下順序排列,瞧,不用記憶就輕鬆記住這些穴位了吧。
但還是有朋友會說:我們自己畢竟不是醫生,能不能教我們一個更加簡便而有效的保健法呢?
當然可以。那麼多的保健方法,其實道理都是相通的,當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甚至你自己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保健方法。
既然後背這條脊柱兩側的健康要道如此重要,那麼,只要點按、推拿、敲打等,就會起到特別好的保健作用。為什麼中醫拔罐治療,通常要在脊背部位下火罐,其實,就是為了暢通十二個要穴的氣血,讓健康的氣血重新貫通,精氣神就能重煥光彩。那麼,可不可以換種更加便捷、好學、安全的養生法呢?當然可以,道理你明白了,你就可以自己探索了。
比如,為了加大對十二要穴的點按力度,使得養生治病效果更大,可以將脊柱兩邊的皮膚(十二經絡所在的區域)進行捏提,雙手交替捻動向前,一直沿著十二經絡線進行捏提。
有人風趣地把這種對經絡穴位的連續刺激稱之為地毯式轟炸,它能夠有效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具有調整五臟六腑的功能。這種養生法,通常在中醫學上被稱之為捏脊。無論是孝順的子女為年邁的父母親、年輕的父母為自己的可愛寶寶,還是夫妻之間為親愛的另一半,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進行養生保健。道理明白了,具體的手法就沒有必要那樣機械,只要能把經絡穴位點按、按摩或推拿得,就可以了。
如何養護後背上的膀胱經
還會有人得寸進尺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於健康要道的養生,自己一個人能不能練習呀?我還是那句話,道理懂了,就要自己悟了。大方向是把後背膀胱經的區域按摩、揉搓、敲打到就可以了,不必拘於哪種具體做法。
比如,用一隻市場上買的橡膠做成的按摩錘,自己沿著背部膀胱經的位置(請見插圖)進行敲打,從上往下敲打和從下往上敲打都可以。再比如,洗澡擦乾的時候,用毛巾重點對背部膀胱經的區域進行用力拉搓,相當於一隻手在替你按摩。當然,我自己也悟出了適合自己的養生辦法(呵呵,不一定適合你),用手背輕輕拍打(敲打)自己的後脊背,從下往上也行,從上往下也行,怎麼舒服怎麼來。
在敲打到很暢快的時候,我總是不由自主地在心頭唱起王洛賓的那首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我願做一隻小羊,跟在她身旁;我願她拿著細細的皮鞭,不斷打在我身上。
孫子兵法用在身體上
手腕、腳腕關節的疼痛,都能在另一側的腳腕和手腕關節上找到對應的壓痛點;同樣,肩關節和髖關節、指關節和趾關節,只要是在四肢上有著固定疼處,都可以用上下左右對調的中醫方法治療:腳痛治手,左痛治右的效果要遠遠好於西醫的治法。
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用這句話來比喻神奇的手診、耳針、足療的原理,真是恰如其分。但我也發現,更多中醫養生治病的妙法,很難單用全息對應就能完美解釋,很多狡猾的疾病,在復雜交錯的經絡中東躲西藏,讓我們必須採取聲東擊西的迂迴戰術。
有一次,我在一所大學做中醫文化的學術講座,有很多學留學生也參加了。在回答學生們的提問時,突然有位留學生對我說:我昨天打球的時候,把腳扭傷了,又疼又腫,沒法走路。可是我還要參加後天的籃球比賽。您能不能當場用中醫的方法治療一下呢?
老外說話非常直率,絲毫沒有給我留任何台階。再說,我是位中醫內科醫生,平日很少接觸和治療外傷疾病。不過,《黃帝內經》裡有關於這類外傷的療法,所以,心裡還算有數,也可以藉這個機會讓老外們見識一下中醫和西醫的區別。西醫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比如說,腳扭傷了,就治腳,或者熱敷,或者塗抹藥水。而中醫很多時候卻頭痛不治頭,腳痛不治腳。這不,我不去檢查她的腳,反而抓起了她的手腕仔細查看。
“youarewrong(你錯了)”,女孩忍不住下意識地用英語直接提醒我。
沒錯兒,我笑著對她說,然後用拇指在她的手腕關節按壓,女孩突然痛得叫了起來。我提醒她忍著點兒,隨後,以指代針,用拇指在女孩的手腕壓痛點進行重力按摩。女孩顧不得矜持,連連喊叫。
好了!”5分鐘後,我對齜牙咧嘴的女孩說道,活動活動看,你的腳是不是還那樣痛?
女孩一副不相信的樣子,小心翼翼地活動了一下腳,然後再做了一次較大幅度的活動。
“Ohmygod(天哪,我的上帝!)”,女孩自由地活動著腳腕,發出驚喜地感嘆,剛才還疼痛難忍,現在居然不怎麼痛了!太神奇了!我又可以參加比賽了。
腳腕上的病,怎麼能夠治手腕儿呢?這些留學生的驚奇寫在了臉上。
我非常自豪地說道: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就說過人之氣血精神者,所以奉身而周於性命也。精氣神不但蘊於五臟六腑,也貫穿全身體表,相互影響、相互關聯,所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就可以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善用針者, 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在中國人眼中,人的身體不是器官的組合,而是一個息息相關的整體。人體的精氣神,通過經絡而貫通全身。如果右邊出現疼痛反應,當然表明病邪在右邊。那麼,是什麼導致病邪在右邊呢?根據治病必求於本的原則,我認為,可能是因為另一側經絡堵塞的原因,所以,病邪就有可能傳到尚未堵塞的這一側。那麼,怎樣才能治療呢?這就需要點按或針灸氣血堵塞的這一側。這就是為什麼你右腳腕扭傷了,我偏要點按你左手腕的壓痛點的原因。這就是中醫的神奇秘密。
天哪,我還真的沒有註意你按的是我的左手腕儿。那麼女孩似乎剛剛反應過來,原來手腕和腳腕的方向還不一樣。
我耐心向他們解釋:對於關節扭傷的疾病,比如手腕關節的疼痛,都能在另一側的腳腕關節上找到對應的壓痛點;腳腕關節的疼痛,都能在另一側的手腕關節上找到對應的壓痛點。
同樣,肩關節和髖關節、指關節和趾關節,只要是在四肢上有著固定痛處,都可以用上下左右對調的中醫方法治療:腳痛治手,左痛治右,效果要遠遠好於西醫的治法。如果我們學會了這種特別簡單有效的方法,那麼,平日如果碰到家人、同事、朋友遭遇意外扭傷,馬上就可以給他進行點按治療,大多數時候劇痛立刻消減,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那以後碰到身邊的人腳扭傷了,我就可以當一回神醫了。一位留學生高興地說。
我要把這種神奇的中醫方法寫成文章,讓全世界的運動員都學會,這樣,碰到扭傷他們還可以用中醫方法進行自我治療。另一位留學生也忍不住興奮地說。
你這種方法,是不是《孫子兵法》上聲東擊西的運用?還有一位留學生用略顯生硬的漢語做了豐富的聯想。
其實,我還真沒有琢磨,中醫會和《孫子兵法》有什麼聯繫。清代名醫說用藥如用兵,治病就像一場戰鬥。並非都要聲東擊西,有時候也可直搗黃龍。比如,針灸學裡有個阿是穴的說法,《四總穴歌》裡說酸痛取阿是,就是哪裡疼痛,就可以用手指點按或者用針灸針刺那個痛點,那個痛點就是一個​​不固定的穴位,稱之為阿是穴
不過,大多數疾病都很狡猾,不肯把自己的致命之處亮在明處。所以,高明的中醫必須聲動擊西,迂迴作戰。而作戰的秘密地圖就是人體的經絡分佈。比如,肺部的病魔,就有可能隱藏在大腸經的暗道之中,所以,只有明了人體經絡,才會對於大多數疾病的隱身之處洞若觀火,才能深入敵人後方,直搗疾病總司令部
說到這裡,那幾位金發碧眼的留學生若有所悟地連連點頭。而我心裡明白,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遠非針灸治病所能表達的。我想起了莊子給文慧君講解養生之道的典故,莊子借庖丁解牛的故事,說一位屠夫能把殺牛做到游刃有餘、躊躇滿志的人生境界: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砉然響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有了這種生命狀態,才能真正做到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啊!
第七章治身又治心,疾病才斷根
治病要先治不良的七情六欲
我在門診上發現,當代人的情誌已經不再像古人那般單純,而是七情六欲交織在一起,難解難分,特別是貪、嗔、痴、恨、愛、惡六欲,讓人對自身眾多不良的習慣放不下、剪不斷,從而使得自己人心浮動、氣血不暢、百病滋生,更讓人的精氣神大受影響,一損俱損。
對於侵襲人類的病魔來說,既有明槍,也有暗箭明槍在西醫眼裡,就是運用先進儀器檢測出的血糖增高、轉氨酶升高等致病因素,而在中醫看來,則是通過望聞問切後而得出的精氣神的失衡,就是人體內寒熱、濕燥、散閉、氣血虛實等致病根源。另外,為什麼有不少患者在中西醫專家反復會診、對症下藥之後,疾病仍然時好時壞、遷延難愈呢?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現在,醫生和病人普遍都重視對身體疾病(明槍)的治療,血糖增高就降血糖、身體濕熱就祛濕清熱,卻有意無意地忽略憂思悲恐喜怒驚等心病(暗箭)的調治啊。
半年前,一位小有名氣的書畫家找我看病,我給他開了七副藥後,他感覺全身舒服多了,原來困倦乏力、頭暈腦漲的毛病消失了一大半兒。在第二次復診的時候,他特別感謝我,表示要送我幾幅字畫,特意問我喜歡什麼樣的字兒?我說:那我就不客氣了,我特別喜歡陶淵明的《歸去來兮》,您能不能把這篇文章分別用楷書、隸書、草書寫成書法送給我?
行,沒問題。
下一次復診的時候,他帶來了三輻親筆寫就的書法作品,並告訴我:上星期的一小半時間都用在這上面了。上週的藥真靈,讓我頭暈的老毛病幾乎沒有了。我也笑呵呵地告訴他:上週我可沒開治你頭暈的藥,只是開了治你困倦的祛濕藥。實際上,你的疾病有一大半是你自己治好的。
望著他愕然的表情,我解釋說:你這是典型的亞健康狀態。你喜歡吃寒涼之物,吃上火的東西又不喜歡運動,就造成了你體內的寒濕、濕熱交織的情形。而對你身體威脅最大的病邪是你急躁的情緒,如此,肝火與寒濕熱三邪交織,難解難分,這就是你長期困倦乏力的根源。我讓你用多種字體給我寫書法,其實是讓你自己調節自己的情緒,把肝火降下來,再配合去濕的藥物,這樣才能讓你感覺神清氣爽。
他恍然大悟:怪不得你讓我寫3遍《歸去來兮辭》呢,真的是越寫越覺得心曠神怡。說著說著,他竟然搖頭晃腦地吟誦起來: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風飄飄而吹衣似乎進入一個怡然自得的神仙之境。
中醫把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叫做七情。《黃帝內經》裡總結道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把人的情志直接和臟腑對應起來。然而,在門診過程中,我發現,當代人的情誌已經不再像古人那般單純,而是七情六欲交織在一起,難解難分,特別是貪、嗔、痴、恨、愛、惡六欲,讓人對自身眾多不良的習慣放不下、剪不斷,從而使得自己人心浮動、氣血不暢、百病滋生,更讓人的精氣神大受影響,一損俱損。
對於人體的心病,中國歷代聖賢早就開出了修身養性的理法方藥,《大學》裡說: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意思是,修身的前提是調正心態,如果心有憤怒、恐懼、嗜迷、憂患等情緒,都得不到正確的養生之道。孔子在《論語》提出了修身正心的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用通俗的話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以節制禮樂為快樂,以宣揚別人的優點為快樂,以廣交賢良的朋友為快樂,才是有益的快樂。
有人會說,你剛才提到的通過書法來讓情志走向平和、安定的辦法真的不錯,不過,我們是普通百姓,很多都不會書法,有沒有適合更多人的修身正心的簡易方法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特別推崇孔子提出的樂多賢友(廣交賢良的朋友)的修身養性法。光靠心態來實現自我調整,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而有好朋友在身邊開導自己,則很容易讓心胸開闊起來。很多患者都願意到我這裡來傾訴,說是哪怕和我聊上幾句話,心情和病情都會好很多。但因為我時間有限,每次也只能和他們說上幾分鐘,於是,我替他們想了一個樂多賢友調身心的好辦法,去挑選讀起來能夠讓你心情愉悅、神清氣爽的書作為健康枕邊書
只要你自己喜歡,哪怕是《讀者》雜誌上一篇​​普通的文章,你都可以把它們收集起來,這些文章會像春風細雨一樣,不經意間調整好你的情志和心態。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我們普通人在面對手術、病痛的時候,一般都做不到無痛苦、無恐怖。但是,我們可以調整好心態,至少,不要讓對疾病的嗔恨、驚恐、悲傷、憤怒來火上添油
記得前一段時間,中央電視台有這樣的報導:一位東北的當過醫生的老太太,患了乳腺癌,動了手術後,居然每天砸開冰層在寒冷刺骨的河中冬泳。我要把癌細胞凍死!醫院宣判了她只有半年生命的預言,但最終在老太太的冬泳生涯後徹底失靈了。
還有北京電視台的一個報導:一位退休老人韓書鎖,曾經疾病纏身,後來他模仿老虎、大象、袋鼠、猩猩、熊這五種動物的姿勢進行四肢著地爬行,幾年之後,身上的慢性病竟然全都好了。後來,有很多老人就跟隨著韓書鎖每天在公園裡爬行
這些堪稱傳奇的健康方法,當然也非常吸引我們醫生的眼球,只不過,作為醫生的我們有著更多的思考:
比如說,冬泳真的能凍死癌細胞?模擬老虎爬行真的能治冠心病?如果能夠推廣的話,我作為醫生,一定馬上建議有類似症狀的病人立刻照做。這能造福多少人啊。
實際上,這樣的​​學奇蹟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比如,某腫瘤患者吃了一個來自民間的由蝎子、壁虎、毒蛇組成的五毒俱全的偏方,腫瘤縮小了。其他病人吃了,往往並沒有什麼效果。
那麼,到底是什麼創造了醫學的奇蹟呢?我認為,是患者身上的這種堅韌、豁達的精神狀態,這才是最好的藥物之一。大家想想,即便韓先生不去學爬行而是去進行別的鍛煉,那麼,他身上這種敢於和疾病拼鬥的精神,都會讓身體很快變好的。其實,很多患者都不知道醫生潛藏在內心的一個秘密:面對一個慢性病症患者,最讓醫生擔心的並不是病邪有多麼複雜、厲害,而是患者自己的心態是否樂觀、堅強。
中醫歷來就把精氣神失衡稱為致病的直接原因,而把過度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情六欲稱為致病的潛在原因。在生活中,我常向人建議,如果您一旦得了大病,除了採用各種方法治療外,一定要記住《心經》上的一句話,那就是心無掛礙,無有恐怖。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總結重病治療的體會時說:美國人治癌症,一個一個地治時,病人死得快。怎麼治好呢?小組治療。癌症病人每禮拜來一次聚會,七八個人一組,大家一起聊聊天、說說話,心裡有什麼難受,儘管說出來,敞開心扉,互相鼓勵、幫助。經過這樣的治療後,大家心裡很高興,心態很好,有信心,結果化療副作用很少,死亡率很低,存活率提高。北京為抗癌明星做過總結,本來只能活半年一年,結果活十幾年都好好的。
我在中醫臨床治病過程中也發現,只要病人心態放鬆、不躁不怨,那麼治療的效果就會遠遠好於平均療效。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患者,是北京某所​​大學裡的一位研究東方文化的老教授。老教授身患慢性胰腺炎,發作的時候時常劇痛得讓人難以忍受,而老教授卻神情淡定,一點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痛苦的表情。老教授說,他在痛苦襲來的時候,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金剛經》上講述的釋迦牟尼佛親身經歷的故事: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肢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
老教授給我解釋這個典故:釋迦牟尼佛在一次傳法的過程中,遇到了歌利王。歌利王問釋迦牟尼:你是乾什麼的?釋迦牟尼說:我在修忍辱,我是忍辱仙人。歌利王說:你修忍辱?那我拉你一刀你忍不忍?釋迦牟尼微笑著說:你拉我一刀,我可以做到忍辱: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不生恨,所以,就不驚、不怖、不畏。於是歌利王給他一刀,拉下一塊肉:你恨不恨?”“不恨!歌利王再拉一刀,不恨!
老教授微笑者說:當然,這只是個佛學典故,我們普通人在面對手術、病痛的時候,一般都做不到無痛苦、無恐怖。但是,我們可以調整好心態,至少,不要讓對疾病的嗔恨、驚恐、悲傷、憤怒來火上添油。心態平和了,嗔恨較少了,不驚、不怖、不畏,痛苦也就少多了。
我對於佛學沒有深入研究,但老教授的這段話卻讓我感觸頗深。我記得在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有這樣一段精彩故事:張無忌面對殘暴凶狠的滅絕師太的致命一擊,知道以自己的功力,無論如何也躲不過這強橫狠惡的一掌。突然間,他記起了武學秘笈《九陽真經》中的武功總訣: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於是,大口吐血、命若游絲的張無忌面對死亡和痛苦,猛地裡想起,以滅絕師太之強橫狠惡,自己絕非其敵,照著九陽真經中要義,似乎不論敵人如何強猛、如何兇惡,盡可當他是清風拂山、明月映江,雖能加於我身,卻不能有絲毫損傷。然則如何方能不損我身?經文下面說道: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他想到此處,心下豁然有悟,盤膝坐下,依照經中所示的法門調息,只覺丹田中暖烘烘地、活潑潑地,真氣流動,頃刻間便遍於四肢百骸。那九陽神功的大威力,這時方才顯現出來。滅絕師太的那致命一掌,如同打在棉花上一樣,對張無忌絲毫無損。
平常,有不少患者會問我:疾病不僅讓我們恐懼,更折磨我們的身體,你有沒有好辦法快點減輕我們的痛苦、讓我們身心放鬆啊?我深知,很多患者都難以達到像上面說的老教授那樣的平和心態,也很難找到同病相憐的小圈子來互相鼓勵和幫助,一切只能靠自己扛,所以,我就給他們介紹《黃帝內經》中的一種方法: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具體的操作方法是:首先,讓自己的呼吸輕柔緩和下來,一呼一吸都要體會吸入天地精氣、呼出體內濁氣的愉悅。這是古人稱為調息的簡易方式,然後,只需讓你的心守住一個念頭,那就是放鬆、放鬆、放鬆(古人稱為調心),最後,你可以讓全身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從肌肉到臟腑逐次放鬆(古人稱為調身)。
如果你是亞健康,那麼,平日就可以隨時用這種放鬆養生法進行保養,堅持一段時間你就會感覺全身輕鬆,身心愉悅。
在美國的醫院中,醫生會讓手術前的患者做深呼吸,這就是讓病人全身放鬆的一種有效的方法。而幾千年前的中醫,早就把調息、調心、調身作為三合一的養生妙法了。
面對疾病襲來的痛苦,我們不妨在心中反复默念: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然後,就運用《黃帝內經》放鬆養生法來讓自己全身舒展。調息、調心、調身一起做,便可全面補養人體的精氣神三寶。或許,這也就是《黃帝內經》上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精義了。
如何不怕生病
人體的疾病就像馬路上的交通事故,絕大多數疾病都是有驚無險的輕微擦碰,極少發生車毀人亡的慘劇。大多數人其實都是帶病生存甚至帶癌生存,而其中只有極少數人會因為病情惡化而醫治無效。
有很多朋友十分坦率地告訴我:每次看到報紙上名人早逝的消息,都會不由自主地恐慌,似乎未卜的疾病,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突然從天而降
且不說億萬富豪王均瑤年僅38歲就因腸癌撒手幾十億財富、相聲演員侯躍文突發心髒病,年僅59歲就把笑聲帶進了天堂。更令人震驚的是:居然有些堅持體育鍛煉的名人、從事醫學事業的專家,也會遭受病魔的意外襲擊: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就猝死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李鍾鬱因腦血栓突然逝世,終年61歲;同仁堂集團董事長張生瑜突發心髒病去世,只有39歲;曾任衛生部部長、協和醫院院長的陳敏章患上了胰腺癌,雖然擁有最好的西醫治療,卻從發現癌症到去世,只有1年零1個月。
我對這些朋友說:其實不僅僅是你,沒有幾個人看到這些報導後不恐懼,只不過大家誰都不說出來而已。名人的早逝,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內心深處的柔軟和脆弱。
然而,有趣的是,大多數人對世界醫學研究公認的以下恐怖數字無動於衷:
如果抽煙25年以上,則他患肺癌的機率是35%左右,也就是說每3位長期吸煙者就會有1人得肺癌。很多人一定會懷疑:我們身邊那麼多常年吞雲吐霧的朋友,難道真的三個中必有一個得癌症嗎?!
還有更讓人震驚的數字,10個四五十歲的女性中大約4個人肯定有乳房腫瘤;80歲以上的男性中,有2/3的人肯定患有前列腺癌;而幾乎所有5070歲的人,都有甲狀腺癌腫瘤。只不過這些腫瘤一般來說體積很小,對人的身體沒什麼影響,檢查也查不出什麼結果而已。
以上嚴密的數據是美國醫學家根據屍體解剖所發現的,而三位長期吸煙者,會有一個人的肺癌的說法,也是來源於解剖的科學發現。中華醫學會會長鐘南山院士在其著作中寫道:或許大家不知道,其實人體的致癌基因每天都會產生3000多個癌細胞,但為什麼並不是人人都會得癌症?這是因為人體的NK細胞對腫瘤細胞具有毒殺作用。
打個比喻來說,人體的疾病就像馬路上的交通事故,絕大多數疾病都是有驚無險的輕微擦碰,極少發生車毀人亡的慘劇。大多數人其實都是帶病生存甚至帶癌生存,而其中只有極少數人會因為病情惡化而醫治無效。
幾十年的行醫經歷告訴我,一個人患上腫瘤、癌症等不治之症的概率,比交通事故還要低!你會因為有可能發生可怕的交通事故,而不敢走上馬路或者開車上路嗎?當然不會!那麼,你就完全沒有必要為自己可能患上腫瘤、癌症等不治之症而整天憂慮不安了!
我們沒有必要因為天上的閃電、宇宙的隕石、馬路上的車禍有可能降下的天災人禍而憂慮!
我們同樣沒有必要因為惡性腫瘤、可怕癌症、不治之症可能與你不期而遇而擔憂!因為它們發生的概率比你遭遇惡性交通事故還要低!比你爬山遊玩時不慎從高聳的山頭滾落懸崖的概率還要低!
做了這麼多年的醫生,我看到了太多的病人在杞人憂天,經常為自己有可能患上什麼不治之症而恐懼和擔憂。其實,這一切真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耳
有人可能還會開心地說:聽您這麼說,長久擱在心裡的大石頭總算是落地了。不過,如果身體萬一突然查出有了大毛病,那又該怎麼辦呢?
我要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故事,它就發生在中華醫學會會長鐘南山院士身上。鐘南山在《鐘南山談健康》的著作中說,在我的健康詞典裡面,幾十年來都沒有離開過兩個字鍛煉即使再忙,只要有10分鐘,我都會抓緊時間鍛煉,例如在家裡跑跑步。我的跑步機就擺在臥室的床邊。
一直以來,鐘南山院士都為自己有運動員一樣棒的身體而自豪。然而,在20048月與學生的一場羽毛球比賽后,晚上凌晨左右,鐘院士突然覺得心臟不舒服,胸悶,有點呼吸困難。天亮後鐘院士去醫院緊急檢查,原來心臟發生了心肌梗死,最後只得接受心臟支架手術。
這次生病給我的自信心很大的打擊,我的心情非常低落,情緒很悲觀。鐘南山院士如此寫道,由運動員般棒的強健身體到做心臟支架手術的心肌梗死,反差實在太大了,相當於我們普通人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得了重症大病!
就在鐘院士心情低落、情緒悲觀的時候,表哥給他打來了電話,第一句話就說:祝賀你!很幸運。鐘院士當時一聽有點不高興,我這麼倒霉,還有什麼好祝賀的呢?沒想到他的表哥接著說:之所以祝賀你,第一,是因為你這個病沒有發生在出差途中,可以很及時地到醫院就診。第二,心肌梗死是小面積的,梗死的只是很小一段血管,不是重要部位。第三,這件事正好給你一個警告:要注意身體了!
表哥的一席話,讓鐘南山院士的心情豁然開朗。是啊,如果不是這次意外給我敲響了警鐘,我可能還會像以前那樣喜歡吃煎炸油膩的東西,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菜,工作起來忘記休息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我可能一下子就完了。但現在,很多生活上的壞習慣我都改正了,這件壞事不正可以變成好事嗎?我相信一句古話: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我們學會辯證地看待人生的挫折。
鐘南山會長的這種遭遇,也在很多普通患者的身邊上演著。有一位姓齊的大媽,在體檢中發現自己得胃癌之後,立刻召集全家開家庭會,老太太讓大家趕緊打聽這種病都有什麼樣的治療方法。最後,老太太一條條地聽完兒女打聽來的治療方案,選擇了中西合璧的方法:先到腫瘤醫院動手術,讓西醫作了腫瘤切除。然後,找到我開中藥進行手術後的調理和治療,每天還堅持到公園學練易筋經、八段錦、太極拳。
我看老太太的精氣神一點都不比動手術前差多少,就好奇地往問她到底是怎麼回事?齊大媽笑呵呵地告訴我:俗話說是禍躲不過,真的趕上大病大災了,就抓緊時間早治早好!這不,我治療後的身體,比以前還要好呢。沒病的時候,我天天就知道在家打麻將,有時還和老伴鬥嘴生氣。有了病以後,我就天天養生鍛煉,再也不亂發脾氣了。說不定我還能多活上好幾年呢。
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一直掌勺做飯的齊大媽,還自己發明了朗朗上口的養生經呢。她對全家人說貪吃肉就能吃出高血脂,貪吃鹽就能吃出高血壓,貪吃糖就能吃出高血糖。每頓飯多吃些清淡的飯菜,就相當於吃了沒有任何副作用的降低三高特效藥!
當然齊大媽說的這句話在醫學上並不一定準確,高血糖並不一定是吃糖多、高血脂也並不一定是吃肉多而得的。但中國多數家庭的餐桌確實油、鹽、脂肪嚴重超標,從而成為三高的主要原因(並非全部原因)。
另外,齊大媽還給小區裡的老人宣講自己的養生心得:每天散步、練功各半個鐘頭,咱們多走上一步,就離八寶山遠了一步;咱們多活動10分鐘,就讓慢性病發作放慢半天。
看好中醫的捷徑和秘訣
請記住:無論選擇西醫醫師還是選擇中醫大夫,療效都是最重要的第一指標。求醫也要像人生對世界的其他探求,正如孔子在《論語》裡所說,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很多人都非常關心:健康主要靠自己,但當生病而要看醫生的時候,到底該怎樣選擇醫院和醫生呢?普通人對醫院、醫生的挑選,真是兩眼一抹黑:名醫不一定是明醫,而明白的醫生,又不一定有名,這可讓很多人犯了難。
剛開始,有人向我請教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自己還真有點發懵:因為自己是醫生,自然對中醫乃至西醫行內的實情一清二楚,但是,要讓沒有任何醫學知識和醫界背景的老百姓,在眾多醫院裡找到能救自己的好醫生,真的是很難。而且,很多病又很急,容不得你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打探醫生和醫院的口碑。
怎樣才能迅速找到有水平的醫生來為你診治?其中,是否有捷徑和秘訣呢?
當然有捷徑,且讓我慢慢道來。我們首先看看普通人看病,一般都有什麼樣的選醫流程
首先是選擇當地權威的大醫院,雖然當地名院也不可避免或大或小的醫療事故(比如哈醫大附院的天價宰人事件),但畢竟比起小醫院、民營醫院來說,在整體水準、醫生水平方面也還是具有相對穩定可靠的保障。
不過,我特別要提醒讀者的是,千萬要當心那些被媒體隱性廣告打造的明星醫院,比如,有的醫院通過權威的報紙、電台、電視台反复宣傳肝病治療突破性技術,三個療程乙肝陽轉陰,榮獲國際醫學金獎等,在專業醫生看來,這些廣告如同說發明了能讓人活到一千歲的青春康復素一樣,是能夠立刻榮獲諾貝爾醫學獎的,但這可能嗎?
患者選擇了醫院後,又是怎樣選擇醫生的呢?大多是在醫院的專家名單欄,看醫生的職稱、簡歷,然後基本上是按照職稱或簡歷上的光環來優先篩選博士生導師、教授;主任醫師、國務院津貼獲得者,除非你很了解某位醫生,否則的話,誰都不能免俗。也難怪,我們就知道這麼些信息​​,還能有什麼更精準的選擇?雖然我們也知道,有些教授、主任醫師的職稱,是靠熬年齡、排資歷換來的,副主任醫師、年輕主治醫師的水平,未必比他們差,但我們又豈敢冒險選擇資歷比他們差的醫生呢?
說到底,選擇醫生對普通人來說,最大的障礙是信息的匱乏,只能靠醫院信息欄中那寥寥幾行字。不過,我倒是有非常好的方法,讓你對要選擇的醫生有深入全面地了解。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網絡上公開的資訊,把本城市最好的醫生們的底細摸個清清楚楚。
一般來說,能成為當地某領域(如中醫、腫瘤、眼科等)的實力派權威醫生,通常都會有學術著作和論文,而且會有媒體對他們進行採訪,甚至還會有網友在論壇中發表去他們那裡看病的親歷記。通過從網上搜索他們的蛛絲馬跡,可以感受這位醫生的醫德醫風和學術實力,這遠比醫院公告欄的只言片語要翔實、生動和準確。
對於選擇中醫大夫看病,人們通常最希望找的是白須飄飄、一副仙風道骨模樣的老中醫看病,中醫中醫,越老越好,七十歲的老大夫,有五十年的看病經驗,九十歲的老中醫,就有七十年的豐富經驗啊!可我要告訴您的是,中醫的水平高低,和年齡大小沒有絕對關係,要知道,當年的北京四大名醫,多是在三十多歲就開始因為靠實顯著的療效而名揚京城的。
還有人會刻意選擇滿面紅光、神采奕奕的中醫,認為他們自己都保養得這麼好,醫術自然也會很好。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中醫師也是普通人,先天體質不同、後天勞逸不同,也和平常人一樣會生病。
近代著名中醫大家惲鐵樵,由於先天體質孱弱,年僅40歲的時候就患重聽,鬚髮皆白。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高超醫術,他的診所一直門庭若市,有病家還非常感激地登報鳴謝曰:有病快請惲鐵樵
由此可見,如果誤把中醫師的風采當成臨床療效,那麼,就像把女孩的臉蛋美和心靈美劃上等號一樣,到看病的時候,吃虧的只能是你自己。
每個人都會擁有多位情投意合的好友,卻很少有人能主動結交情投意合的好大夫。其實,適合你的好大夫在數量上會遠遠多於你的摯友,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
選擇幾位對你來說最好的中醫師,其實也不難:平日多留意親朋好友的就診信息,多詢問他們對所信賴醫家的評價。而當你不舒服的時候,多看幾個有口碑的醫生,親耳聽一听就診患者的評價,親口吃上一兩週他所開出的湯藥,那麼,一切都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了。
請記住:無論選擇西醫醫師還是選擇中醫大夫,療效都是最重要的第一指標。求醫也要像人生對世界的其他探求,正如孔子在《論語》裡所說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不要把自己的命運全交給醫生中醫大夫不會給你說的秘密
如何辨別一個大夫是高明還是平庸呢?其實非常簡單,如果三、四個星期的治療都沒有什麼效果的話,那麼,就已經給這位大夫(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打出了最真實可靠的分數。
在門診中,我常碰到一些病人。或許是因為他們久病成醫的緣故,對於自己的疾病的了解,的確了若指掌。比如,有位高血壓的病人,經常引用《牛津臨床醫學手冊》、《默克診療手冊》等國際最權威的專業圖書上的說法
一個病人,如果你真的關愛自己的健康,那麼,就應該稍微懂得一點和你的疾病相關的知識,而不是把自己的命運完全交給醫生。當然,你不需要像剛才我說的那些病人那樣超專業,但也至少要了解一些醫患之間的潛規則。而這種潛規則,醫生自己可不會主動告訴你的。
很多中醫大夫都不願意告訴病人的最大秘密,就是喝中藥喝到什麼時間病能好轉?
多數病人常說:哪有那麼快的,中醫就是調理,慢慢地補,怎麼樣也得一年半載的。
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一般來說,吃中藥之後,兩三個星期就應該有效!
我經常對病人說:如果你吃了我的藥,三個星期了還沒有一點效果,那麼,就說明我的方子不對症,建議你去看別的醫生。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醫講求對症下藥,所以,一般要求病人每週就要來複診一次。如果讓中醫大夫看了兩三次都沒有效果,那麼,就說明大夫的藥沒開對。除非是一些特殊的慢性病(比如風濕關節疼痛),需要較長的療程才能見效。但你要提前對病人交代:這種病治起來很慢,大概三五個月才能見效
那種認為中醫療效是一年半載,慢慢調養的看法,會讓病人自己不知不覺中受到嚴重傷害。有個企業的董事長,因為長期的咳嗽不愈而找到我,這種咳嗽已經讓我都沒法參加集團的商業談判了,吃了很多藥都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重。我翻看了一下他的病歷,已經咳嗽半年了,吐黃白痰,看了很多名醫,一直都不見好。
我對他說:就像你的企業,如果效益一直滑坡,就要考慮是不是管理班子出了方向問題。你看你吃了這麼多祛痰為主的中藥都沒好轉,說明方子可能開錯了。對這位老總望聞問切完之後,我發現病人除了咳嗽,還有外寒裡濕的病因,於是就開了小青龍湯為主的方子,並對他說:你先吃一個星期的藥試試,下週再來複診。
這位董事長問我:大夫,您能不能給我開兩三個星期的藥,最近我特別忙
我立即打斷他的話,耐心地說:你們公司任命一個總經理,是不是董事會一年一考核呢?還是讓他干個八年再考核呢?
當然是一年一考核了,隨時進行監控,如果有問題的話,立刻調整。您開藥方是不是董事長似乎明白了我說的意思。
人的疾病,變化莫測。如果疾病正處於發作期而需要治療,最好每個星期由中醫大夫進行一次全面檢查,通過望聞問切對你的身體一周的變化(一個基本的中醫療程)進行綜合分析,由此判斷分析上周用藥療效,並製定下週的治療方案。就像公司董事會定期要對管理團隊進行一次全面審查一樣。
臨床中經常有這種情況,一個病人這周是這種病症,而下周則是另一種,再到下週又換了,那麼,用藥就要不斷變化。有的病人抓藥回去後,一忙起來,就忘了煎服,等想起來,已經兩個星期過去了,再服用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出現藥不對症的情況了。在西醫發達的歐美,通常建議病人的複診時間為710天,這被視為西醫治療的常規標準,所以,病人看中醫的時候,最標準的診療週期必然是一個星期為最佳,除非醫生有特別交代。
有人會問:西藥是不是可以長期服用啊?看西醫的時候,很多醫生一開就給開一兩個月的西藥。對此,我往往笑而不答,不願意直接評點我的這些同行們。其實,很多中醫一開藥就開一兩個月的也是屢見不鮮。
還有人問,中醫西醫最大的區別在於,中醫講求治本,辨證論治;西醫講求治標,頭痛醫頭。我作為一名中醫大夫,要鄭重地告訴讀者一個真相:無論中醫還是西醫,真正優秀的大夫都在追求治本,追求辨證論治。一個平庸的中醫大夫,用一種方子一治到底、腳痛治腳的現象並不罕見;而一個高明的西醫大夫,會從你的疾病表象之中,尋找更深層、更本質的致病原因。那麼,如何辨別一個大夫是高明還是平庸呢?其實非常簡單,如果三、四個星期的治療都沒有什麼效果的話,那麼,就已經給這位大夫(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打出了最真實可靠的分數。
早病是福
心平氣和,百病不畏,早病、有病是福,疾病就是我們的菩提樹啊。
往者已逝不可追,當下你的所作所為,就成為你明日、後年、老年的因果報應的種子,從今天起,就開始好好珍惜自己,把養生的,變成未來某一時刻的果實吧。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精進修行、佛光普照的高僧大德,定會菩薩保佑、百病不生。然而,在給一位高僧診病之後,激發了我的思考。
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是一位寺廟的住持。他看上去臉色晦暗、滿面憔悴,而且這種晦暗似乎是很多很多年的積澱,而不是突發的疾病所致。雖然他只有六十出頭,但看上去卻特別蒼老。
我仔細為他摸脈、看舌和問診後,發現他的脈跳動很緩慢、沉澀,說明他的健康狀況不好,先天不足之像頗為明顯,應該是疾病不斷。最後,我綜合分析了他身上的很多症狀,認為他的病根兒很可能是寒濕、血瘀,於是我問老人家:是不是有疼痛的症狀?而且是冷痛、刺痛,痛起來晚上很明顯會加劇
老人連連點了點頭,我繼續詢問老人家的其他情況,原來,老人先天體質非常不好,小時候頻發大病,幾度從死亡線上搶回性命。很多名醫給他看過病,都說他體質太差難以活過青年,甚至還有人說他必少年夭折。後來,他跟隨一位雲遊的和尚學習打坐、易筋經,變成了大病不多,小病不斷,直到年過六十,居然把多位名醫的斷言給推翻了。
我根據老人家當前的病症,給他開出了《傷寒論》裡面的兩張名方:四逆湯、桂枝茯苓丸,其功能是祛寒、活血,讓老人的冷痛症狀減輕一些。老人家接過處方,向我微笑致謝。
那天我正好帶著一位研究生跟我抄方實習,只見年輕的他滿臉疑惑,一副想問而又不敢問的表情。老僧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對這位研究生說:有什麼疑惑你就問吧。研究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人家平和地對他說:你肯定想問:為什麼你們出家人天天念佛讀經,菩薩卻沒有保佑你們百病不生啊?
研究生很坦誠地點了點頭,他說他對出家人心底里非常敬重,但現在他的確費解,他也曾見到很多名寺的住持,大多是相貌圓滿、無諸橫病。
有此結果,必有其因。因果循環,該病就病,老人家微笑著對他講:每個人都不能選擇自己的先天,我體質先天不足,注定我該是百病叢生之人。那些名醫判斷得沒錯,我的壽命按正常的活法,可能超不過二十歲。但現在我已經六十多了,這四十多年的壽命,可是我自己修來的。你看我現在活到六十,是不是相當於普通人活到100多歲了老人家哈哈大笑起來,最後,送給那位年輕的研究生幾句話:心平氣和,百病不畏,早病、有病是福,疾病就是我們的菩提樹啊。老人那平和而有力量的聲音,讓我感到一種發自內心的深深觸動。我思考了良久良久。
我回憶起南懷瑾先生一本書里關於前世今生、因果報應的闡釋,意思是:人是否有前世,不好考究。但是,你自己的當世一生,不妨也分前後,如果前半生造下了,後半生就要受這個,因果報應,歷試不爽
人的健康一生,何嘗不是南懷瑾先生說的那樣因果報應呢?偏愛冷飲冰啤或辛辣食物,容易產生寒病或熱病的病因;嗜好大魚大肉、甜食美酒,就容易種下濕病的種子;疏於運動和養生,更會使得氣血不暢,疾病叢生。這些都會使得人的精氣神遭受重創。最可怕的是,這些病因的惡果不會馬上顯現,而有可能在你的體內潛伏很長時間之後,才悄然變成當下疾病的症狀。我的一位朋友曾經對自己的健康因果做了生動的反思:
自己在小時候,就不願意上體育課,不喜歡運動,和足球、籃球絕緣,那時候,覺得能逃避一節體育課、能逃避一次集體的晨跑,是莫大的幸福。 實際上,多數孩子會和我當時的想法差不多。逃過一次晨跑,躲在被窩裡睡個懶覺,該是多麼大的幸福,能夠在其他孩子麵前好好炫耀一番,絕對有種佔了很大便宜的感覺。
早晨少跑一次步,能夠在第二天、下個月、下一年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什麼影響也沒有!正如同你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少做、多做一道習題,並不會對你的高考分數產生什麼影響一樣。不過,有因就一定有果,小時候逃避一次晨跑的因,沒有報應在第二天,而可能報應在幾年、十幾年後某一天的某次不舒服。
自己現在的身體狀況,就是小時候逃掉一次晨跑的因緣種子在多年後像一粒微塵一樣飄落到了我的身上。自己從小不願意鍛煉、不願參加體育活動的種子每天都有十幾粒,日積月累,這幾十萬粒飄過時間、空間的隧道,成為今日我身上的果即便在我30歲的時候,這個果都沒有任何痕跡,但是,當到了接近40歲的時候,我品嚐到了果,卻忘記了久遠劫來的因。
因果的報應,已成為無法逆轉的事實,那麼,現在我該怎麼辦呢?
當下的因正在造就未來十年後的果。有時候,在操場上看到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拖著遲緩的身子在陽光下散步,我從來都是熟視無睹。沒有幾個人會從他們身上看到那就是自己將來多年後的身影。實際上,自己在老齡之後能否遲緩走動而不是坐到輪椅上,我們都不敢打​​包票!
往者已逝不可追,當下你的所作所為,就成為你明日、後年、老年的因果報應的種子,從今天就開始好好珍惜自己,把養生的,變成未來某一時刻的果實吧。
這位朋友的感悟,相信是很多人都在腦海中閃現過的同樣念頭。也會有人反駁說:你看有些人,抽煙喝酒、大吃大喝,身體特健康,而有人小心謹慎,這不吃那不吃,還天天鍛煉,可照樣經常生病,這又該怎樣解釋呢?對於我們醫生來說,的確經常看到這樣的不合理但真實存在的情形,原因非常簡單,這是因為一個人先天體質(主要是父母乃至家族遺傳的原因)的差異。比如說,這位老僧,先天就是嚴重的虛寒、血瘀體質,這就像一個人的相貌一樣,受之於父母,相貌的醜和美,想要有根本性改變可謂難於上青天,人的體質也是如此。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遺傳佔健康因素的15%,這是針對多數人的平均結果。具體到每個人身上,還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像這位老僧的先天體質,是容易引發大病、重病的寒瘀體質,是典型的大病不斷類型。有些經常住院、經常手術的老病號經常埋怨自己的命苦,從體質的角度來說,的確是這樣。
很多大病,牽涉你上半生(青少年時代)乃至前世家族的基因遺傳。所以,生了病,千萬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平心靜氣,甚至充滿感恩,因為埋下的種子,遲早結出果子,不生這種病,定會生那種病;今年不生病,後年也會生。知道了這個道理,那麼,後天的每一次或小或大的疾病,何嘗不是提醒我們修身養性的諄諄告誡呢?老僧說早病、有病是福,只有最誠摯的朋友才會給你忠言逆耳的不斷提醒呢!
既然先天遺傳是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只能靠後天的養生來調整自己的健康。我們可以像那位老僧一樣,把疾病當成自己的修身養性的菩提樹。從當下開始,運用本書給您提供的精氣神三寶全面養生方案,讓自己的後天身體得以天天補養。無論您年齡多大,養生都絕對不晚。佛經上講,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今天你種下了養生的種子,雖然不是明天、後天而可能是明年後年,但你一定能夠收穫健康的果實。這就是健康的因果報應,適用於老僧,也適用於你我每個普通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